閱讀的溫度:一間書店的興亡史

本文原刊載於《知識窗》雜誌,是為筆者原創文章,適逢世界閱讀日,將拙作與朋友們分享。

這是記錄我們的平凡生活的一則寓言故事,關於一間已經倒閉的書店。

在我上初中時,那間書店正辦得有聲有色。它挨著中學大門,出了校門右轉,沿著道路約莫走上十來步就能看見它的牌匾,是個文雅名字,喚作書香。

閱讀的溫度:一間書店的興亡史

圖自網絡,下同

1.安靜的閱讀時刻

彼時校內還沒有修建起新的自行車棚,校門左右兩旁的人行道上堆滿了各式各樣的自行車,如同橫生出來的兩排羽翼。及至放學時,找車的部隊浩浩蕩蕩,那些停車時來的過早的同學唯有隔著人潮興嘆,嘆完氣,轉頭進書店翻上兩頁雜誌,待到人群散去一些後再出來尋車。老闆知道這些學生大都只是來店裡隨意轉轉,附帶著殺殺時間,但也不加阻攔,倒是由著他們翻閱。後來她又在店裡清理出一片空曠地,添置一套長桌長椅,此後我們便得了明確的支持一般,光明正大地賴在裡頭蹭書看。

閱讀的溫度:一間書店的興亡史

那時我正是十三四歲的年紀,滿腔的年少熱血。每逢書店到了新一期的“武俠世界”,我非得蜷著身子蹲在書架底下,直看到暮色四合,門外開始飄了濃郁的菜香,才大夢初醒一般,從蒙古騎兵和蓋世高手的世界中脫離,匆匆起身離開。走到前臺老闆照例一個微笑:“看完啦?”

我的反應介乎於羞愧難當和戀戀不捨之間:“看了一半。”

書店老闆是一個約莫三十餘歲的女子,舉手投足間帶有舊時江南女子的溫婉,一顰一笑甚是優雅。對於我們成群結隊的蹭書行為,她總是表現的格外寬容。而光顧的次數多了,我們也似乎能感受到那間書店由內而外散發出的某種氣場。那種氣場會使一群滿頭大汗,大大咧咧的男孩一進入書店就會不由自主安靜下來,連呼吸也變得小心翼翼。由此,當我沉浸於某場刀光劍影的武林紛爭時,四周沉靜的空氣會使我安心,如同墜入了某個溫暖的港灣。這樣的閱讀體驗如同一種奢侈的享受,一天之中只有幾個短暫的休息時刻能體會得到。正因彌足珍貴,所以分外珍惜。

2.中學的閱讀時代

說到這裡我發現故事微微偏離了書店本身,而是談起了自己的心得體會。倘若只是如同教科書般簡單羅列書店興衰史,則無需耗費這麼多字數,只需用第一段寥寥十幾個字足以概括,可那毫無意義。而且我想,既然已經微微偏離了預定方向,那就乾脆讓它再偏遠一點,讓這個故事再豐富一些。

關於去書店蹭書,鮮有學生會在書店裡翻看正經書,那些諸如“模擬訓練題”、“數理化公式大全”之類的輔導書,我總是理直氣壯地用家裡批給的經費把它們買回家,而後堆在課桌上,心血來潮時或許會寫上一兩頁,或許兩三頁。在書店捧著一本教科書背誦著實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就如同現在,在我的縣城的街道上轉一圈,轉眼能發現一家書店一樣不可思議。

閱讀的溫度:一間書店的興亡史

回到我的中學。在我們的校門外,有一條很是陳舊的小吃街,上述的書店就夾雜於眾多燒烤店、小餐館和奶茶店之間,好似流水中的一塊頑石。進入高中後,由於在學校吃飯的日子越來越多,我們大致摸清了校門前大部分小店的口味好壞。如果想要填飽肚子,我大可以悠閒地在眾多可選項中從容挑選,但如果要填飽精神,書店總是隻有那一家,無處可選,也無需去選。

當然,在實際情況中,校門的左側還有一間書店,喚作“光明”。二者互為競爭之勢,在“非正經類”書籍種類和數量上不分伯仲。但倘若我們學習的任何一門科目需要購買輔導書或練習題,便由老師指定前往左側書店購買,那兒同時也是各類“正經書籍”的集散地,僅此一點,便使我對它好感全無。

進入高中時代,早先迷戀的“武俠世界”一下子失去了寵幸,彼時的我以為那些江湖恩怨太過虛無縹緲,是年少懵懂時對快意江湖的幻想,而人終歸不能永遠活在幻想裡。於是在我自以為是的成熟中,早先攢錢買下的一些武俠小說都作為廢紙打包賣給了回收站,好像就此拋掉了那個幼稚的自己,改頭換面重新開始。事後想來又感到揪心般的後悔,因為再沒有一間書店能尋覓到那些舊雜誌的蹤跡。

3.無可避免的沒落

在書店隨後的發展史中,那個溫婉的女老闆租出了店面,繼任者是一個滿面鬍渣的摳腳大漢。

在書店忙著交接的那幾天,我感到悲傷莫名,恰好班裡女生開始流傳起郭敬明式的傷感小說,我便依葫蘆畫瓢,寫了一篇短文,起名為“當一段歲月隨著落花一同凋零”,文中竭盡煽情之能緬懷老闆,以致如今看來不禁渾身不自在。生活中人們突如其來地相見,和悄然而至的分別,實在是在平常不過的事。

何況繼任的這名摳腳大漢也十分有趣。他在前臺擺放了一臺電腦,從此專注從事他的網絡遊戲世界。路過的小學生被他吸引進來,圍成一圈給他出謀劃策。那時起書店仍舊是有趣,但慢慢不再有書店的氛圍了,那使我安心的神秘氣場也一同被打破。因為圍觀遊戲人數眾多,大漢開發了奇妙的商機,在書店小閣樓上購置了一排二手電腦,按小時收費出租給學生,形如一間小小的網吧。最嘈雜的場所開設在了最安靜的場所內,這是一種難以形容的奇異場景。而自那時起,這間書店漸漸失去生機。

閱讀的溫度:一間書店的興亡史

實際上,在未來的歲月裡,紙質書籍的閱讀量正無可奈何地銳減。左側的書店佔有輔導書官方指定購買點的優勢堅持了下來,而右側的書店,則不可避免地走向沒落。在我眼看著它走向沒落的這幾年,我也看著中學附近更多的變化。學校對面浩浩蕩蕩建起了學區房,無數店面紅紅火火地開張。一家一家熱熱鬧鬧的,是更多的燒烤店,更多的小炒店,更多的奶茶店。

政治課本告訴我們,新興的事物總會取代舊的,過時的事物。只是我仍會遺憾,那間書店終歸也成了“要被取代的舊事物”。我失去了一間不可替代的書店,得到了一間隨處可尋的奶茶店。也許這就是生活。

再後來,我告別高中步入大學,也曾許下宏願,未來要經營一間自己的書店。身邊的人大笑著搖頭說,這可不是划算的買賣。我疑惑,回答是身邊已經很少有人在購買紙質書籍了,追問,他給我看新聞,多少和我有同樣想法的人,經營的書店慘遭倒閉。再問,“已經不是那個時代了。”

哪個時代呢?這個問題很有些意味,我在思考,大家若有興趣,也可以一同來思考。

當然,紙質閱讀的沒落,並不代表閱讀的沒落,網絡世界的發達使我們想閱讀任何書籍都變得輕而易舉,而諮詢量的龐大又使人們要求這種閱讀務必簡短快捷。倘若是一篇這樣囉嗦的長文,也許很多人只一翻開頭,便會望而卻步。若我將這篇故事壓縮成幾十個字,調出精彩片段,再配上諸如“紅極一時的書店沒落的真相竟是……”這樣的標題,閱讀量大概會更多一些。

只是那些安心沉浸在書籍世界裡的環境,那些沉靜的空氣,都如同我賣掉的那些舊雜誌一樣,再難尋覓蹤跡。

結語:書店與時代

關於書店的故事,到此大概可以告一段落了。而一篇文章言至於此,照例是要開始總結提煉。正如我的主標題所言,這是關於我們生活的時代的故事,在這間書店的興衰過程中,也包含著我們一同經歷過的青蔥歲月。也正如文中所言,生活中總是充滿意外和變數,無數人和事來了又走,他們有如一面面各式各樣的鏡子,從他們身上我們多少總能反射出一些自己的影子。

願我們能在意外和變數到來時有充足的勇氣面對。

願我們能從來往的生活中找到更好的自己。

在我們正經歷的時代。

(文中所用圖片來自網絡,如不同意分享,請聯繫筆者刪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