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軍:成功無捷徑,千錘百煉成


趙小軍:成功無捷徑,千錘百煉成


《第56號教室的奇蹟》中提到了成功無捷徑,劉麗賞老師也特別提出“你怎麼看成功無捷徑?”但自己想當然的認為成功不是直線,而是曲線,它需要長久的努力,持之以恆的精益求精。此書中雷夫老師展示了自己的閱讀、寫作、數學、歷史、體育、搖滾樂、經濟制度、社會實踐等課程。通過這些課程,我們瞭解了雷夫,瞭解了他的第56號教室的課程(五年級),我們對他的課程羨慕不已,對他的優秀崇拜不已,對他的學生驚歎不已。感覺怎麼神話雷夫都不為過,因為他的每門課程都堪稱卓越,但問題是為什麼他能開發這麼多卓越課程?劉老師在講課中給出了答案——雷夫長期固定帶五年級,他一個人教授這些課程,這些課程也是學校課程,只不過雷夫老師把他們精細化、系統化、創新化了。

劉老師一直給我們強調要了解第56號教室的背景,但自己老是自負的認為“不就是美國嗎,不就是資本主義嗎?沒什麼可去探尋的。”這幾日讀《成功無捷徑 第56號教室的奇蹟》,才認識到自己的知之甚少,自己的孤陋寡聞,自己的閉目塞聽;才真正瞭解到雷夫成為優秀教師、全國名師的不容易。下面就雷夫老師邁向名師的原因做以粗淺分析。

一、教育中雷夫始終在“戰鬥”

他剛執教時,在洛杉磯的“天堂”學校。之所以被冠名“天堂”學校,是因為學校財力雄厚、環境優越、生源優良,家長多為中產階級。但由於他的教學思想與實踐與學校、校長不和,最終來到了“叢林”學校,這裡環境差、資源差、生源則是來自貧民區移民家庭的學生,英語基礎薄弱,家庭學習氛圍欠缺,經濟基礎也薄弱。他想全身心的投入到真正的教育中去,雖然霍伯特小學校長對他很“仁慈”,約束較少,但他還要與學區“鬥”,因為課外輔導違背了國家、學區的教育制度,閱讀內容違背了教育規定;除此之外,他還要面對眾多同事的質疑、嫉妒、詆譭和責難,所以他始終處在“戰鬥”中。當然,他在“待人誠懇,做事認真”的內心原則下,總是冷靜地看待這些矛盾,用微笑與禮貌去對待這些矛盾,從而避免了“戰爭”的直接爆發;另外,他還在與自己“鬥爭”,在與失敗和挫折後喪失鬥志的自己“鬥爭”,雖然艱難,但他總是能走出“危機”,繼續奔上朝向理想的路。

二、雷夫是瘋狂的石頭,

他基本上沒有節假日,他幾乎把所有的時間,所有的錢都花在了學生身上,例如課後輔導、假期輔導、以及假期遊學上。甚至是冒著生命危險在進行這些教學,他記述道“我不但無法呼吸,甚至開始咳血,我氣喘吁吁,勉強交代期間注意事項後,我就自己到醫院緊急就醫,當晚學生不斷對著流星許願,祈求雷夫老師不要死。”“我把車子開上高速公路,四周漆黑一片,大量鮮血從口中吐出,這時我才開始,心裡發毛,擔心自己會不會喪命車中”。他為了開展活動的經費做很多兼職,他的睡眠時間每天不足4小時。

三、成功無捷徑,千錘百煉成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成功無捷徑,千錘百煉成。他每一次的成功都是無數次重複努力中凝結出來的,他們學校是早上8點到校,下午3點放學,而他與學生則是早晨6:30之前到校開展教育,下午6點結束離校,而且是沒有休息日、沒有假日的重複學習生活,這種生活他的記述是“其他班級大約早上八點到校,下午三點放學,我的學生在校時間硬是多了三個小時,這還不包括假期上課時間。其他學生每年數學學習時間約一百五十小時,我的學生超過四百小時;其他學生每年閱讀課最多兩百小時,我的學生超過五百小時。就算你沒有教育大師皮亞傑( Piaget)的專業,也可以想象出能有什麼樣的成果。”他在借鑑UCLA籃球校隊教練伍登的“學習的四個程序就是解釋、示範、模仿以及重複。”的基礎上開創了學習就是“解釋、示範、模仿、重複、重複、重複、再重複”的過程。

《文心雕龍知音》中說:“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說實話,我是永遠也做不到雷夫老師那般瘋狂的。以前,一廂情願,又簡單地認為只要把學生的內心喚醒,學習自主了,任何問題就解決了,這已經是需要百般付出與努力,能不能實現都還是未知數,沒想到做到這點才是促使學生邁向優秀的前提和開始,要想優秀,就得無休止、無限度的全力以赴。

我們之所以平凡,是因為在許多矛盾前舉手投了降,向舒適的生活妥協了,付出真的太少太少了,我不僅缺少必要的勇氣、毅力、思考,還缺乏在挫折與痛苦,甚至是“戰鬥”中的磨礪。平庸的生活,註定平凡;精彩、傳奇的生活,則屬於真正敢想、敢拼、敢付出一切,不惜一切代價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