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無地自容的時刻,10代臺式新旗艦竟被拿去比較AMD移動CPU

歷史上,英特爾新品發佈本應喜慶的日子,卻從未有過的遭遇到至暗時刻。

英特爾第10代酷睿i9-10900F CPU的最新基準發佈出去後,樣片被媒體直接拿去,與 AMD 的筆記本電腦CPU Ryzen 產品相提並論,進行比較測試,而且結果居然還很不樂觀。

英特爾無地自容的時刻,10代臺式新旗艦竟被拿去比較AMD移動CPU

酷睿 i9-10900F的實測表現

酷睿 i9-10900F 基於 14nm 工藝,具有 10 個內核 / 20 個線程。該芯片的基本頻率為 2.80 GHz,升壓頻率高達 5.2GHz(單核)和 4.6GHz(全核),攜帶20MB的緩存,並具有65W的TDP(散熱設計功耗)。

超頻能力

65W TDP是基礎頻率下的功耗,也就是PL1,而實際的TDP(PL2)要高很多。以酷睿i9-10900F為例,PL1的最大功率限制實際上是170W,而PL2的功率限制是224W。這是其官方基準TDP功耗的3倍以上。

作為對比:上一代8核心、5GHz頻率的英特爾酷睿i9-9900KS在滿載功耗為170W,而6核心的AMD Ryzen 9 3950X在滿載的功耗為146W。

評語:英特爾為了追求性能,似乎已經不管不顧功耗,這樣做的問題大家可以想見,熱量增高了。

英特爾無地自容的時刻,10代臺式新旗艦竟被拿去比較AMD移動CPU

熱量:

資深用戶洩露了樣片溫度測試圖。英特爾酷睿i9-10900F似乎是一款超級熱的芯片,滿載溫度攀升到了93C,而在240mm的散熱器的情況下,平均溫度保持在70-75C左右。在170W的FPU測試中,使用英特爾自產的120mmAIO散熱器,處理器的溫度高達83C,而第三方高端風冷器只能維持80C的溫度。

評語:只有當溫度在65C或以下時,英特爾為之驕傲的熱速升溫功能才會啟動,所以滿載的情況下達到最大的4.6GHz全核頻率只限於理論的想象。

高功耗下的判斷:

這樣看來,第十代英特爾65W CPU比第9代芯片更耗電,運行溫度更高,一旦解鎖,第10代臺式機CPU會是脫韁的野馬嗎?據報道,英特爾酷睿最頂級的i9-10900K的PL2 TDP可以達到250W。英特爾會為第十代 CPU推出專用的AIO散熱器嗎?因為上一代120mm的散熱器無論如何也頂不住第十代的火力。

英特爾第十代臺式旗艦與AMD的移動CPU比較,實在過於尖酸,但不無道理

英特爾無地自容的時刻,10代臺式新旗艦竟被拿去比較AMD移動CPU

Intel-Core-i9-10900K-10th-Gen-Comet-Lake-Desktop

英特爾無地自容的時刻,10代臺式新旗艦竟被拿去比較AMD移動CPU

AMD-Ryzen-9-4900HS-8-Core

Geekbench V4 單核測試:

AMD 銳龍 9 4900HS 8 核心 CPU (35W TDP / 50-60W 平均消耗) - 5286

英特爾酷睿 i9-10900F 10 核心 CPU (65W TDP / 170W PL1 和 224W PL2) - 5747

Geekbench V4 多核測試:

AMD 銳龍 9 4900HS 8 核心 CPU (35W TDP / 50-60W 平均消耗) - 30339

英特爾酷睿 i9-10900F 10 核心 CPU (65W TDP / 170W PL1 和 224W PL2) - 29363

英特爾無地自容的時刻,10代臺式新旗艦竟被拿去比較AMD移動CPU

太令人難堪的結論:

AMD Ryzen 9 4900HS移動CPU少兩個核心,少四個線程,更低的基準/升壓頻率,更小的緩存大小,以及比Core i9-10900F更小的TDP功耗。除了單線程稍弱一點,多線程竟然超過英特爾臺式旗艦。千萬別忽略:Ryzen 9 4900HS 的 TDP 為 35W

14nm工藝是英特爾CPU的掣肘

納米工藝技術對CPU有什麼影響呢?納米制造工藝指製造CPU或GPU的製程,單位為納米(nm)。

英特爾無地自容的時刻,10代臺式新旗艦竟被拿去比較AMD移動CPU

劃重點:

1、目前主流的CPU製程已經達到了 7-14 納米,更高的研發製程甚至已經達到了5nm或更高。據稱,臺積電目前已經正式開啟2nm工藝的研發工作。

2、更先進的製造工藝可以使CPU與制GPU內部集成更多的晶體管,使處理器具有更多的功能以及更高的性能,提高多線程能力,AMD的多線程能力顯然得益於它的製程工藝領先Intel。

3、更先進的製造工藝會減少處理器的散熱設計功耗(TDP),從而解決處理器頻率提升的障礙。

4、更先進的製造工藝還可以使處理器的核心面積進一步減小,也就是說在相同面積的晶圓上可以製造出更多的CPU與GPU單元,直接降低了CPU與GPU的產品成本,從而降低整體銷售價格;

憶往昔:Intel的芯片製程曾經一騎絕塵、獨步天下,多線程技術也是引天下英雄盡折腰,臺積電、G三星只能在後面苦苦追趕。

但自從第五代酷睿開始14nm製程工藝後,英特爾像被凝固住了,而且可以肯定的是:直到2021年英特爾還會再推14nm工藝的處理器。

反過來看對手,AMD通過臺積電 7nm工藝加持,Zen2架構的銳龍4000U、銳龍4000H系列移動處理器表現近乎完美,無論性能還是功耗續航都無可挑剔。

英特爾受困的原因何在

英特爾無地自容的時刻,10代臺式新旗艦竟被拿去比較AMD移動CPU

激進的設計策略

據稱:Intel的10nm製程晶體管設計密度是1.008億每平方毫米,而臺積電10nm晶體管密度是4810萬每平方毫米,相差近一半。事實上臺積電去年量產的7nm都沒有超過1個億。

這種激進的設計策略直接導致英特爾製程提升,遭遇良品率問題。2019年第一季度就因為10nm產能爬坡虧了5.3億美元了,嚴重拖了後腿。

即使14nm工藝下,產能依然不足

英特爾曾在去年,向下遊OEM廠商道歉,讓其PC CPU供應緊張的事實,迅速在業內傳播開來。PC CPU缺貨的原因可能是英特爾調整自身戰略導致,10nm製程工藝的升級換代沒有達到預料效果,又佔用了產能。

當然這也跟英特爾的野心有關,不止想在CPU領域成為霸主,英特爾真正考慮的是在“全硅”市場中擁有30%的市場份額,利用現有技術和品牌優勢,打造GPU、AI、FPGA等高端芯片產品。但英特爾似乎很難理順這千絲萬縷的頭緒。

結語

受疫情影響,4月13日的IDC數據統計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PC出貨量約為5320萬臺,同比下降9.8%。而且全球疫情的發展趨勢下,消費類電子無疑會受到市場的嚴峻考驗。

英特爾無地自容的時刻,10代臺式新旗艦竟被拿去比較AMD移動CPU

作為PC核心的CPU,一定也會牽連,競爭將加劇。你不能想象:反正Intel的產能有問題,萎縮的市場需求,剛好給了Intel喘氣之機。看看眾多OEM廠商比如華碩、HP對新AMD CPU的態度和行動,品牌認知的平衡一旦傾斜,想再扳回來,談何容易。

#423頭條知識節#

本文原創,未經許可的轉載必追究,請關注我,為大家帶來深度解析科技的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