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Micro Cloud:内外兼修 读懂制造业焦虑

日前,美国市场研究机构SynergyResearch Group公布了2018全球云基础设施服务市场数据,释放了多个重要信号。

2018年第四季度,在亚太市场, AWS(亚马逊)、阿里云和微软分别以24.1%、15.9%、11.1%的市场份额位列前三,而腾讯云以5.8%的市场份额首超谷歌(4.7%),位列亚太区第四;将视线转移到中国市场,阿里云、腾讯云分别以40.5%、16.5%位列前二,光环新网(AWS)则以9.7%的市场份额力压中国两大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位列第三。

群雄逐鹿,座次更迭,硝烟滚滚。

Synergy ResearchGroup首席分析师John Dinsdale表示,云计算服务的全球市场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而中国市场则以每年超过70%的速度增长。中国市场的云基础服务目前占据了亚太地区总市场的三分之一左右,且在亚太地区的占比每季度都在增加。


解构Micro Cloud:内外兼修 读懂制造业焦虑


实际上,在政策加码与供给侧革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亟待进化的制造业正演变为众多头部云计算厂商竞争的主要战场。但机遇之中同样蕴含挑战,智能制造不止是停留在“制造”端,而是将整个制造链条都串联起来的全面智能化生产。在这其中发挥巨大作用的云计算,因作业现场的复杂性被赋予了更为高阶的要求。

对于多数参与者而言,在产业共性价值之上塑造差异化竞争壁垒,才能在这场激流中腾跃而起抑或是站稳脚跟。Micro Cloud(专业工业云)作为工业富联对外赋能矩阵中的力作,蕴含了对产业进化更为深刻的理解以及更为全面的考量


智能制造的新范式


简单点说,云计算就像水、电、高速公路一样,变成按需使用和付费的IT基础设施,其

不但以低成本和快速灵活的配置方式为人工智能应用提供强大的弹性伸缩的计算力资源,而且为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应用提供分布式处理等技术,企业足不出户便可以感受数据处理的快感。

扎根工业领域,工业富联赋予了云计算更多想象空间。

工业富联副董事长、工业大数据专家李杰表示,富士康常说独善其身,就是先承认自己的不足,在场域内解决自身不足,而后把学的经验、方法、技能、工具赋能给全世界的中小企业。目前,工业富联正通过多个载体传承“老工匠”沉淀多年的经验,Micro Cloud(专业工业云)就是其一。

目前,工业富联凭借自身的技术和产品,以场景为驱动,为制造企业提供Micro Cloud(专业工业云)解决方案,这样企业不用再买服务器、数据器、防火墙等,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便可实现内部技术升级,大幅降低企业高昂的经营成本及时间成本。


解构Micro Cloud:内外兼修 读懂制造业焦虑


为了满足制造业现阶段转型升级最迫切的需求,工业富联封装海量行业工业机理并快速开发整合行业应用,构建形成Micro Cloud(专业工业云),涵盖刀具云、贴装云、机械云、模具云等多种高阶工具,实现管理链与上下游生产制造环节打通形成闭环模式。

基于Micro Cloud(工业专业云),通过即时监控各类设备运行状态从而实现车间数据上云与可视化,全面提升设备生产效率与产品加工品质。得以验证的是,客户通过Micro Cloud(工业专业云)应用缩短刀具开发周期30%以上;故障预测实现设备综合效率提升10%,直通良率提升至99.5%,资源综合利用率提升30%;减少现场操作人员50%。

数据不会说谎,工业富联正通过Micro Cloud(工业专业云)构筑起市场优势及新的竞争壁垒。


左手工业大数据,右手工业人工智能


目前,我国制造业大多数企业自主创新力不足、缺少核心技术,亟待由产业链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在李杰看来,工业领域不同行业之间、企业之间均存在较强的个性化,以及专业度极高的Know-How。要想编织一张拥有全能的工业互联网,需要对标的生产服务、管理特性都有着沉淀、洞察和理解,进而输出适配作业现场的专业云服务。对此,拥有工业背景的平台供应商具有较大优势。

为了攻克产业现实难题,在Micro Cloud(专业工业云)的锻造上,工业富联将工业大数据、工业人工智能拉到了并重的位置,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结构。

李杰表示,数据创造价值要经过分类、分割、分解、分析、分享和分忧。前三个主要在边缘计算中完成;分析的部分中重复性和内生性的分析在边缘端完成,而创造性和外延性的分析在云端完成;最终在云端的社区中分享信息和知识。

目前,工业富联Fii Cloud云平台通过在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透过时间维度并根据其特性进行分类,归纳出人员流、物料流、过程流三大实体流和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三大虚拟流,成为Micro Cloud(专业工业云)输出的关键抓手。


解构Micro Cloud:内外兼修 读懂制造业焦虑


如果说工业大数据重新定义了“资产”,那工业人工智能则重新定义了“效率”。

在云计算这个平台上,决定最终性能的关键因素是应用的各种算法,而这也是工业人工智能承担的角色。基于工业富联沉淀多年的制造业Know-How,工业人工智能通过机器学习、模式识别、认知分析等算法模型,实现智能制造,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吞吐量。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提升的问题,迫切需要通过智能制造技术重塑中国制造业的新优势。而Micro Cloud(工业专业云)的出现,有效实现产业发展多点突破,为中国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提供澎湃动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