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旅行散記(續)

本文作者:鄧星漢


中歐旅行散記(續)


4.瀰漫著音符的莫扎特故鄉

我們是在觀賞了哈爾施塔特小鎮後來到薩爾茨堡的。由於還剛近黃昏,我們入住了酒店後,又去遊覽了薩爾茨堡市的米拉貝爾宮殿。在宮殿的後面同樣有一個後花園,這個花園比美泉宮的後花園卻要小得多了,但種的花草與其差不多。站在這個花園裡,可以眺望到對面遠處高高聳立的“千年要塞”。在這個後花園裡,讓我感到了一點驚喜。我看到了一支末流的樂隊在公園的樹陰下演湊莫扎特的《土耳其進行曲》。優美的旋律聽來歡愉暢快、情緒明朗樂觀,洋溢著青春活力,全曲表現出一種帶有童貞般的單純。在樂隊的前面擺著一個小盆子,隔不久就有聽眾往其中投歐幣。在公園裡,我還看到了跑單幫的業餘樂手,他們揹著小提琴或者是其他樂器,在園裡轉悠,他們是在等待有人來單獨請他為其演奏自己喜歡的樂曲。看上去,他們的生意比較清淡,但他們並不在乎,依然很自在地在慢慢行走。

中歐旅行散記(續)


我感覺薩爾茨堡比首都維也納要好得多。這是因為在薩爾茨堡我看到了一條穿城而過的薩爾茨河。河水碧綠似玉,清波盪漾,緩緩地由北向南流去。湖光山色、亭臺樓閣是城市風景的靈魂,一個城市缺了水,就是靈魂殘缺了。維也納的古城內是沒有河流的。美麗而夢幻的多瑙河在維也納由於人工改道只是在城外遠遠地斜視了一下維也納就扭頭而去了,留下的只是一小段老多瑙河與新多瑙河連通著,恰是多瑙河的一段盲腸。另一個原因,就是在薩爾茨堡,我終於看到了一點點特色,聽到了一些音樂聲在天空飄蕩。

中歐旅行散記(續)


第二天清早,當我們再一次路過昨晚去過的公園時,我又看到了一個老人在演奏手風琴,如醉如痴,自娛自樂。當我們過了薩爾茨河來到它的南面“千年要塞”下面的廣場時,我看到了一個老人在彈吉他,還有一個紅衣姑娘在敲揚琴。雖然,他們的演奏技能可能是末流的,他們的目的是為了推銷手中的音樂光碟。但是,他們到底是給這個城市增添了色彩,帶來了生氣,讓遊客感到了新奇美妙。而在號稱為“音樂之都”的維也納時,我們卻反而聽不到一絲音樂聲。

中歐旅行散記(續)


薩爾茨堡地處阿爾卑斯山北麓,阿爾卑斯山的秀麗風光與豐富多彩的建築藝術渾然一體,使薩爾茨堡被譽為歐洲最美麗的城市之一。穿城而過的薩爾茨河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泛起輕輕地漣漪。這是一條展示著柔美,充滿著靈性的河。在薩爾茨堡,誕生了世界著名指揮家卡拉揚和世界著名作曲家莫扎特。薩爾茨河將城市分為南北兩部分,站在薩爾茨河河畔,色彩繽紛的古建築群的高低起伏、錯落有致,好似感知到了莫扎特樂曲韻律的激越明快、婉轉舒緩。

中歐旅行散記(續)


我們先在卡拉揚的住所外面駐足景仰一番後,就走過薩爾茨河上的“鎖心橋”去到了城西邊的莫扎特故居參觀。

莫扎特是著名的歐洲古典主義音樂作曲家,1756年1月27日出生在薩爾茨堡蓋特萊德街9 號。他成家後先居住在糧食大街四層狹小的公寓裡,後來遷至薩爾茨河對岸新城的馬卡特廣場八號。1791年12月5日,莫扎特在維也納市去世,終年35歲。莫扎特是世界公認的曠世奇才。雖然人生短暫,但他留給世人的不朽作品達600多首。莫扎特善於把藝術的美好和生活的深刻性結合起來,體現了強大的力量、直率的氣質、剛毅的意志和現實的殘酷。他的作品,人們稱為是詩與音樂完美的結合。作為古典主義音樂的典範,他對歐洲音樂的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莫扎特用心靈和生命譜寫出的不朽樂章,為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時光易逝,迄今與莫扎特的年代已相距幾百年,但他留給世界的美妙音樂仍然魅力無窮,滋潤著世人的生活,叩動並慰藉著世人的心靈,帶給世人難以言傳的歡樂和美的感受。我最愛聽他的以小提琴為第一聲部的《小夜曲》,旋律溫柔恬靜,猶如輕舟盪漾,充滿了綿綿情思。

中歐旅行散記(續)


(指揮家卡拉揚的居所)

我在莫扎特故居的三樓一間展覽室裡看到了莫扎特的一份手跡,其書寫的工整和美觀,使我感到無比的驚訝。我就拿起手機想把它拍下來,卻立即被一個跟在身後的工作人員制止了。我向他抱歉的一笑,就把手機藏到了口袋裡。但等到那個工作人員一轉身,我馬上又把手機拿出來對準那份手跡,將右手食指迅速的觸向屏幕。可是,儘管我動作迅速,但還是又被那個訓練有素的工作人員看到了。拍是拍成了,但是,我卻被當作不受歡迎的人而被驅逐出莫扎特故居,不準再進去參觀了。那個工作人員把我送出室外,轉身時還對我翻了一下白眼。可是,這一切我都不在乎,心裡頭樂呵呵的,大有孔乙己先生那種“讀書人竊書不算偷”的感覺。

中歐旅行散記(續)


我就在莫扎特故居的門口,撫摸著寫有“馬卡特廣場八號”的門牌,追思緬懷這位偉大的作曲家。同時,在我的腦海裡也產生了一個疑問。按我的想象,這莫扎特的故居里應該是到處播送著莫扎特的代表作,整座屋子裡到處輕輕飄蕩著音樂聲的。應該營造一種音樂氣氛,讓遊客在美妙的樂曲聲中緬懷這位音樂天才。然而,這一切都是遊客的幻想,整座六層樓的屋子裡一片死寂。你要聽莫扎特的作品,可以啊,你先掃二維碼交費後再下載吧。於是,就有遊客問工作人員為什麼不播送莫扎特的作品,工作人員回答說:“莫扎特及其作品永遠只屬於莫扎特的家族”。這話就讓我納悶了:我們不是經常說,藝術和科學是沒有國籍的,藝術家、科學家是屬於人民的。那為什麼莫扎特卻只屬於他的家族呢?莫扎特的後人是在尊崇他們祖先的榮譽,還是在褻瀆他們祖先的靈魂呢?!

中歐旅行散記(續)


吃了中午飯後,我們就驅車前往捷克的世界著名的“雙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地克魯姆洛夫鎮。在歐洲旅遊有一點是很方便的,那就是隻要在第一個到達的國家通過海關的檢查後,再去歐洲的其他國家就都不再要辦理出關、入關手續了。這樣,我們的大巴行駛三個多小時後就到達了克魯姆洛夫小鎮。因為時間還早,我們先參觀了小鎮部分景點後再入住酒店。

一走進小鎮門口,我們就被這裡的古樸、秀麗、靜和、美妙所驚呆了,這裡有碧樹,有小河,有城堡,有鐘塔,有哥特式建築群,錯落有致,疏密有間,真是如詩如畫,又還如夢如幻。我們舉著手機、相機拼命地拍攝,生怕漏掉了某一處景緻沒有拍到而造成終生遺憾。昨天,我們遊覽了奧地利的哈爾施塔特小鎮,為她的美麗而讚賞不已,覺得它不負“世界最美小鎮之一”的美譽。但是,這個時候我們都感覺到哈爾施塔特鎮的美麗已經不算什麼了。哈爾施塔特鎮太秀、太柔、太溫順了,她沒有克魯姆洛夫小鎮古典、雄渾、凝重和大氣。

等到太陽快要下山了,大家才在導遊一遍又一遍的催促聲中,依依不捨地離開景點向酒店走去。導遊說:“這還僅僅是個序曲呢,真正好看的地方還在明天的行程中!”

我們都在心裡想,那就期待明天的美好吧。

中歐旅行散記(續)


5.深度感受唯一的“雙遺”小鎮

第二天,克魯姆洛夫小鎮真的給了我們更美好的感受。

克魯姆洛夫小鎮,是全歐洲最美小鎮之一。她是捷克國內除首都布拉格外另一個著名的旅遊勝地,遊客們一般簡稱其為CK小鎮。美麗的小鎮就像一副濃墨重彩的油畫,"克魯姆洛夫"在字面上的意義是"河灣中的淺灘",這就給這幅油畫做出了最本質、最生動地描述。小鎮座落在著名的伏爾塔瓦河上游,蜿蜒曲折、舒緩流動的河流像一條珠寶鏈一樣,將河岸兩邊的美景串起來了。小鎮被河流分隔成兩部分:一部分是位於北岸山丘上的城堡區;另一部分是被伏爾塔瓦河環抱成馬蹄形的舊城區。在舊城區內,沿河建造著紅瓦、黃牆、尖頂具有中世紀風格的小樓房,屋簷線條舒展,錯落有致。小鎮的中心聳立著一座高高的教堂,與小鎮上的哥特式、巴洛克式、文藝復興式的樓房、清澈的河流和各具風姿的小店,還有用大約10釐米見方的小石頭鋪起來的高低不平、曲裡拐彎的巷道,一起構成了如同一個童話世界般的美妙畫面。尤其是那些充滿古典情調的石板路,縱橫蜿蜒,曲徑通幽。走在這樣的石板路上,不免使人發思古之幽情,對古遠雄壯的歐洲中世紀騎士軍團充滿遐想,那千年前噠噠的馬蹄聲,似乎穿過了黎明,穿過了夜空,穿越了時空隧道,敲擊著我這個21世紀東方旅行者的耳鼓,一切讓人有種恍若穿越到了中世紀的感覺。

中歐旅行散記(續)


過了小鎮中心的木橋,沿著一條小巷向上走,我們就來到了伏爾塔瓦河北面岩石上的克魯姆洛夫城堡。這是克魯姆洛夫鎮最明顯的座標,它是僅次於布拉格城堡的捷克第二大古城堡。如果從伏爾塔瓦河畔仰望城堡,則更能感到一種壯麗雄偉的震撼力。

古堡是文藝復興與巴洛克藝術的結晶。克魯姆洛夫古鎮的前世可以追溯到公元13世紀。寬大的古堡裡記錄著名門望族的燦爛事蹟。城堡的內部裝潢富麗堂皇,地板上躺著的大熊標本,展列室裡的黃金馬車,滿牆的勝利旗幟和家族脈絡,都是訴不盡的千秋往事。古堡寬大的花園是讓人憩息的好地方,樹木成蔭,鳥語花香。古堡最高處的赫拉德克塔,是克魯姆洛夫小鎮的象徵。登上塔頂放眼遠眺,一個以城堡為中心的中世紀小城一攬無餘。這裡可以同時拍到彩繪塔、聖喬治禮拜堂和聖維特教堂的三座尖塔,以及整個被伏爾塔瓦河環繞著的馬蹄形的小鎮。在城堡上眺望伏爾塔瓦河,頃刻感到一種強烈的視覺衝擊和美感震撼。在河谷對岸,以城堡為中心的中世紀古城一望無邊,小鎮以其獨有的風姿和神韻昭示於來自世界各地的旅行者面前,令人驚歎不已。小鎮四面環山,在深邃的碧空和輕柔的白雲映襯下,更顯得如夢如幻,讓人有一種恍若隔世之感。河面上盪漾的輕舟和輕舟上少男少女的歡歌笑語迴盪在河畔兩岸,劃破了山谷的靜謐。

中歐旅行散記(續)


從石砌的城堡往下看,那風采各異的一幢幢小樓,樓頂上竟全部鋪著橙紅色的瓦。樓頂高低起伏,樣式變幻不一。瓦片雖然是同一色的,卻並不顯得呆板,在夕陽霞光的映照下,更顯出火焰般的色調,彷彿一群紅色的精靈,在伏爾塔瓦河的上空自由奔放地起舞。這是一種屬於波斯米亞的熱情與浪漫,讓你感動得不知所措。

中歐旅行散記(續)


小鎮幸運地在五個多世紀以來都獲得平安的生存和發展,即使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也未遭到任何破壞。因此,它的建築遺風被原封不動地保留了下來而成為歐洲中部中世紀古城的一個傑出典範。至今,這裡依然完整地保留著有中世紀風貌的古城,以及恢宏的文藝復興式的城堡。在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她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獲得“雙遺”稱號的古鎮。

濃郁的古典文明,美麗的自然風光,閒適安詳的氣息,浪漫夢幻的氛圍,克魯姆洛夫小鎮,你就這樣悄悄地銘記在我的心裡。

中歐旅行散記(續)


6.神奇夢幻般的布拉格

遊覽完克魯姆洛夫鎮後,我們在當地時間1點鐘乘車去捷克的首都——布拉格。

捷克和斯洛伐克原來是一個國家,是以蘇聯為首的歐洲社會主義陣營中的成員國。1989年,柏林牆倒塌後,發生了“天鵝絨事件”,捷克斯洛伐克取消了捷共的領導地位。1991年蘇聯解體後,捷克斯洛伐克徹底擺脫了蘇聯的影響,在1993年正式分離成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個主體國家,分別稱為捷克共和國及斯洛伐克共和國。

中歐旅行散記(續)


布拉格是捷克共和國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位於歐洲大陸中心,跨躍伏爾塔瓦河分佈於兩岸。她是一座著名的旅遊城市,市內擁有數目眾多的各個歷史時期、各種風格的建築,其中以巴洛克風格和哥特式更佔優勢。布拉格建築給人整體上的觀感是建築頂部變化特別豐富,並且色彩極為絢麗奪目,她被稱為歐洲最美麗的城市之一,也是全球第一個整座城市被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城市。

布拉格是一座歐洲歷史名城。城堡始建於9世紀。布拉格是歐洲的文化重鎮之一,歷史上曾湧現出音樂、文學等諸多領域的傑出人物,今天該市仍保持了濃郁的文化氣氛。布拉格也是一座音樂都市,是歌劇“唐璜”首演和成名的地方,布拉格的各家音樂廳幾乎每晚都有演出,節目繁多。這裡是眾多悲歡離合故事的起點和終點, 這裡濃縮了捷克藝術的經典和歷史的興衰。在她的美麗、璀璨、高雅背後,也雜帶著一絲淡淡的憂鬱。


中歐旅行散記(續)


當地時間下午4點20分,我們到達了布拉格市。我們先入住酒店,再步行去參觀捷克的國家博物館,然後是自由遊覽。

歐洲的酒店,都不提供牙刷牙膏,有的酒店還沒有空調,說是為了環保。並且都要自己帶三孔圓柱的、110伏的轉換插座。歐洲人長得牛高馬大,但無論是哪個國家的酒店的床都只有1.1米寬。這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永遠也不知道他們這樣做是為了什麼。我們就住在布拉格老城南面一條最繁華的商業大街上。這條街道叫瓦茨拉夫大道。這裡人來人往,熙熙攘攘,聽到的都是匆匆忙忙的腳步聲。街道兩邊的人行道路面鋪著的是綠白相間的馬賽克,不知是哪一個猴年馬月鋪上的,已經被踩踏得殘缺不全、凹凸不平了也沒有翻修。我不明白不翻修的目的是什麼?難道是為了用以證明歷史悠久?還是用來警示國事滄桑?或許是用來提倡勤儉節約?還是因為國力不足呢?概莫能知。

中歐旅行散記(續)


瓦茨拉夫大道的盡頭,矗立著波希米亞最重要的守護神——瓦茨拉夫的騎馬雕像。雕像的背面靠著雄偉的國家博物館,前面向著老城廣場方向,有一種居高臨下,所向披靡的氣勢。

國家博物館是一座巨大的新文藝復興式建築,青銅色的中央頂塔和四周的角樓,在夕陽下熠熠生輝。國家博物館的外牆面古舊質樸,顏色就像舊線裝書一樣,具有很強的象徵意義。館門前的階梯氣勢非凡, 真有一種王者風範。館內的裝飾顯得金碧輝煌、富麗典雅。尤其是那個有著寬大樓梯的主大廳, 能讓古老的收藏品煥發光芒,顯得流光溢彩。

參觀了國家博物館後,我又沿著瓦茨拉夫大道向南走。街燈亮了,街道上的電車很有節奏地在軌道上行駛,街道兩旁盡是風格各異的建築,一幢連一幢,門面上的霓虹燈爭相輝映。行人道上擺開了很多的西餐攤點,人們陸續來到攤點上圍著桌子坐下,優雅地吃著麵包,喝著啤酒。捷克是啤酒大國,生產的啤酒不僅特別好喝,而且價格便宜得令人難以置信,比礦泉水和可樂等所有的飲料都要低。

中歐旅行散記(續)


入夜的布拉格成了一個精靈的城市,讓人感到溫暖與親切。此時,走在街道上,彷彿置身在一個童話的世界,遊人會本能地忘卻時間,穿越時空隧道,迷失在中世紀的布拉格城。不知是波希米亞的風情使然,抑或是各種文化積澱的折射,走在布拉格的大街小巷,眼前看到的古典建築、溫馨小店、櫥窗燈光、工藝產品、人們的生活狀態和精神氣質,都透析出浪漫風情,讓人沉醉留戀。

每天來布拉格旅遊的人很多,而且,其中來得最多的是中國人,我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在大街上隨便截住一段人流來數,每十個人中一定有一箇中國人。所以,走在布格拉的街道上,根本不要問路,只要跟著人流走就是了。我一路走一路看,一直走到了布拉格老城廣場,覺得腳已經很累了才折回酒店休息。

其實,在布拉格市是沒有布拉格廣場的,只有布拉格老城廣場。周杰倫有首歌叫做《布拉格廣場》,那是因為他知道如果寫成《老城廣場》就沒有吸引力。這樣,周杰倫就把“老城廣場”改成了“布拉格廣場”。由此,就有了“布拉格廣場”這個訛傳。

中歐旅行散記(續)


第二天,我們一整天都是在市內遊覽,觀賞市內的人文和自然風光。首先,我們來到了位於西南角的水果市場蘋果派製做地點親手製做蘋果派,體驗勞動的快樂。虎牙團隊的青年才俊們在這裡充分展示了他們的智慧和創造力,展示了他們的團結合作精神和虎虎生氣。

中歐旅行散記(續)


這一天的天氣相當炎熱,太陽毒辣得臉都發白了,我們在市內走街穿巷,好似成了浴火的鳳凰。當地時間中午1點,正是太陽直射的時候,我們坐著老式汽車在城內兜風,沿著古老的街道穿來穿去,最後上到了布拉格伏爾塔瓦河西岸的拜特申山上,觀賞布拉格皇宮。

布拉格老城內的馬路全是用很小的石頭鋪就的,在太陽的暴曬下,散發著灼熱。更奇怪的是,一座偌大的古城,街道邊卻沒有幾顆樹木。所以,我們的頭被曬得喳喳直響,像是要爆炸了似的。轉了一個多小時,我們才到達布拉格皇宮。這時,每個人的臉都已被曬成了紫紅色,身上都是汗流如注。布拉格皇宮又稱作布拉格城堡。站在城堡上眺望整個布拉格市,美景盡收眼底。

中歐旅行散記(續)


布拉格有一條美麗浪漫的伏爾塔瓦河,她彌補了我在維也納沒有目睹多瑙河浪漫風采的遺憾。

伏爾塔瓦河是捷克的母親河,她從斯維特揚峽谷的激流中衝出,撞擊著河岸,捲起千層浪花,一路洶湧奔騰,但是,她在流經布拉格時,由於河床變寬,她放慢了腳步,變得溫柔優雅起來。她那滔滔不絕、輕緩均勻的浪聲猶是布拉格市的心跳。伏爾塔瓦河將布拉格一分為二,一側是老城連著新城的城區, 鱗次櫛比地矗立著各個時代的華麗建築。另一側是起伏的山丘,上面點綴的是布拉格城堡。而河上的查理大橋作為交通樞紐,又藝術性地將新老兩城區連為一體。查理大橋建於1357年。它是伏爾塔瓦河上最著名的橋, 大橋以她的悠久歷史和建築藝術而成了布拉格的象徵。查理大橋最歎為觀止的是矗立在兩邊橋沿上的幾十座精美的雕塑,這些主題不一的古典雕塑,讓查理大橋成了一座藍天下的藝術博物館。

中歐旅行散記(續)


夕陽西下、華燈初上的伏爾塔瓦河,如詩如畫,如夢如幻,營造出神秘而又浪漫的氣氛,令人流連忘返。這時候,查理大橋上就開始有各樣特色樂器演奏,各類手工藝術品的展示,身懷各種藝術絕技的民間藝人的表演等。這裡也成了布拉格最浪漫的地方之一,夜幕下,戀人們在橋上牽手散步、在雕塑下拍照接吻。

中歐旅行散記(續)


迎著清涼的夜風,乘著音樂的翅膀,漫步在查理大橋上,觀賞伏爾塔瓦河兩岸迷離的燈火,傾聽溫柔的濤聲,仰望河邊隱約在燈光中的城堡和建築,使人油然而生一種波西米亞式的浪漫。布拉格現在成了一塊藝術的熱土,許多世界著名的電影都是在這裡拍的。比如:由小說《生命不能承受之輕》改編而成的電影《布拉格之戀》,還有《極限特工》,以及徐靜蕾導演的《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等都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

中歐旅行散記(續)


我早就對布拉格的伏爾塔瓦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盼望著有一天能到布拉格來旅遊,感受伏爾塔瓦河的萬種風情。現在,我終於如願以償了,我就站在布拉格的土地上。本來,旅遊行程是安排在明天上午去遊覽的,可是,我的心裡已經按捺不住激動的情緒了。遠處隱隱可見的查理大橋兩端的塔樓上的燈光,像一個巨大的磁場一樣吸引著我前行的腳步。晚餐以後,我就急不可待地決定今晚就單獨去觀賞查理大橋的夜景,觀賞伏爾塔瓦河的夢姿。我跟隨著各國遊客的匆匆腳步,穿過幾條小巷後就很快來到了查理大橋上,眼前立即出現了前面所述說的美麗景色。我立即被這裡的一切陶醉了。夕陽慢慢消失了,兩岸的燈火逐漸地由暗變亮,我感覺到這伏爾塔瓦河也就是在由一個清純靚麗的少女慢慢變成了一個披著紗巾出浴的豐腴美豔的少婦。我情不自禁地發出:“好美啊!好美啊!”的感嘆,舉著手機在橋面上不停的跑動著,從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側面給伏爾塔瓦河拍照。拍著拍著,我的心裡湧起了一種激情,眼眶裡慢慢地潮溼起來。啊!每一個國家都有孕育自己民族的河流,祖國是人民的母親,河流是祖國的血管。熱愛河流就是熱愛祖國,歌唱河流就是歌唱祖國。望著眼前的伏爾塔瓦河,我心裡立刻想起奔騰不息的孕育炎黃子孫的黃河、波翻浪湧淘盡千古風流的長江。難怪《我的祖國》這首歌曲那樣激勵人心、經久不衰,因為她的歌詞一開始就寫道:“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難怪斯美塔耶譜寫的交響曲《伏爾塔瓦河》會成為捷克的第二國歌,原來,她歌頌的是捷克民族的母親啊!

中歐旅行散記(續)


正如一首好詩、一副名畫一樣,百思難窮、百看不厭。我晚上欣賞了伏爾塔瓦河的夜景後,第二天上午我又和大家一起興致盎然地去觀賞了她在麗日藍天下的英姿倩影。我站在查理大橋上,放眼望去,伏爾塔瓦河在這裡吞岸納山,顯得非常寬廣壯闊,河水清澈明亮,柔波起伏,流速湍急,一路歡歌,向著遠方奔去,漸漸地隱沒在崇山中白雲邊。橫跨在伏爾塔瓦河上的十幾座古老的或現代化的大橋,雖然造型各異,但都雄偉壯觀。昨天傍晚隱約不明的西岸建築群這時候完全展現了她的芳容,哥特式建築的尖塔直插藍天,一色的紅頂白牆的房屋,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無比鮮豔。一些遊輪和貨船在向下遊駛去,不時地發出一聲清脆的船笛,打破河面的安靜。伏爾塔瓦河的夜晚是溫馨的、柔美的、羞澀的、如歌如夢的;而白天的伏爾塔瓦河則是優雅的、明麗的、歡樂的、坦率的、如詩如畫的。可以想象,這樣優美的景象曾讓多少人把心遺失在布拉格啊。就是我自己也是流連忘返了,真可謂:還未離開,就已懷念。

中歐旅行散記(續)


布拉格是一個飽浸歷史和文化玉液的城市,她的人文景觀除了城堡、教堂外,還有數不勝數的雕塑。其中有三座雕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百思不解的懸念。在布拉格老城的歌劇院門口,有一尊命名為“良心與斗篷”的雕塑,外表看上去是一個人披著一件斗篷坐在那裡,但是,雕塑中間是一個大空洞,沒有人的軀體。另一尊是位於瓦茨拉夫廣場右側的一個室內雕塑,它與瓦茨拉夫廣場上的雕像正好相反。廣場上那個是威風凜凜的查理四世皇帝坐在奔騰飛揚的戰馬上,揮舞著長劍。這個卻是查理四世皇帝坐在一匹死馬的肚子上,手握一支長矛,死馬的四蹄朝上,用鋼絲吊掛在頂穹的鋼樑上,死馬的頭垂向地面。還有一尊是在猶太作家卡夫卡紀念館內的一塊空地上,兩個捷克男人,掏出生殖器,對著捷克的地圖澆尿,表情還顯得很得意。都說雕塑是有深刻主題的,也是有深奧的藝術語言的。但這三尊雕塑我一個也看不懂,我不知道雕塑家到底在表達什麼主題。我只能由此感悟到布拉格給人們的思想自由度是比較大的,藝術家完全可以毫無顧忌地大膽的進行個性化創作。

中歐旅行散記(續)


曾記得尼采說過:“當我想以一個詞來表達音樂時,我可以找來維也納;但當我想以一個詞來表達神秘時,我只想到了布拉格。”於是,我就想,這三尊使我百思不解其意的雕塑是不是布拉格神秘特徵的體現呢?

中歐旅行散記(續)


這就是布拉格,一個雖然不是很強大、卻充滿著思想自由,充滿著浪漫風情的優美城市,好似一個懵懂的孩子,雙手捧著碩大的青蘋果,遙望著美麗的彩虹。你可以搶走他手中的青蘋果,但卻搶不走他對彩虹的嚮往與追求。雖然歲月變遷,布拉格卻始終像一個天真單純的孩子,在與別人共同的成長中,依然執著地守衛著自己的童話。

中歐旅行散記(續)


照片補發:

中歐旅行散記(續)

中歐旅行散記(續)

中歐旅行散記(續)

中歐旅行散記(續)

中歐旅行散記(續)

中歐旅行散記(續)

中歐旅行散記(續)

中歐旅行散記(續)

中歐旅行散記(續)

中歐旅行散記(續)

注:所有照片均由本文作者用手機拍得。

中歐旅行散記(續)

詩作者鄧星漢

鄧星漢,男,1957年4月出生,湖南省武岡市水浸坪鄉賀東村人。大學本科畢業,中學化學高級教師,文學愛好者,詩作者。

2018年9月由《團結出版社》出版詩詞集《慄山夜吟》和散文集《慄山夜話》。

2018年11月在《詩刊(子曰)》第4期發表《旅禾木遇戰士巡邊(七律)》,2018年8月在《長白山詩詞》第4期發表《春望有寄(七律)》等4首,2018年12月在《長白山詩詞》第6期發表《城市送貨工(七律)》等4首。2018年11月在《汕頭作家》發表《故鄉仲夏(五律)》等4首,2018年在《散文百家》第1期發表《蝶戀花.除夕回家》等10首。2018年10月在《速讀》發表長篇現代詩《壩上秋行》。

2017年11月,《登蓮花山(七律)》獲中國詩歌網“主題詩歌賽”優秀獎;2019年5月長篇詩作《磁山吟(古風)》獲中國“磁山杯”漢語詩歌賽二等獎。

近年來,創作了800餘首古典詩詞和現代詩歌。在《詩刊》雜誌社的《中國詩歌網》發表詩詞650餘首,其中有《養蜂(七律)》等13首被評為“今日中國好詩”。

1986年7月在《湖南文學》第7期發表短篇小說《大年三十夜》,1985年12月在《新花》第12期發表短篇小說《青青的柚子》。

2017年10月在《唐山文學》第10期發表散文《消逝的嗩吶聲》,2017年12月在《牡丹》發表散文《憶秋》。並有散文、時評、詩歌評論等合計近百篇發表在《中國散文網》、《中國詩歌網》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