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業帶百業”,國務院部署加快信息網絡等新基建,支持多元主體參與

每經記者:張蕊 每經編輯:陳旭

4月28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2019年全國兩會建議提案辦理情況彙報,促進科學民主決策、提升政府治理效能;部署加快推進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產業和消費升級。

會議指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加快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一業帶百業”,既助力產業升級、培育新動能,又帶動創業就業,利當前惠長遠。

支持多元主體參與新基建

本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根據發展需要和產業潛力,推進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信息基礎設施是“新基建”的重要內容,涵蓋了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

國金證券研報測算,對於“新基建”的規模,從專項債資金用途和PPP項目行業分佈來看,“新基建”佔全部基建的比重約為7%~12%,保守估計2020年規模將超1萬億元。

以“一業帶百業”,國務院部署加快信息網絡等新基建,支持多元主體參與

圖片來源:新華社

事實上,在疫情應對和深化改革發展的雙重需要之下,中央及地方正密集出臺“新基建”相關政策。

據不完全統計,已有25個省區市在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及新型基建。以廣東為例,2020年將在全省新建6萬座5G基站,新基建投入預計超500億元。

有了政策指引,接下來就是投資建設。對此,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創新投資建設模式,堅持以市場投入為主,支持多元主體參與建設,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產品強化服務。加強政府引導和支持,為投資建設提供更多便利。

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王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三期疊加”影響持續深化、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宏觀背景下,過大體量的政府投資勢必進一步加大財政收支的緊張程度,推升政府債務率,增加金融系統的脆弱性,給未來宏觀調控帶來比較大的難度。

“因此,鼓勵和支持多元化主體參與,有利於動員社會資金,分散投資風險。因為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的一些項目是有穩定現金流的,具有明顯的商業化價值。”

王軍認為,未來“新基建”的建設應該採取“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的原則,以社會資本投資為主,儘量避免政府為主、國有企業為主的大規模投資,更多地調動社會資本的投資積極性,鼓勵包括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在內的所有企業進行投資,最大化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同時,也要發揮好政府在新基建投資領域的引導、帶動、補缺和放大作用。

記者注意到,國家發改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司長伍浩在近日的例行發佈會上也表示,下一步在支持新基建方面,將聯合相關部門推進政企協同,激發各類主體的投資積極性,推動技術創新、部署建設和融合應用的互促互進。

促進網上辦公、遠程教育等應用

本次國務院常務會議還要求,要著眼國內需求,以應用為導向,挖掘我國市場規模巨大的潛能,積極拓展新型基礎設施應用場景。瞄準產業升級和智能製造發展,引導各方合力建設工業互聯網。適應群眾數字消費新需求,促進網上辦公、遠程教育、遠程醫療、車聯網、智慧城市等應用。

與此同時,要推動通信與相關行業雙向開放與合作,消除行業應用壁壘,為平臺經濟發展和行業開放融合營造良好環境,構建平臺及其參與者互促共贏的生態。保障個人隱私和網絡、數據安全。另外,還要深化相關領域國際開放合作,推動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事實上,在支撐企業復工復產過程中,工業互聯網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兩化融合研究所數字化轉型與智能製造研究部副主任楊希此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工業互聯網發展目前雖處於規模化應用推廣的初期,但已經能夠解決企業復工復產過程中對人員和重點物資的保障需求。

基於此,工信部在3月20日發佈《關於推動工業互聯網加快發展的通知》,將“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首要任務,包括改造升級工業互聯網內外網絡、增強完善工業互聯網標識體系、提升工業互聯網平臺核心能力、建設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等具體部署。

另外,在疫情防控中,遠程教育、在線醫療、網絡視頻等新興需求快速擴張,互聯網應用在滿足人們正常生產生活需求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數據流量的消費也直觀反映了信息消費的快速增長。工信部數據顯示,一季度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2%,移動互聯網流量在去年同期增長129.1%的基礎上再增長39.3%,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5.9%。

在這一大背景下,促進網上辦公、遠程教育、遠程醫療、車聯網、智慧城市等應用正當其時。

此外,會議還要求,要以高度責任感,繼續抓好今年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辦理,深入傾聽社會和人民群眾呼聲,凝聚共識,更有針對性做好政府工作。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