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工之父”俞大維,1949年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晚年結局如何?

今天我們來說一位堪稱天才的奇人,他就是有著“兵工之父”之稱的俞大維。為什麼說俞大維是一位堪稱天才的奇人呢?俞大維學貫中西,與著名的國學大師陳寅恪是表兄弟,他曾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交通大學。更誇張的是,俞大維前往哈佛大學留學時僅用三年就從本科讀到博士畢業,而且全部功課都是A,據說沒有第二個中國人如此快速讀完哈佛大學的博士。

“兵工之父”俞大維,1949年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晚年結局如何?

俞大維90歲的時候曾經摔了一下後腦勺,為了證明自己腦袋沒摔壞,他特意找了一道微積分習題,短短時間內就得出了正確答案。得出答案後的俞大維很是興奮,連連告訴別人自己的腦袋沒有摔壞。90歲還能做微積分,俞大維絕對是一位奇人。

俞大維從哈佛大學畢業後前往德國留學,當時蔣介石特別推崇德國的軍事,特意派兵工署長陳儀前往德國考察,陳儀在德國考察期間認識了俞大維,他極其欣賞俞大維的才華,聘請俞大維回國任軍部參事。

“兵工之父”俞大維,1949年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晚年結局如何?

九一八事變後,民族危機上升為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客觀來說,當時的中國國力與日本差距很大,最關鍵的是,連年的軍閥混戰導致中國國力空虛,士兵手裡甚至沒有統一的武器。民族危機之下,發展中國自己的兵工事業迫在眉睫。蔣介石也意識到這個問題,特意派俞大維再次前往德國,學習德國的兵工業。

“兵工之父”俞大維,1949年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晚年結局如何?

俞大維博聞強識,學貫中西,蔣介石的這個決定太正確了。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加緊了侵略中國的步伐,時間不等人,要想在武器方面儘量追趕日本,只能派天才式的人學習發達國家的軍工經驗,恰好俞大維就是這樣的天才。俞大維利用短短的兩年時間寫了40多本德國兵工業發展的筆記,他系統地掌握了德國的兵工業模式,回國後組建了中國自己的兵工廠,開始生產統一制式的武器與彈藥。

俞大維自己曾經透露:“抗日戰爭時期他最引以為豪的事情就是士兵們從來沒有缺過彈藥,也從來沒有因為沒有彈藥而抱怨”,由此可見俞大維把兵工廠辦得真的不錯。俞大維是一個真正把所學用到實際的人,他不僅保證了抗日戰爭時期的彈藥供給,而且還為中國的兵工行業培養了大量的人才,他也因此被譽為中國的“兵工之父”。

“兵工之父”俞大維,1949年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晚年結局如何?

對俞大維來說,“兵工之父”這個稱呼是實至名歸的。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也只有俞大維這樣的天才才能帶領中國兵工業不間斷生產,滿足了抗日戰爭時期的武器彈藥需求。

1949年,國民黨在大陸節節敗退,俞大維選擇跟隨蔣介石逃到了臺灣。到臺灣後的俞大維被蔣介石任命為“國防部長”,可能蔣介石寄希望於俞大維這樣的天才幫助自己做“反攻大陸”的美夢,因此逃到臺灣後的俞大維深得蔣介石信任。

“兵工之父”俞大維,1949年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晚年結局如何?

不過,俞大維一直患有耳疾,這影響了他的仕途。1965年,俞大維向蔣介石請辭“國防部長”,之後一直賦閒在家。值得一提的是,俞大維的兒子俞揚和娶了蔣經國的女兒蔣孝章,可以說晚年的俞大維與蔣經國結成了兒女親家。

退休後的俞大維大部分時間都在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直到1993年因病去世,一代傳奇天才在臺灣結束了自己的一生,終年96歲。

參考資料:

《俞大維傳》李元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