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毛”又来了。早安!

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公安”头条号。如果您喜欢本头条号发布的文章,还可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


“毛毛”又来了。早安!


“池上无风有落晖,杨花晴后自飞飞。”这句诗摘自唐朝诗人韩愈的《池上絮》,意思是现在这池塘上没有什么风,只有落日后的余晖,每当天晴了之后,那杨花更是在池塘上空飞舞,远远地看上去极美。


韩愈笔下的杨花,就是柳絮,即柳树的种子,上面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如飘絮,所以称柳絮。


柳絮为什么被称为杨花呢?


原来,柳树在古代是一种吉祥之物。友人回归,主人往往要折一支柳枝相赠,以示挽留之意。因为“柳”谐音“留”。


到了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运河,号召民众在河岸植柳,每种活一棵者,奖细绢一匹。于是百姓争植,岸柳成阴。隋炀帝为了显示他的威风,就举行了他亲自植柳的仪式,并挥御笔书赠柳树姓杨。于是以后柳树便被称为杨柳了。自然,柳絮也就成了杨花。


《现代汉语词典》“杨柳”一词的第二个义项,便是“泛指柳树”。


柳絮毛绒绒的,尤其是当它漫天飞舞的时候,简直如梦如幻,看的人不由得醉了。


但俗话说得好,美好的事务常常伴随着危险。今天就来说一说,柳絮为什么危险!当然,同样危险的还有杨絮,就一起说说吧!


易引起火灾


很容易被点燃,且燃烧速度非常快。

4月16日,阿克苏地区消防救援支队消防人员通过消防科普小实验,提醒大家要注意杨絮柳絮引发火灾的危害↓↓↓


“杨柳絮因含有大量油脂,遇到明火会引起烘燃,且蔓延速度极快,存在很大的火灾隐患。”


实验过程中,一名消防人员拿起一小团事先准备好的柳絮,放在戴有防护手套的手上,在火源接触到柳絮的一瞬间就发生了剧烈燃烧,并发出“嗤嗤”的响声,在短短几秒就燃烧殆尽。


消防人员一边做实验一遍解说,杨柳絮结构非常蓬松,它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名为纤维素的易燃物质,其松散结构包含了大量的空气,实验显示杨柳絮遇到明火2秒内迅速燃烧。


一些小孩玩火以及大人乱扔烟头,都会导致地上的杨柳絮被引燃,成为火灾导火索。一旦杨柳絮着火而不能及时控制,极易形成较大火势。


“毛毛”又来了。早安!


阿克苏地区消防救援支队副支队长李辉介绍说:“漫天的杨柳絮周期长达一至两个月。杨絮或柳絮往往成片连在一起,燃点又低,点燃后瞬间会爆发出非常高的热量,容易将一些干枯的树叶、纸张碎屑等物品引燃,非常容易引发火灾。学校和家长务必教育孩子,不要因为好玩或好奇随便点燃杨絮柳絮;吸烟者也不要乱丢烟头、火柴梗。”


李辉提醒,对于杨柳絮带来的潜在隐患,社区和物业要及时对辖区内杨柳絮进行清扫,以免留下火灾隐患。相关部门可加大路面洒水的力度,并及时清除飘落在地面上的杨柳絮。不要将柴垛、树枝等易燃物放在建筑物周围。附着在易燃物上的杨柳絮,可采取先用水泼、清扫掩埋的方式进行及时清理,避免一处发生火灾导致“火烧连营”的局面。


李辉提醒大家↓↓↓


家庭厨房要及时配置纱窗、勤打扫,防止在做饭时产生的明火将飘入的柳絮引燃;


烟民朋友也要杜绝随手乱扔烟蒂的陋习,要确认烟头完全熄灭以后再将烟头丢弃;


私家车主应加强车辆保养,防止飞絮大量堆积在汽车发动机舱内,引发火灾;


有电焊、切割、抛光等作业的企业,应提高警惕防止火星引燃杨柳絮。


如一旦发现火情应及时拨打“119”报警,避免重大火灾事故发生。


易引起过敏


杨柳絮作为杨树、柳树的花粉颗粒,具有一定的致敏性。花粉过敏的病症主要有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过敏反应以及过敏性休克等。


一些人吸入飞絮后表现为阵发性鼻痒、连续性喷嚏、大量流清涕、鼻塞,还可有耳、眼、咽喉部痒感及头痛等。过敏性哮喘可有喘、憋、咳嗽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因窒息死亡。


花粉不仅影响过敏体质的人群,还可能对普通人群造成一定健康影响,尤其是老人和儿童。


北京同仁医院鼻科副主任王成硕提示,容易过敏的人日常生活尤其应注意以下9点:


1

无论是防控病毒,还是防治杨柳飞絮等花粉过敏,现阶段都鼓励外出时佩戴口罩

一次性医用口罩即可起到防护作用;尽量不穿易黏附飞絮材质的外衣。


2

外出后返回应先洗手,同时清洗鼻腔和面部,及时清扫外衣上的飞絮。


3

户外锻炼尽量选择飞絮较少的时段,比如清晨、夜晚或者雨后。


4

杨柳飞絮高发期尽量减少开窗时间,及时清理或喷水湿化室内飞絮,尤其是附着在电暖器等加热电器表面,以及家具和地板表面的飞絮;室内可使用吸尘器及时清理。


5

不要在室外晾晒衣物,防止飞絮黏附在衣物上。


6

日常饮食多以清淡为主,多喝开水,多吃水果、蔬菜等食物,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羊肉、甜食、酒等。


7

定期打扫汽车内部,及时清理车内的飞絮和灰尘


8

注意消防安全,严禁乱扔烟头,严禁明火点燃飞絮。


9

春季气候干燥,容易引发上火、烦闷,注意调整情绪,保持心态健康平和。


最后,送大家一份疫情期间杨、柳絮防护指南。杨、柳絮能传播新冠病毒吗?来看看专家怎么说↓↓↓


“毛毛”又来了。早安!

“毛毛”又来了。早安!

“毛毛”又来了。早安!

“毛毛”又来了。早安!


我想问问你:

又涨知识了吗?


“毛毛”又来了。早安!

(来源:人民公安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