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有道理么?

是啊2768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吼得好,抖得痛,

当年的王进喜吼出了奇迹,

用土办法也搞出源源不断的石油,

给国家注入大动脉之血,

一穷二白的年代吼出了激烈的壮举;

然而,地球在“放血”,无休止地在放……

它的经脉受伤且千疮百孔,

不发抖才怪哉!


7445079911642郑越元


要回答这个问,就提到一个人。王进喜,1923年10月8日甘肃省玉门人,(祖籍陕西大荔)。1950年,27岁的王进喜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1958年,他带领钻井队在玉门油田创造了月钻井进尺的全国最高记录,荣获“钢铁钻井队”称号。旧时的中国被外国人扣上了“贫油”的帽子。50年代前期,被称为“现代工业血液”的石油,中国的产量不及美国的三百分之一。王进喜说,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造条件也要上!在大庆油田建设中,因为不怕苦、不知累、不怕死、为新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被誉为“铁人”第。他带领全队工人用绳子拉,撬杠撬,“人拉肩扛”把60多吨重的钻机运到井场,奋战3天3夜,把40米高的井架竖在荒原上。打井需要水为了抢时间他决定用脸盆立端。有人说这是“瞎”,没见过哪个国家端水打井。他说,“有,就在中国。”坚持用脸盆端来几十吨水开了钻。他与工人们日夜工作在井场上,饿了就啃冻窝窝头,困了就躺在钻杆上睡一觉,他率领导的钻井队被誉为“硬骨头钻井队”。

打第二口井时突然发生井喷,危急关头,王进喜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最终制服了井喷,被人们誉为“铁人”。1960年6月1日,大庆油田首车原油外运。到年后大庆油田会战结束,中国结束了用“洋油”的时代,实现基本自给。由于积劳成疾,王进喜身患胃癌,1970年11月,医治无效逝世,年仅47岁。1971年1月,《人民日报》刊发长篇通讯《铁人王进喜》,高度评价了王进喜的一生。1999年,王进喜与雷锋、焦裕禄、史来贺、钱学森一起被命名为“建国以来在群众中享有崇威望的共产党员优秀代表”。后被评为“百年中国十大人物”之一。这是石油工人的标杆人物王进喜的一句名言:“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拌三抖”。近期热播的《温州一家人》,又想起了这句话。


无用20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这句话出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它又把我穿越回那个儿时整天玩耍无忧无虑的年代。

当时真没有过多考虑这句话的字面意思,但这句铿锵硬朗、节奏鲜明和通顺上口的似诗似口号似歌谣的夸张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在课间的操场上,在放学回家的马路边,在麦穗风摇的田陇上,在雪花飞舞的高岗上,小伙伴们三三两两地高声吟诵着深深烙上时代印记的朗朗句子。那情,那景,至今难以释怀,不禁浮现眼前。

隐隐约约地记得小学老师给我们进过这句话的意义。大致意思是我国解放前后没有石油,外国人说咱们国家地质构造不行,不可能找出石油,经过大庆工人王进喜等叔叔的肩拉硬扛,把沉重的设备运转到油井那里,在短时间里打出了石油,使我们国家甩掉了贫油论的帽子。

当时年纪太小,也没有仔细考虑也可能不够聪明或不可能细想这句话到底合理还是不合理。

如果咬文嚼字,单从字面看似乎根本是不可能的事,用铁棍撬杠都撼不动地球(当然这是笑话),地球那么大,吼上三嗓子,怎么能动能抖呢?就是皮球也不见得能动一下。这是从物理学家的角度看问题,你如果这样想,咋能想通呢?出句子的人如果象你这样考虑,再笨也不会这样写。

我们要从诗人文学家的角度理解读懂这毫言状语!

想要成为诗人文学家相当不容易!必须有宽阔的眼界,丰富的想象力。诗人可以把硕大无比的地球想象夸张成纤薄飘轻的乒乓球!这样才能调动打动读者,感动激动人心,产生无比的正能量!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儿时那响亮的歌谣,那欢快的脚步,那爱国的情怀!终身难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