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作家孟烈先生觀王煥堤先生《回到時間深處的故鄉》哈爾濱老道外

劇作家孟烈先生觀王煥堤先生《回到時間深處的故鄉》哈爾濱老道外

作者 / 孟烈

圖片 / 本刊編輯部製作

—— 編者按 ——

道外,是哈爾濱一個老城區,有著中國保留面積最大的“中華巴洛克”建築街區。這些歷經百年滄桑的老房子,具有西洋的外表,裡面卻藏著中式的庭院,是哈爾濱人獨創的一種建築形式。

第一次看到王煥堤先生此作時,即曾留下深刻的印象,再一次欣賞時,品味也就更多些。

王先生所畫的道外,不是正陽大街上的道外,也非南馬路附近的道外,而是衚衕深處的道外,大雜院裡的道外。也就是說他並不是在逛道外,而是生活在其間並有著多年感受的道外,道外兩者是迥然不同的。

也有許多人畫過道外的大雜院,不過大都是全景式的巡視,大面上的展現。而王煥堤則是進入院裡去畫,鑽進過道夾空裡去畫, 深入到犄角旮旯去畫,故而顯得豐富、生動、細緻、具體。

劇作家孟烈先生觀王煥堤先生《回到時間深處的故鄉》哈爾濱老道外

於是給人們展現了一個充滿生活氣息,空間狹窄,舊物雜陳,煙塵火燎,有酸菜缸味的社會底層之真實生活環境。更有些一窗一門,簷頭屋角之局部特寫,則更精細突出的表現了歷史和生活的皺紋。

其感染力度,足以引發人們無限的聯想,勾起觀賞者許許多多深沉的追憶。由此而產生對畫家之立意、追求、藝術趣旨,以及不懈努力的寫生實踐,產生由衰的敬佩。

然而作為藝術表現來說,我更欣賞的是這一幅穿越深沉的門洞,濃縮生活萬象於局部的,陽光下的院落。

劇作家孟烈先生觀王煥堤先生《回到時間深處的故鄉》哈爾濱老道外

此畫之妙處,在於“藏與露”的處理。在畫面處理的技巧中,“藏與露”歷來是非常重要的手法。在我國古代畫論中,歷來讚譽深山藏古寺之巧思,那雲遮山坳,樹掩樓臺,都是一種藏的方式。因為直觀呈現,一覽無餘,常會使人覺得平淡無奇。而曲徑通幽,花明柳暗,才會讓人感覺其含蓄,深邃,有變化。

這幅“庭院深深深幾許”的門洞,便深得其妙。畫面的絕大部份用來表現了門洞,那油漆斑駁脫落的門扇,和凹凸歪扭的方磚,分明揉進去了歲月的滄桑。而頂部那大面積的暗影,則造成了抑鬱沉悶的感覺。

畫面中心的那個小方塊,處理得最為精彩:遠處樓上那木製欄杆的明廊,讓人回到了民國時代。中間有煤箱、拌子棚,擁擠於狹窄的院心。中心位置則是陽光下,一個拎著水桶的女人背影。

這個小方塊裡,畫的東西很少,但引發人的聯想卻是很多、很多的。人們會想到:由於市政設施的不完善(沒有給水、排水系統),而使這裡居民承受著許多的艱辛和不便。這幅畫裡並沒有直接去畫擁塞、雜亂和破舊,但是這些分明就在畫面的深處。

這比直接堆放到畫面一些破舊凌亂的雜物,就要高明許多。故此,我不認為這僅僅是一幅寫生作品,而是具有一定的創作構思之成熟作品,因為畫家在反映生活的同時,也捕捉到了美感。

當年,我的家也曾在道外居住過九個月,故而重溫濱江舊夢,感慨良多。

總體上,怎麼評價《回到時間深處的故鄉》呢?我認為其可貴之處在於:

畫到社會底層,寫至生話深處。盡顯市井風塵,燎繞人間煙火。

其所以能夠深受歡迎,也是理所必然。

—— END ——

敬請觀賞畫作:著名畫家王煥堤先生“回到時間深處的故鄉”,回憶哈爾濱道外往事

劇作家孟烈先生觀王煥堤先生《回到時間深處的故鄉》哈爾濱老道外

孟烈

1931年出生於瀋陽,原名孟憲忠,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美術部,曾做專業畫家多年,1980年開始從事影視創作,中國著名的編劇家、作者。代表作《冰景奇觀》、《中國影星》、《雪城》、《俠女十三妹》等作品多次獲得國家級大獎。

劇作家孟烈先生觀王煥堤先生《回到時間深處的故鄉》哈爾濱老道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