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施工植物選擇與搭配原則

園林施工植物選擇與搭配原則

鄧明偉

環境建設工作當前備受各方重視,國內諸多地區的園林綠化建設均被提到日程之上,大部分園林建設都能夠做到人與自然間的關係協調,將歷史文化內涵呈現出來,植物配置方面也做的很好。但是少部分園林建設效果卻不盡人意,未能進行科學且合理的植物配置,在設計和實施上沒有從地區實情出發,未遵循可持續發展基本原則。因此,當務之急就是要選擇好園林植物且進行合理搭配,提升整體觀感的同時,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青錢柳頭條號網絡首發]

1 園林種植施工工程的作用

1.1 優化生態環境

園林種植施工,這是地區基礎設施施工中的重要一環,對於優化城市環境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以多樣化植物種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寬本地區的綠化面積,減少噪音汙染,對各類有害氣體進行吸收,優化本地區整體生態環境,讓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環境變得更加舒適愜意,周圍空氣變得清新,民眾生活質量也會大幅度提升。

1.2 美化城市外觀

園林種植施工,對於美化城市形象而言大有裨益。良好的城市環境建成,會吸引更多的人才進入,繼而推動城市發展。園林施工項目,可以美化城市外觀和形象,與此同時,還可以透徹彰顯出這座城市的文化內涵,有助於對外樹立良好形象。

2 園林種植施工工程中植物種類選擇與搭配中

存在的問題

2.1 整體沒有特色

園林綠化是一個城市發展歷程的有力印證,無論是古城,亦或是新城,都具備著傳播文化精神的作用。園林綠化中的建築和植物等,均在整個城市的發展中充當著重要角色,是一座城市文明的象徵。城市特色即為城市的靈魂所在,需要按照區域人文特點和歷史背景以及氣候情況等,深度提煉本地園林綠化特色。很多城市發展中,都沒有獨特的綠化特色,風格未獨成一派,導致城市形象不鮮明,無法給外人留下深刻印象。

2.2 配置太過單調

多重發展才能提升整座城市的幸福感,在一般園林綠化配置過程中,設計人員慣用草坪、綠化帶等手段去進行藝術表達,操作手法千篇一律,沒有重視差異性作用。當前城市園林綠化所表現出的是一種綠化模式化樣態,園林設計特色十分單調,長期下去,必然會造成大眾審美疲勞。

2.3 色彩觀賞度差

繽紛的色彩總會讓人陶醉其中,生態環境中的多彩植物,為園林綠化設計供給了大量素材。園林綠化比較好的城市,植物葉色也隨著季節變化而變化,一片絢爛多彩盛景,讓觀者如痴如醉。現在很多園林施工中沒有考慮到植物顏色選擇、搭配的細節,導致隨意搭配和單一選擇等情況出現,最終必然造成植物色彩觀賞效果差。

2.4“人本”理念未滲透

可持續發展是生態環境建設的基本原則,但以人為本原則也不能遺漏,在園林綠化過程中需要做到以人為本,以人本理念去建設園林,才能讓植物配置去滿足民眾日常生活。比如,很多園林綠化植物配置時沒留有供殘疾人、老幼婦孺休息和娛樂之處,一味追求綠化效果,人性化施工全然缺失,必然會給民眾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3 園林施工植物選擇與搭配原則

3.1 對比與襯托

藉助植物不同形態和特徵等,篩選高低、姿態、葉形葉色、花形花色等對比模式,表現出良好的藝術構思,去襯托植物景觀之美。樹叢組合層面,務必要注意樹叢和樹叢之間的協調性,不能將相互形態姿色過度差異的樹種進行組合,要以水平垂直對比法和體形大小對比法、色彩明暗調節法等進行操作。

3.2 動態與均衡

各植物姿態各不相同:有的植物相對規整,比如說杜英;有的植物比較動勢,比如說松樹。在進行植物配置時,植物和植物之間,以及植物和周圍環境之間,一定要達成協調與和諧,與此同時,還要兼顧植物不同生長階段以及季節變化,不能由此出現不平衡的現象。

3.3 層次與背景

旨在克服景觀單一性問題,要以喬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為主來實施多層配置。花色花旗不同的植物,需要分層配置妥當,這樣便會讓整個園林植物景觀變得豐富多彩。背景樹設計時通常都要高於前景樹,栽植密度要大,形成一個天然綠色屏障,色調加深,或者是和前景樹木存在明顯的色調差異和色度差異,提升整體上的襯托效果。

3.4 起伏和旋律

韻律分為兩種模式:①嚴格韻律;②自由韻律。園林道路兩旁或者狹長地帶,此時進行植物配置時務必要彰顯出良好的韻律感,注重縱向立體輪廓線,並且也要注重空間變化,植物搭配以高低搭配、起伏協調為基本原則,從而才能產生節奏韻律,防止整個園林施工植物佈局趨於呆板。

4 園林施工植物選擇與搭配方案

4.1 保障整體配置效果

身為園林設計師,在進行園林景觀設計時,需要全面考慮好多方因素,尤其是本地區地理風格和氣候特點等。在不同氣候和地形背景下,要為專業化植物配置提出不同操作方案,確定園林植被整體風格。園林施工中,一定要將保護自然、保護歷史景觀視為重中之重,期間還要側重考慮到動植物多樣性生存的問題。有效的園林綠化配置,是讓自然環境得到保護,統一風格中便可細品歷史之美好和景觀之價值,也會利於文化的傳承。

要通過合理檢測去分析本地區園林土質是否滿足種植要求,確定是否需要改變種植土。觀測地表下 1m 左右的土層結構,假設存在建築垃圾,就要確定可執行的解決方案,徹底清除垃圾。植物種植地形建造是為了讓整個園林景觀極具變化性,從而減少平面呆板問題和藝術性缺失問題的出現。應按照不同視覺效果針對性的進行方案調整,站在不同角度,按照自然地勢做出對應變更 。

4.2 突出設置主題

以植物景觀去突出整個園林設計主題,這是設計者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要在園林施工植物選擇和搭配時,運用憑藉各具特點的喬木、灌木去搭配,這樣一來便可突出園林主題,就如同文章脈絡一樣清晰明瞭。就紅楓、月季花、櫻花而言,這些植物都可自成一派,映襯園林主題,主題確定不能雜亂無章,要根據植物特點進行選擇和搭配,結合地區文化和氣候水文情況等才能定奪 。

4.3 生態化建設

唯有堅持可成活性原則不變,才能有效的提升外來樹種成活率和外來花木成活率。在不同氣候和不同土質背景下,需要和園林植物選擇相融,這樣才能最大限度上美化園林整體,反之則會曇花一現,移植草木短期便會死絕。植物穩定性和樹種搭配,這兩者之間的關係也尤為密切。最為常見的就是,灌喬木和不同草類植物可以說是一個完美的搭配組合,在進行植物搭配的時候要分析各季節不同植物的搭配變化,從而創設出極具本園特色的綠化情境。正確的做法是,對那些適合園林綠化施工的鄉土樹種,將其應用到合適的園林綠化設計中來,比如說果樹,就可以用於園林綠化。假設條件允許,完全可以這樣做,但公共綠地上一定要慎重考慮。

植物層次結構,一般都是將喬木、灌木、花草搭配起來種植,但要以喬木為主。具體施工中,喬木栽植密度不宜過大,間距標準為 5~7m,必須要為樹下的花草和灌木等留位置,同時還要考慮好植物的陰陽喜好等特性,陽光不充足的地方可種植一些耐陰類型植被,這類植被的品種以珍珠梅、接骨木最為典型。種植在西側的植物品種,最大限度上選擇不怕風吹的植物類型,冬天西北風凜冽,新栽植物會抽條、倒伏,造成植物嚴重受損,成活率下降。園林植物施工中,植物種植階段內要以“適地適樹”為基本操作原則,不僅如此,還要表現出植物品種的豐富性,體現植被季節性差異,防止單一或者相同等情況出現,各個季節要有各個季節的風光,各個景色要有各個景色的特點,讓人們徜徉在自然之中,感受天地變化、體會環境之美 。

4.4 藝術表達

園林施工植物選擇和搭配的過程中,要注重對藝術手法的表達和應用,期間要突出主次分明這一重要原則,表現出園林空間景觀的主體風格。需要注意的是,藝術化園林植物施工,在園林綠化設置中備受青睞。安排方式上:①遵循上述所提的對比襯托原則,對植物進行混合襯托對比,通過此種方法去表現出植物組合的豐富性和多樣性;②以垂直對比的形式、體形對比的形式、色彩對比的形式等,利用花色高低特徵和植物葉形、葉色等特徵,表達藝術構思,彰顯藝術美感。

園林施工植物選擇和搭配期間,一定要分析好各階段、各季節植物的生長特點和生長表現,最大限度上強化園林植物配置效果。防止因季節因素混亂而破壞園林觀賞性,與此同時,還要考慮好植物的韻律姿態和起伏姿態,道旁綠化帶由於車輛運動便會體現不同韻律感。關鍵在於植物選擇,不能刻板保守,要利用縱向變化感和空間變換感去創設出高低協調、起伏有序的園林植物景象,就像一首歡快的歌一樣,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4] 。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園林綠地是城市規劃中的重中之重,園林綠地和道路系統、城市建築以及居民生產生活都密切相關,旨在有效展現出園林綠地的各項功能,在園林施工植物選擇和搭配上要下足功夫,需要認識到現存問題,之後遵循園林施工植物選擇和搭配的原則行事,建造出優美、人性化的園林植物景觀,為人與環境的和諧共生添上美妙的一筆。


園林施工植物選擇與搭配原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