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祕史之(13)怕老婆的名人

中國以唐宋為界,前後兩個時期有很大的變化,隨著時代的變遷,君王,官僚,宦官的勢力也各有消長。例如明朝時形成官僚和宦官兩大勢力的對立,就是一個很具體的證明。

本來是要輔佐君王排斥宦官的官僚勢力,為什麼反而被宦官所控制呢了這是因為這時在男女關係上,女人佔了上風,而朝中各主事者都以怕太太的姿態出現。

有個好老婆,君王不會做事太離譜

根據明朝學者的說法,最早有“怕老婆者”的說法是始於十世紀以後。

弒逆唐朝的末代君主,纂奪帝位而創立五代後梁的朱全忠,出身鹽賊(販賣私鹽的不法商人),因為受到夫人張氏的壓制,面對她百依百順。繼朱全忠為後唐太祖的李克用(土耳其族出身),對夫人劉氏尊寵有加,所有軍國大事都讓她參與,這兩人可以說是懼內者的始祖了。

太監秘史之(13)怕老婆的名人

那麼,十世紀以後的男女關係有何變化呢?

宋朝時興起所謂新儒教主義,宋朝正面臨民族危機,為了民族的團結和血脈的延續,而以孝的名義,鼓勵婦女多生兒女,使中華兒女世代約延不絕,這是一種以母性的本能為基礎而產生的觀念。

教育可以改變一切

宋朝以後,標榜賢妻良母為典範,從此女人大門不邁,二門不出,同時,也不反對丈夫納妾。當清軍大軍入侵,南京瀕危時,南京的守將史可法因為膝下無子,他的夫人顧及傳宗接代無人,所以就極力勸他納妾生子。

太監秘史之(13)怕老婆的名人

以下再舉一個故事說明這種傳宗接代的思想,在當時是很普遍的。

宋朝末年,廣東的某一城池被元軍包圍,城內絕糧,宋軍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只好吃城內居民充飢,有媳婦自願代替婆婆被烹,而被視為孝熄的,也有妻子願為丈夫受死,以免絕後的。

從這種現象,可以看出當時女人的思想已受到了男人的限制,而陷入完全封閉的境地。

纏足是奴役的象徵

新儒教主義者為了貫徹他們的思想,更不擇手段的推行纏足。纏足就是在女人幼年時,使用布條裹住她的腳,套在小鞋內,長大後,她的雙腳仍保持幼年時的大小了。雖然這種方法非常不人道,但在當時卻流傳成俗,現在的中年人或許偶爾會回憶起,舊時女人以搖搖晃晃的步伐走路的情形吧?

太監秘史之(13)怕老婆的名人

據說纏足之風起於十世紀前後。五代南唐時,在詩文方面頗負盛名的南唐君主李煜,命令一名自己喜愛的藝妓,用絹布裹足,在以珍寶妝飾的黃金蓮上舞蹈,這便是纏足的起源.所以,我們又把纏足的小腳美名為“金蓮”或“瑞蓮”。纏足之風從此使中國的婦女受到極大的束縛,直至民國時代才告解放。

林語堂認為纏足在本質上有性的意思,對男人而言,看到女人款步而行的姿態,會產生一種無可言喻的性誘惑,女人也為了取悅男人而熱衷纏足,林語堂先生因而結論,纏足其實是中國人性幻想的一種欺瞞的手段。

新儒教主義者究竟看中這種反道德奇習的那一點呢?答案非常簡單,他們的目的在藉纏足造成婦女寸步難行,而不易外出,這樣男女間的來往就受到了限制。但在宮廷中因為很多地方都限制男人出入,所以在宮廷內,便以纏足不便於工作為理由,而規定解除纏足。

南宋大儒朱子為了推廣德育並教導男女有別之道,而在福建南部推行纏足。因此,纏足被認為是中國婦女封閉生活及壓抑的象徵,亦成為婦女道德和嗜好融合為一的表現,也是使本來尖銳對立的男女關係間,獲得諧和的罕見例子。

抗倭名將戚繼光也懼內

但是,這種新儒教主義的計謀也曾遭到意想不到的反攻,那就是小孩的問題。

明朝戚繼光是一位平定倭寇而名聞天下的名將及兵法家,同時他也是有名的懼內者,他之所以怕太太,完全是為了孩子的關係。

他曾為了維持軍紀,在戰場上不得已殺了親生兒子,他的妻子因此對他恨之入骨,遂禁止他納妾,他無計可施,只得偷偷地納妾,而在十一年間生了兩個孩子。這件事被妻子知道後,便氣憤得欲嚴處妾女及小孩,他在情急之下,請求妻子寬容一天,趕緊跑到隸屬自己麾下的小舅子家中,請他代為討饒。

“能保母子平安是上策,把母親趕走,將孩子領回是中策,如果她堅持要殺了我的兒子,我就先領兵殺盡你們一族,然後棄官逃老。現在,我在前面用鼓聲為信,你快去說服她吧”

弟弟膝行哭著去面見姐姐,但是姐姐對上、中策都不肯答應,這時,正門的鼓聲響個不停,弟弟更急了,哭著喊叫道:“姐姐,我們兩人死不足惜,但是牽連全族可以嗎?”姐姐終於為之屈服,接納了兩個小孩,而將妾杖罰數十後放逐。數年後,妻子死了,他便又把兩位小妾接回。由於他的足智多謀,不但使家嗣得以延續,而且也得以將因戰功而受皇帝封爵的世襲官職傳給後代,因此,人民都稱讚他不愧是用兵如神的名將軍。

另外幾位以家有河東獅吼而聞名的人,是近世的大思想家兼軍略家王陽明,及明盛世萬曆年間的宰相申時行,王錫爵等人,他們一直到白髮蒼蒼以後,還是一位忠實的懼內者。

明朝官吏懼內的原因,同時代的學者認為是因為他們的官位顯赫,惟恐不能齊家而被人議論,影響自己的名望。

土大夫為了仕途平坦,就不得不先齊治家庭,這些懼內者雖然擁有幾名至八十幾名不等的妻妾,但費盡心血以維護家聲的苦心卻都是一致的。

有句浴諺說:“一家之主,必須裝得既聾又傻。”這句話很能表示當時社會的這種情形。更有趣的是這句話是唐代宗安慰名將郭子儀時所說的。

如此,上自皇帝,下至士大夫,—都以齊家為本。官吏的勞心勞力是自古皆然。為了補充大量消耗的精神和體力,所以有名的中國菜,也都以增進體力為首要的目的。

正當納妾之風極盛時,有些精明的商人因此而大發利市,其中最行名的是揚州的妾業者。

明時的妾女大多出身揚州,因為該地水質良好,女子大多膚如凝脂,且當地的居民在教女兒禮節時,尤其注重伺候正妻之道,所以即使嫉妒心再強的正室,對揚州出身的妾女,也都優待有加,這就揚州出身的妾女深受歡迎的原因。

如果深入探討,明朝這種以懼內為象徵的官僚氣質,可以說是功利主義者維護名利的私心。

當時有人批評官僚:“滿街都是貪官汙吏,魚肉良民,有如遍地腥羶。”既然如此,他們當然就無以對抗宦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