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中的历史——侨州郡县(以南北兰陵为例)

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邙山之战,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北齐书·卷十一·列传三》

《兰陵王入阵曲》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歌舞戏。起源于北齐,盛于唐代。是为歌颂兰陵王的战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独舞。

兰陵王高肃,字长恭,是南北朝后期北齐的宗室名臣名将,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美男子。

北齐乾明元年(560年),十九岁的高长恭受封兰陵王,高长恭为今人所熟知,一方面是因为他的战功卓著、相貌非凡,另一方面也因为他的爵位之一——兰陵王

地名中的历史——侨州郡县(以南北兰陵为例)

兰陵王免胄示之面

在封建时代中前期,封王往往有实际的或遥领的国、郡。兰陵王高长恭被封兰陵郡,秦汉时期就有兰陵县,属东海郡。西晋惠帝元康元年(公元291年),析东海郡设兰陵郡,郡名同兰陵县,郡治在氶城(今枣庄峄城东部),而不在兰陵县,因而今天人们戏称兰陵王为“枣庄王”。

地名中的历史——侨州郡县(以南北兰陵为例)

听说你们叫俺枣庄王?

说到这里,我们大概都知道北齐的高长恭受封的兰陵在山东。但你可知道差不多同时期的长江之南、今江苏南部也有一个兰陵郡?这个兰陵郡出了南齐高帝萧道成、南梁武帝萧衍这两位同族的两代帝王。

地名中的历史——侨州郡县(以南北兰陵为例)

清山东地图,兰陵郡治在今枣庄境内,兰陵县在今临沂境内(原苍山县),谁和兰陵王更亲?

萧道成是西汉丞相萧何二十四世孙。萧何居住在沛县(今属江苏徐州),其孙——侍中萧彪免官后居住在

东海郡兰陵县中都乡中都里。西晋元康元年(291年),东海郡析置兰陵郡。东晋初年中原人士衣冠南渡,淮阴县令萧整渡过长江来到晋陵郡武进县(今江苏常州)的东城里居住。当时寓居南方的北方人,都用北方家乡的州郡名字在南方设置地名,于是萧道成一族便成了南兰陵人,这时的南兰陵和原晋陵是同一个地方两个政区。

这并不是孤例,南方不仅有兰陵郡,还有北海郡、东海郡,再高一级还有徐州、兖州、豫州这些原属北方的政区,这就是南北朝时期集中出现的独特现象——侨州郡县

地名中的历史——侨州郡县(以南北兰陵为例)

东晋政区图,已经出现南渡士人带着北方州郡挤压南方的情况

地名中的历史——侨州郡县(以南北兰陵为例)

南梁政区图,可以清晰的看到,秦岭淮河沿线以南密布着原先属于北方的地名。

侨州郡县并不只是南北朝时期的特色,是中国历史上以流亡人民原籍的州郡县旧名设置在所寄居之地的州郡县。西晋亡后,中原战乱,人民流徙,西起凉州,东至辽东,均有设置侨州郡县,尤以秦岭、淮河以南,东晋、南朝境内为最多。

晋元帝寓居江东,百姓自拔南奔走,并谓之侨人,皆取久壤之名,侨置郡县,往往散居,无有土著。——《隋书·食货志》

司、冀、雍、凉、青、并、兖、豫、幽、并诸州,一时沦没,遗民南渡,并侨置牧司,非旧土也。——《宋书·州郡志》

东晋初期,侨州郡县皆用北方原州郡县名。东晋末,刘裕收复青、徐诸州后,在新收复的原州郡名前加“北”字,与南方侨州郡县相区别。南朝宋以后取消“北”字,而在侨州郡县前加“南”字,以示收复北方故土的决心。东晋南朝侨州郡县主要集中在长江下游一带,其中又以江苏为多,仅今江苏镇江、扬州附近,就侨置了徐、兖、青、幽、冀、并等州及其所辖郡县,如今淮安(北兖州)、扬州(南兖州)、镇江(南徐州)、连云港(青州)等。江南武进一县附近侨置了二十个郡六十多个县,今镇江市区还有一条东西向的主干道叫“南徐大道”,南徐即南徐州。

地名中的历史——侨州郡县(以南北兰陵为例)

南梁政区图,可以清晰的看到,秦岭淮河沿线以南密布着原先属于北方的地名。

地名中的历史——侨州郡县(以南北兰陵为例)

镇江市区的南徐大道,这里曾经是南徐州

其次是长江中、下游和近陕西秦岭以南。

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

——张籍《永嘉行》

东晋、南朝为了巩固侨寓政权和招揽北方移民,对侨民采取减免赋役的优待。东晋初设置侨州郡县,原为一种

临时建置

人伫鸿雁之歌,士蓄怀本之念,莫不各树邦邑,思复旧井。

后因南北长期分裂,遂成长期制度。由于十六国时期北方曾发生过多次战乱,大量移民南迁,于是侨州郡越来越多,领土却越来越小,尤其是对南方原有行政区划形成了挤压,原扬州和荆州分置东南之地为江州,今浙江绍兴等地又分出扬州建东扬州。郡县越分越多,有时甚至会出现两郡同置一县和两州同治一郡的双头郡县,行政区划十分混乱,也增加了行政成本。

地名中的历史——侨州郡县(以南北兰陵为例)

东晋、宋已经出现了挤压南方行政区的情况

东晋咸和以后,一方面由于土著与侨居杂混,造成户籍紊乱,政府管理不便;另一方面为了“财阜国丰”,增加赋税(特别是兵役),迭送土断之法,各侨州郡县多“依界土断”。由是裁撤或合并一些流寓性的地方机构,许多侨州郡县被省并。但在省并的过程中,朝廷又往往把一些江南的县邑,转移给侨州郡管辖,使得侨州郡有了实际辖地,这样不仅没有彻底消除侨州郡,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搞乱了长江中下游固有的地方行政系统。

地名中的历史——侨州郡县(以南北兰陵为例)

南齐江浙地区的政区分布

随着两晋南北朝三百多年的割据纷乱,欧亚大陆东南角这片土地上的混乱的行政区划直接导致的局面就是汉末以来十三州牧、近百个郡国、一千多个县的建制到了隋初已经过乱不堪。

有鉴于此,西晋之后最大的统一王朝隋开始改革地方行政区划,废除郡一级,地方为州县两级,削减了行政层级,并对地方行政区划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后世虽多有州郡互换,但唐宋两代基本以隋为基础,形成了州(郡)两级为主的地方行政区划。

更多地名与行政区划中的历史,安抚使继续与大家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