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的前世今生

鄂尔多斯的前世今生

2010年4月15日,美国《时代》周刊发表一篇博文,题目是:中国内蒙古鄂尔多斯—现代鬼城。鄂尔多斯从过去的小有名气,一夜成名天下知。当然,这个成名不是因为赞美,而是诋毁,鄂尔多斯从此与鬼城之名相伴,名誉严重受损,背负着中国城市过度发展的骂名。网络上的键盘侠经常是各种黑。了解情况的有一些是各种羡慕嫉妒恨,见不得别人好,人性使然;不了解情况的,大部分是以讹传讹,人云亦云;真正来过鄂尔多斯,了解鄂尔多斯的人却赞美有加。时间过去了九年,到底鄂尔多斯怎么样?是否是鬼城?她的过往今生如何?我以一个本地过来人的眼光,实事求是的描述一下,真实的鄂尔多斯是个什么样子。

鄂尔多斯的前世今生

鄂尔多斯历史悠久。距今约7万年前,古“河套人”就在乌审旗境内的萨拉乌苏河流域繁衍生息,史称“河套人文化”。 萨拉乌苏河人类遗址由1922年的发现者法国人桑志华命名,因汉译"OTDOS"误译成"河套",于是"河套人"成了中国化石人类家族里的一员。其实,位于内蒙古中部南麓黄河河谷里的河套平原与鄂尔多高原互不相干,"河套人"理应正名为"鄂尔多斯人"。鄂尔多斯地区古往今来各民族往来繁复,你方唱罢我登台,汉唐设有郡县,宋元直接统辖,西夏也曾是这块地的王者。直至明清,这块地大致成为现在的样子。公元1649年(清顺治六年),清朝将蒙古族鄂尔多斯部落分为六个旗:鄂尔多斯左翼中旗(原郡王旗,现伊金霍洛旗),鄂尔多斯左翼前旗(现准格尔旗),鄂尔多斯左翼后旗(现达拉特旗),鄂尔多斯右翼中旗(现鄂托克旗),鄂尔多斯右翼前旗(现乌审旗),鄂尔多斯右翼后旗(现杭锦旗),后增设鄂尔多斯右翼前未旗(原扎萨克旗,现伊金霍洛旗札萨克镇)。

鄂尔多斯的前世今生

上个世纪以至近现代这个地方很少有人知晓,公元2000年之前这个地方还一直叫清代的名字—伊克昭盟。伊克昭系蒙古语,意为大庙,因清初蒙古鄂尔多斯部六旗(时为六旗)王公第一次会盟于鄂尔多斯左翼后旗(即今达拉特旗)的藏传佛教大庙王爱昭(汉名:广慧寺),相传王爱昭为当时蒙古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故而得名伊克昭盟。满清统一中国后,藏传佛教在鄂尔多斯盛行,建有大量的召庙,据说有238座之多,王爱昭最盛时据说有300多僧众,繁盛一时,可惜被日本人在1941年入侵伊克昭盟时焚毁。而鄂尔多斯这个名字要比伊克昭古老的多,至少可以追述到十四世纪,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鄂尔多斯分两层意思,鄂尔多是古突劂语,意为汗的殿宇、宫帐;斯是复数,意即众多的意思。鄂尔多斯确切含意:“众多的宫殿”。公元十四世纪,守护成吉思汗陵寝的达尔扈特人,改自己“艾马克”部落的名称,始称鄂尔多斯部。当初称他们是全蒙古六万户之一的鄂尔多斯万户。2001年4月30日,撤盟设市,伊克昭盟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更名为历史更为悠久的鄂尔多斯市。

鄂尔多斯地处祖国的正北方,黄河在这里划了个巨大的“几”字湾,多少年来鄂尔多斯人一直徜徉在这个湾里,繁衍生息,几乎与世无争。据2018年鄂尔多斯市统计公报,鄂尔多斯土地面积86,752平方公里,辖内七旗二区,常住人口207.84万人,户籍人口162.27万人,境内有汉蒙回满等19个民族,汉族占多数,主体民族蒙古族约19万;地区生产总值3,763.2亿元,人均GDP18.19万元;全市公共预算财政收入433.5亿元,机动车拥有量64.4万辆,城镇每百户94.6辆;住户存款1,931.5亿元,户均存款9.29万元。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鄂尔多斯目前经济实力依然很强,在自治区名列前茅,个别数据在全国也占有一席之地。鄂尔多斯的飞速发展始于2002年,当时鄂尔多斯经济发展还很落后,在全区位列中游,可以说毫不起眼。用数据说话:鄂尔多斯市2001年末GDP171.81亿元,人均GDP13,012元,财政收入17.98亿元,和现在的兴安盟差不多;2001年全市总人口1,328,321人,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58元,城镇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128台,电脑10台,家用汽车5辆,移动电话84部,影碟机36台,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0.16平方米。电脑、移动电话进入统计年报,也从侧面可以看出当时的落后。2012年历史高值时的主要数据,2012年全市GDP3,656.8亿元,人均GDP240,452元,财政收入82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75.5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8平方米,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家用汽车62辆。GDP总量超过了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海南五个省区,财政收入约占内蒙古的三分之一,人均GDP直追香港,在国内匹马当先。鄂尔多斯拥有17个全国第一,民风质朴,人文厚重,蒙元文化发达,蒙古三部黄金史,鄂尔多斯人撰写了两部,分别是《蒙古秘史》和《蒙古黄金史》;作为全国文明城市,治安状况一流,多年来位列全国最安全城市前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么多年来私车不论停在何处,从来没有被撬过;在小区外无人看守的停车场,有时忘了关车门、车窗,也从来没人翻动过;任何时候你都可以在城市的街头散步而毫无危险。严查酒驾较其他地区提前三年,严格管理,严厉处罚,彻底扭转了过去交通比较混乱的状况,鄂尔多斯车辆的事故发生率,保险车辆的出险率大大低于全区平均水平,而且很早出现车让人的普遍文明习惯,在市区几乎听不到汽车喇叭声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鄂尔多斯的农牧业产值只占比5.2%,采掘业、制造业、化工业非常强劲,经济转型逐步加快,一煤独大有很大改善;金融保险业、旅游业等日渐繁荣,社会发展呈现全面推进的态势。前述罗列这么多的数据,主要是为了对比,鄂尔多斯十几年的发展速度用翻天覆地、日新月异都不足以形容。经济衰退的几年,鄂尔多斯的债务问题属实比较严重,社会财富损失很大,但并不怎么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毕竟是发展中的问题。目前债务已逐步化解,天赋秉异的资源富集中外罕见,鄂尔多斯依然富足。

鄂尔多斯的前世今生

民国以来鄂尔多斯的首府一直是东胜,80年代市区人口不足5万,说白了就是个镇子,海拔居于鄂尔多斯高原的最高处,最大的问题就是缺水,基本没有外来水源,主要靠地下水。随着鄂尔多斯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的扩张,人口的增加,东胜的人口承载量有限,这一矛盾日益凸显。市府所在地康巴什位于东胜西南30公里处,地下水资源丰富,旁边有乌兰木伦河穿过,地理条件非常优越,从发展的眼光和城市布局看,几乎是必然之选。经过不断的讨论、论证,人们期待的新城建设2005年拉开了序幕。短短几年时间,一座现代化新城拔地而起。其实美国《时代》周刊报道时康巴什主题架构刚刚建成,几乎没有什么居民,确实是像鬼城,对于美国人而言,中国的发展速度是不可想象和难以理解的。据说康巴什城的设计团队是世界一流的,网上有很多视屏和实景图片,限于篇幅我不多赘述。康巴什的城市建设我不敢说有多好,有多现代,但她最大的特色是宜居。康巴什规划面积32平方公里,主题各异的公园广场31处,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2%,有造型独特大气的七大建筑,有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广场,学校、医院、购物、美食等生活设施完备齐全,空气质量优良(pm2.5一般不超过50毫克,优良天数超过300天以上),繁花似锦,风景优美,干净整洁,整体城市景观是全国首个被国家批准的4A级景区,是新的鄂尔多斯政治、经济、科研、文化中心。现在官方公布康巴什人口逾15万,感觉上没有那么多,但康巴什这两年房价触底反弹,一房难求,均价8000元以上,已超过历史最高点;商业用房也日益走俏,租金上涨,呈现出经济回暖各项事业稳步发展的景象。鬼城已成为历史,让我们一起展望未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鄂尔多斯的明天会更好!

鄂尔多斯的前世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