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课来了丨这块“C位出道”的豪横大肉!在她手里就是“家的味道”……

图片

SHOUYI藝學堂

非遗美学 诗意生活

图片

她,揭开尘封千年的面纱

拨弄心弦,倾诉梨园惊梦的粉墨人生

衣袂翩跹,领舞远方田野的粗犷柔情

素手纤纤,雕琢大国工匠的拳拳之心

非遗,孕育天地大美而不言

独处中,臻至生命的圆满

……

为致敬非遗,传播非遗正能量

台海网图文+短视频+直播倾力打造

《艺学堂-非遗课来了》

系列非遗线上公益课程

愿未来的日子

你我皆是非遗之美的见证者

古老技艺的守护人

图片

(长按识别二维码 进入艺学堂直播群)

图片

第五课时

本周六下午15:00

我们将邀请到

“美食教母”吴招治

线上直播具有千年历史

被称为“同安三宝”之一的【同安封肉】

图片

与多数人用高压锅

制作的封肉不同

吴招治的传统制作手法

已濒临失传

一口斑驳大缸甘蔗垫底

长达八个小时的老灶台柴火熬煮

从天亮到天黑的耐心等待

是这道硬菜肥而不腻

令人一念垂涎的奥义所在

周六跟着小艺的步伐一起探秘

厦门美食老字号

“吴招治同安封肉”

看这道酒席上最豪横的“经典名菜”

到底是如何成为无数闽南人的心头爱

图片

厦门市级非遗项目

同安封肉传统技艺

炸枣蒸糕年夜饭

煎蚝封肉腊肠香

添灯挂彩厅堂亮

团拜祥康瑞气煌

图片

图片

图片学艺手册图片

图片

属于闽菜系的同安封肉

是厦门同安传统名菜

要说“封肉”美名的来源

北辰山下的这个历史故事

你可曾听说过

相传在五代后梁开平四年

王审知被敕封为“闽王”

授其方形大印

当时居住在同安地面的官员

为其庆祝并举办了一场盛宴

席间的一道佳肴

肉香扑鼻,形似大印

包裹的黄布犹如束印黄绫

布包为"封",封者,"敕封"也

故唤作"封肉"

图片

同安封肉在闽南人心中

占据着无可撼动的“C位”

无论是办喜事还是建新房

它都是必不可少的筵席大菜

亦是侨胞回乡探亲必吃的“家乡味”

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这门需要慢工出细活的传统技艺

由于工艺复杂而走向濒临窘境

正宗做法也只有上年纪的老人才懂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这其中

将封肉做到极致的

当属年过六旬的吴招治

她是厦门美食小吃的

一块“金字招牌”

如果说舌尖上的厦门

有一种味道不能忘却

那一定是吴招治对同安这片土地的深情图片

坐落在同安闹市街头的

“薄饼嫂传统美食”

古香古色中烟火气缭绕

封肉香十几米外都能闻到

本周六,在同安

家喻户晓的老字号里

小艺就就带您一探

同安封肉背后的传承故事

线上互动

非遗传承人为您答疑解惑

图片

(长按识别二维码 进入艺学堂直播群)

直播预告

图片

4月25日(本周六)

下午15:00-17:00

“同安封肉”制作

如何运用农家正宗的土猪肉

匠造出小时候的肉香味

【直播内容】

同安封肉历史介绍

“封肉”现场制作

非遗知识与传统技艺干货满满

还有机会获取限定福利

欢迎各位准时围观

图片

图片图片非遗故事
图片

千年同安的饮食文化瑰宝,不能让它失传

——同安封肉传统技艺传承人吴招治

图片

作为“闽王”的后人

封肉技艺的守护于吴招治而言

不只是生计,更是一种使命

“传承这事我不做谁来做?”

为了保留封肉最古早醇厚的香味

她对于食材的选择近乎苛刻

尤其是对猪肉品质的挑剔

必须是养足12个月以上的土猪

肩膀上的两块三层肉

因此,每天的封肉

一定都是“限量出售”

几十份卖完就没有了

图片

舌尖上的老手艺,封不住的家乡味

图片

吴招治

吴招治,1958年11月出生于同安,几十年来匠心传承同安味道,素有“薄饼嫂”的美誉。其薄饼制作技艺,2009年6月入选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7年5月,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成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19年,她的同安封肉传统技艺入选厦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我们毕竟会老,总要传承给下一代人的。”

不少慕名来向吴招治拜师学艺的

不管是谁,她都倾囊相授

然而不少人学后为图便利

依旧会选择高压锅制作的方式

做出来的味道也就与吴招治的封肉全然不同

不管做什么,想要成功

都要坚持用心去做不能偷懒

在吴招治看来

传承传统美食没有捷径可走

或许过程繁琐但她也会

“固执”地坚持下去

……

图片

编辑丨刘彦玫

设计丨高雁情

策划丨陈小清

图片由非遗传承人提供

视频由厦门华藏界文化传媒提供

台海网原创,授权转载请联系我们

图片

扫码加入我们

感受非遗之美 体验诗意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