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贵港伞韵——壮族油纸伞制作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在戴望舒的诗中

那把油纸伞给人们

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非遗 | 贵港伞韵——壮族油纸伞制作

贵港壮族油纸伞

可以追溯的历史至少有472年

今天就一起欣赏

贵港壮族油纸伞吧


油纸伞是岭南人不可或缺的生活雨具。


贵港壮族油纸伞早在汉朝就被人们运用在生活中,四百七十多年前,港北区中里乡下石贤屯先民韦富公就已经将制作油纸伞作为营生,传承至孙辈韦军民,历经16代人的不懈努力,将技艺完整保存,成为了古郡港北的非遗项目。

非遗 | 贵港伞韵——壮族油纸伞制作

据贵港市港北区中里乡坦阳村下石贤屯的韦氏族谱记载:“明嘉靖26年(1547年),23岁的韦富携家人由武宣府迁至贵港,习祖传伞艺,开办了韦氏油纸伞作坊。”清光绪癸巳年(1893年)修的《贵县志》还记载:“油纸伞,北山里产。”这一时期的油纸伞已是当地名优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油纸伞的每一道制作工序,就像一场视觉盛宴。


壮族油纸伞的伞骨一般为28根,壮族先民认为一把伞就是一个上天,天圆地方,分为四个方位,每个方位又分为七个星宿,则二十八个星宿对应28根伞骨,认为这样的伞是最安全、最有力量的。

非遗 | 贵港伞韵——壮族油纸伞制作

壮族油纸伞制作复杂,需要经历去青、蒸煮、翰花等八十一道工序。其中,胶水由纯天然的青柿子擂榨而成,根据传承谱上的古法染纸,图案参照壮锦织法穿线,以代表耕地的菱形为主,反映了壮族人民对农耕文化的信仰。每一道精雕细琢的工序,都凝聚着油纸伞匠人的情怀。

非遗 | 贵港伞韵——壮族油纸伞制作

非遗 | 贵港伞韵——壮族油纸伞制作

精湛的国画技艺与油纸伞的完美结合,使得每一把伞既是一件做工精致的生活用品,又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信息来源:贵港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综合整理: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