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報關注丨從新橋鎮看路橋電力發展:燈火璀璨 逐浪前行

路橋自古是商貿重鎮,宋朝時,老街“商賈雲集,車輛輻輳”。電——現代文明的動力基礎,隨著時代變換電力不斷讓城市蝶變。

一場工業“熱潮”

1984年,蔡仙明創辦了新橋鎮第一家印刷廠——光明印刷廠。此前新橋鎮的飯票菜票都是從隔壁橫街鎮採購的。

蔡仙明成為了新橋鎮第一批因為印刷致富的人,周邊村民一帶十,十帶百,高潮期每家每戶都做飯票菜票生意。

到了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台州民營經濟飛速發展,對印刷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老舊的變壓器時不時罷工導致印刷廠停電。為了給鎮上的印刷廠正常供電,供電所的工程隊鏖戰兩三個月,新橋有了第一座35千伏變電站。

1994年,台州撤地設市,路橋區正式成立。也正是在這一年,路橋第一根地下電纜鋪設完成,新橋的印刷企業漸漸用上了優質安全電。後來,35千伏變電站漸漸變成110千伏變電站、220千伏變電站,保障著小鎮的璀璨。印刷業也逐漸成為新橋鎮走向全國的一張“金招牌”。

一場文化“迴歸”

女兒蔡一平自小受到父親蔡仙明的薰陶,對美術雕版十分感興趣。從中國美院畢業後,蔡一平在杭州良渚與朋友合夥開了一家陶藝工作室。

當時,她的家鄉新橋鎮金良社區將2萬多平方米的廢舊塑料棚戶加工店進行了拆除,打造田園生態公園綜合體。與此同時,新橋供電所對金良社區進行了合杆整治以及架空線入地,眾多聯絡線歸併優化為3條雙迴路架空線。2018年以來,國網台州市路橋區供電公司投資近600萬元對該區塊的高低壓線路進行改造升級,自此,半空中交雜錯亂的電線消失了。

20來畝土地被適時種上了油菜花、向日葵,“花田市集”應運而生。蔡一平毅然把她的陶藝工作室搬到了金良社區,成為生態公園裡第一家入駐商家。如今,這裡已匯聚了10餘位“花田小主”,遊客也絡繹不絕。今年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五一小長假期間,日均遊客量仍達到了兩萬人次。

一次農業“創新”

今年7月,台州銘溢客智慧農業項目開工,將打造國內首個創新性的羊肚菌智能植物工廠。據瞭解,該項目總投資1800萬元,總用地面積約10畝。通過植物工廠,羊肚菌可以不受季節限制,全年無休地生長、收穫,年產量可達到傳統培育的幾十倍。

早在項目動工之初,新橋供電所所長劉斌就帶著同事多次上門,就該項目進行用電方案設計,同時與供電公司運檢部門溝通,最終敲定從10千伏洋嶼Q794線鋪設100多米的高壓電纜到基地紅線外設立一臺新公變,既解決目前基地建設臨時用電的當務之急,又能夠滿足基地投產後的正式用電需求。僅10天,項目基地電力順利運行。

電力服務遠不止於此,2018年,路橋供電公司在臺州率先在鄉鎮一級推行“無差別受理”服務,試點就放在新橋鎮。

新橋鎮的蓬勃發展,也是路橋發展的縮影。工業興旺,文化興盛,農業升級,這背後,電力的有力支撐不可或缺。

浙報關注丨從新橋鎮看路橋電力發展:燈火璀璨 逐浪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