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音樂發展與古琴名曲文化賞析

一、音樂藝術的發展與變革

音樂文化藝術,最早起源上古時期,源於人類對於表達感情和祭祀活動的發生和發展,用於巫術祭祀,沒有形成音樂理論,出現了“六樂”。

先秦時期,音樂功用大增,演奏水平很高,周公制禮作樂,音樂成為維護統治的工具,表現為音樂分等級、成為教育課程、由祭祀轉向為政治服務,設立了第一個音樂機構—春宮;音樂拙作大量產生,如《樂記》、荀子的《樂論》等;出現師襄、師曠、高漸離等音樂家。

秦漢時期,建立了禮樂制度;特別重視音樂的社會功能,推崇音樂“教化於民”,傾向於恢復古樂;成立“樂府”,蒐集,整理,演奏民歌。

南北朝,進入嬗變的階段,伴隨宗教音樂的大量融入,以及玄學的影響使音樂美感研究成就突出;隨後南北朝分裂,使南北方音樂分別得以發展。南北音樂的融合,世出幾首曠世清商曲,如《春江花月夜 》、《玉樹後廷花》、《子夜四時歌》和《廣陵散》等。

隋唐時候,進入了鼎盛期,中原文化生活活躍,朝廷推崇歌舞,設立教坊

,玄宗建“梨園”製作歌舞節目;吸收了許多少數民族的音樂舞蹈;有《樂書要錄》(傳武則天著)、段安節的《樂府雜錄》等音樂專著,唐代“燕樂”、“曲子”和“變文”代表這一時期的主要成就;出現了何滿子、李龜年等音樂家。

中國音樂發展與古琴名曲文化賞析

宋元時期,宋詞均來自民間曲子詞,音樂的市民色彩增強,元散曲融入更多市井色彩,有了專供演出的勾欄瓦舍;北宋陳昉的《樂書》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音樂著作;音樂家眾多,如北宋的姜夔和南宋的張炎(詞),元代的關漢卿、馬致遠、張養浩(散曲)。

明清時期,民歌活躍了起來,樂律研究成就空前,朱栽堵《樂律全書》闡述了“十二平均律”理論;宋元雜劇到明代發展為傳奇,後又演變為崑曲、秦腔、京劇等戲曲音樂;鼓詞流行於北方,彈詞流行於南方(均屬說唱曲藝)。

中國音樂發展與古琴名曲文化賞析

書香墨韻,國風古曲。

二、音樂術語

1、燕樂——宮廷宴飲之樂,唐代時被列為九部樂第一位,《破陣樂》《霓裳羽衣曲》等都屬於燕樂。

中國音樂發展與古琴名曲文化賞析

《霓裳羽衣曲》——碧空飛紗星追月,仙姿飄袂漢宮春。

2、“立部伎”與"坐部伎”——唐玄宗將燕樂演出改為"立部伎”和"坐部伎”兩種形式

,“立部伎"是站於堂上演奏的形式,"坐部伎"是坐於堂上演奏的形式,他所選的梨園子弟都屬 於“坐部伎”。

中國音樂發展與古琴名曲文化賞析

漢服坐部伎


中國音樂發展與古琴名曲文化賞析

立部伎

3、曲子——唐代配詞演唱的歌曲,所配的歌詞稱為“曲子詞”,後來發展為“詞”。

4、變文——唐代一種說唱藝術,起於佛經宣講,後來發展成宋元時的“諸宮調”。

5、勾欄瓦舍——宋元時期專供演出的場所,遊藝場叫"瓦子”,演戲的地方叫“勾欄”, 藝人叫"勾欄藝人”。

6、五音與七音——“五音”也稱“五聲”,是中國古代五個小音階的總稱,即宮、商、角、 徵、羽,相當於現代音樂的1、2、3、5、6。五音是在陰陽五行學說影響下產生的,也是中國古代音樂和音階形式的基礎。七音也稱"七律”,是五音的進一步發展,即在角、徵 、羽宮之間各出一個偏音,即現代音樂中的4、7。

中國音樂發展與古琴名曲文化賞析

古琴十二平均律

7、朱載增的十二平均律——明世子朱載堵利用開方的方法來計算律的長度,使十二律間的音程達到嚴格的均勻性,這就是他的“新法”。朱載堵的“新法”實現了將一個純八度的震動體長度均勻地分為12份比值相等的"十二平均律"原則,這是音樂文化史上最早出現的十二平均律學理論。

中國音樂發展與古琴名曲文化賞析

《鳳求凰》——無奈佳人兮,不在東牆。將琴代語兮,聊寫衷腸。

8、賈湖骨笛——1986至1987年在河南省舞陽縣賈湖發現了距今如8000年的遠古樂器骨笛,共18支皆以丹頂鶴的尺骨做成,以當地水晶鑽孔,多為七音孔、八音孔,其中兩隻保存完整,能吹出曲調和音階。經測音器測試,兩相鄰音孔間的音差多為整整200音分或300音分,個別有5音分的誤差,而5音分的誤差是人類聽力辨別不出來的,這一實驗結果說明:要麼這一切是天大的巧合;要麼就證明了8000年前的賈湖人已經掌握了十二平均律。這一發現再次震驚世界。

中國音樂發展與古琴名曲文化賞析

樂器骨笛

三、歷代名曲文化賞析

■《九歌》——屈原作,祭祀楚國各種神,譜民間祭神樂曲。

《九歌》一共11篇,其中與少司命相對應的是大司命篇,少司命掌管兒童子嗣,大司命掌管人類壽夭。《少司命》抒發的是鍾情之人喜聚傷別的感受,是言情的極致,被譽為“千古情語之祖”。“兮”字為楚辭體特點。

少司命

秋蘭兮麋蕪,羅生兮堂下;

綠葉兮素華,芳菲菲兮襲予;

夫人兮自有美子,蓀何以兮愁苦;

秋蘭兮青青,綠葉兮紫莖;

滿堂兮美人,忽獨與餘兮目成;

入不言兮出不辭,乘迴風兮載雲旗;

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荷衣兮蕙帶,儵而來兮忽而逝;

夕宿兮帝郊,君誰須兮雲之際;

與女沐兮咸池,曦女發兮陽之阿;

望美人兮未來,臨風怳兮浩歌;

孔蓋兮翠旌,登九天兮撫彗星;

竦長劍兮擁幼艾,蓀獨宜兮為民正。


中國音樂發展與古琴名曲文化賞析

屈原先秦《九歌》

■《高山流水》——讚譽彈琴人俞伯牙與聽琴人鍾子期的知音之交。

宋詞人吳文英筆下,素弦起秋風,丁基仲側室善絲桐賦詠,曉達音呂,備歌舞之妙。

素弦一一起秋風。寫柔情、都在春蔥。徽外斷腸聲,霜宵暗落驚鴻。

低顰處、翦綠裁紅。仙郎伴、新制還賡舊曲,映月簾櫳。

似名花並蒂,日日醉春濃。吳中。空傳有西子,應不解、換徵移宮。

蘭蕙滿襟懷,唾碧總噴花茸。後堂深、想費春工。客愁重、時聽蕉寒雨碎,淚溼瓊鍾。

恁風流也稱,金屋貯嬌慵。


中國音樂發展與古琴名曲文化賞析

高山流水,空中素弦。


中國音樂發展與古琴名曲文化賞析

高山流水,知音相知。

■《廣陵散》一漢代名曲,描寫戰國時聶政刺殺韓相之事。晉代的嵇康以善奏此曲而聞名。

廣陵散,妙哉嵇公其旨深,誰知此是亡國音。

商聲慢大宮聲微,強臣專命王室卑。

我聞仲達窺天祿,人見飛鳥在晉屋。

子元廢芳昭殺髦,常道鄉公終蕩覆。

義師三自廣陵起,功皆不成竟夷戮。

廣陵散,宣誅凌。

景誅儉,文誅誕。

廣陵散,晉室昌,魏室亡。

——宋代|張方平


中國音樂發展與古琴名曲文化賞析

晉代嵇康以善奏此曲聞名


中國音樂發展與古琴名曲文化賞析

商聲慢大宮聲微

■《胡堀七八拍》——表現蔡文姬的故事,曲譜深沉蒼涼。

胡笳十八拍 第二拍

宋代: 李綱

黑雲壓城城欲摧,赤日照耀從西來。虜箭如沙射金甲,甲光向日金鱗開。

昏昏閶闔閉氛祲,六龍寒急光徘徊。黃昏胡騎塵滿城,百年興廢籲可哀。


中國音樂發展與古琴名曲文化賞析

文姬歸漢

■《梅花三弄》——(古曲)南朝至唐代演奏,表現了梅花潔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

琴意詩 其一 梅花三弄

清代: 張梁

《梅花》本笛曲,淡淡入我弦。凍雲殘雪春乍破,一枝兩枝籬邊落。

喧啾野雀噪深竹,溪水無波照空淥。陽和暗覺指下來,遙峰潑翠嵐陰開,五色鳳子雙徘徊。

小弦急,大弦緩,冷香拂袖東風軟。嫋嫋冰魂吹不斷,忽然鶴叫三四聲。

羅浮美人夢裡驚,霜天欲曉寒更清。平生茅屋心,珠玉空自惜。

山家閉戶悄無人,綠縟青苔落英積,瑤琴愔愔醉橫膝。

一片孤月當窗白。


中國音樂發展與古琴名曲文化賞析

冷香拂袖東風軟。嫋嫋冰魂吹不斷,忽然鶴叫三四聲。

■《十面埋伏》——古琵琶曲,描寫項羽兵敗自刎前悽悲慷慨的心情。

中國音樂發展與古琴名曲文化賞析

琵琶古曲十面埋伏



中國音樂發展與古琴名曲文化賞析

電影《十面埋伏》劇照


中國音樂發展與古琴名曲文化賞析

《霸王別姬》劇照

■《秦王破陣樂》——唐代宮廷樂舞,歌頌秦王李世民破叛將、解唐危的功德。

■《陽關三疊》——唐代著名琴歌,以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為詞,表達離情別意。

■《霓裳羽衣》 唐代大型樂舞套曲,唐玄宗有感於神仙之事而作,表現天外世界的飄渺。

■《春江花月夜》一原名《夕陽簫鼓》,又名《夕陽簫歌》、《潯陽琵琶》、《潯陽夜月》、《洱陽曲》,是一首著名的琵琶傳統大套曲,被選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 背景音樂之一。

中國音樂發展與古琴名曲文化賞析

夫子廟春江花月夜

■《漁樵問答》——古琴曲,為中國十大古曲之一。此曲反映的是隱逸之士對漁樵生活的嚮往,希望擺脫俗塵凡事的羈絆。

漁翁舟泊東海邊,樵夫家住西山裡。

兩人活計山水中,東西路隔萬千裡。

忽然一日來相逢,滿頭短髮皆蓬鬆。

盤桓坐到日灼午,互相話說情何濃。

一雲深山有大木,中有猛虎吃人肉。

不如平原採短薪,無慮無憂更無辱。

一雲江水有巨鱗,滔天波浪驚剎人。

不如蘆花水清淺,波濤不作無怨心。

吾今與汝要知止,凡事中間要謹始。

生意宜從穩處求,莫入高山與深水。——明|唐寅


中國音樂發展與古琴名曲文化賞析

古琴十二律


(原創圖文,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