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72、銷法沱、7581,有何不同?細數三大國營茶廠的熟茶工藝演進

眾所周知,1973年,雲南省茶葉公司委派勐海茶廠、下關茶廠、昆明茶廠的技術骨幹,組成7人小組,赴廣東省茶葉公司學習渥堆發酵技術。

由於勐海、昆明、下關相隔較遠,加上當時交通條件落後,回到雲南後,三大茶廠很少有機會交流生產經驗,只能各自埋頭攻克技術難題,由此形成了當今“三大熟茶標杆”。三大標杆風格不同,各有特色。

今天,國家高級評茶師、旗·艦·店“普洱藏家”掌櫃、世界茶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魯文鋒先生,就來詳細聊聊。

魯文鋒先生自1998年進入普洱茶領域,成為白水清先生嫡傳弟子,如今還攜手師父白水清、鄧時海教授開闢了《普洱老茶講堂》欄目,將多年研究普洱茶的經驗,發佈在微信公眾號:普洱藏家,與茶友分享。

7572、銷法沱、7581,有何不同?細數三大國營茶廠的熟茶工藝演進

▲普洱藏家總店

一、勐海熟茶:去堆味是個技術活

勐海熟茶的代表自然是7572了。7572是1975年定的配方,以7級茶為綜合原料等級。

1975 年以前,香港還沒有云南普洱熟茶。7572 到了香港以後,直接就能銷售,很快就被香港市場接受。

1977年昌金強進入省茶葉公司,接手特種茶部的時候,7572和7542的出口比例已經達到 3:1了,7572成為勐海茶廠的經典熟茶產品。

7572、銷法沱、7581,有何不同?細數三大國營茶廠的熟茶工藝演進

▲普洱藏家珍藏·1998年7572

昌金強給我們展示了一份《1989年出口成品茶出廠價格表》。其中,7572的出廠價是368元/擔(50公斤/擔),算下來也就是7塊多錢一公斤,而賣到香港,最高只賣到18港幣一公斤,還得包運費到香港火車站。

換算成單片,也就是6塊多港幣,而那一年的7542,到今天已經華麗轉身變成了“88青”,價格早已漲了上萬倍了。

即使到了今天,勐海依舊是熟茶發酵的聖地,很多茶企即使不設在勐海,也會把熟茶發酵的工廠設在勐海,有些還想盡辦法靠近勐海茶廠,大家看中的一方面是以7572為代表的經典勐海味,另一方面就是勐海獨特的地理氣候和優良的水質。

7572、銷法沱、7581,有何不同?細數三大國營茶廠的熟茶工藝演進

▲勐海茶廠

其實,勐海的熟茶,在當年經常被香港茶商戲稱“有少數民族味”,昌金強解釋,這個味道應該就是“堆味”了。

熟茶剛起堆的時候,會有一定的堆味,但是勐海的熟茶堆味尤其重,有堆味的茶到了香港是沒法現喝的。如何快速去除熟茶的堆味呢?

勐海茶廠的鄒炳良廠長和香港茶商都想過很多辦法,尤其是南天貿易公司的周琮先生,在與鄒廠長多次交流探索後研究出了一套辦法。

7572、銷法沱、7581,有何不同?細數三大國營茶廠的熟茶工藝演進

▲國營勐海茶廠車間

周琮的辦法是在戶外用青磚鋪地,周圍立幾根柱子,高度在3米多,用鐵皮之類的擋住,頂上用鐵皮或者石棉瓦蓋住,再把裝好袋的茶葉堆放進去,相當於搭建一個空間狹小的小倉庫,把茶葉悶在裡面,周琮稱之為“發汗”,目的是把普洱茶在發酵過程中吸收的水汽、漿汽排除。

青磚質地硬、毛孔粗,吸水性、透氣性特別好,尤其是在戶外的話,白天太陽一曬,倉內溫度升高悶熱,茶葉不斷吸收熱量,靠內部的溫度提高,把水漿汽逼出來。差不多20天以後,茶葉中的堆味完全散掉,喝起來非常順滑。

二、下關熟茶:梅子酸是熟茶“感冒了”

下關熟茶的代表是雲南沱茶7663,俗稱“銷法沱”。雲南沱茶暢銷法國及歐洲多年,由法國巴黎聖安東尼醫學院,用雲南沱茶所做的臨床實驗,讓普洱茶開啟了人體健康的實證科學之門。

其實,雲南沱茶早在1976年以前就已經出口香港,甘普爾先生也是在香港首先發現這種造型奇特的茶葉,並決定把它銷往法國,7663的嘜號也是為了正式出口法國而定的。

7572、銷法沱、7581,有何不同?細數三大國營茶廠的熟茶工藝演進

▲銷法沱

昌金強在1996年後,任雲南省茶葉公司沱茶部經理,對銷法沱的出口業務如數家珍,他對雲南沱茶的發酵工藝也是非常熟悉。

他介紹說,由於銷法沱是出口歐洲的產品,所以在用料和工藝方面,都非常嚴格。不能用新料直接做,曬青毛茶必須倉儲一年以上才能發酵,發酵完成後,散料還得再存一年以上才能壓制成沱茶。

下關熟茶最大的特點就是有所謂的“梅子酸”,這與下關當地的地理氣候條件有關。

7572、銷法沱、7581,有何不同?細數三大國營茶廠的熟茶工藝演進

▲甘普爾參觀下關茶廠

在下關發酵熟茶,與勐海有所不同,由於下關氣候乾燥、風大,所以溼水量要比勐海大。梅子酸的產生,就是在翻堆的過程中,由於下關風大,只要車間的門窗一開,就會形成對流風,茶葉迅速降溫。

這樣不僅會把水漿汽鎖在茶葉中,而且再次做堆的時候,起溫很慢,往往三天都起不來,這樣做出的茶葉,就容易產生酸味。

就像人劇烈運動剛出了大汗後,站在風口一吹風,毛孔迅速收縮,本來要排出來的汗水被鎖在身體裡,就很容易感冒。因而有人戲稱有酸味的熟茶是“感冒了”。

7572、銷法沱、7581,有何不同?細數三大國營茶廠的熟茶工藝演進

▲普洱茶渥堆發酵

為改進酸味問題,下關茶廠在發酵過程中,堆子的高度增加,翻堆的時候,不能讓車間的門打開,讓風吹進來,迅速降低茶葉的溫度。

翻堆後也減少開溝攤晾時間,採用金字塔堆方式,像谷堆一樣尖尖地堆起來,大堆變小堆,這樣茶葉又能達到散熱的效果又不會迅速降溫,小堆涼到還有餘溫的時候,又重新堆成大堆。

三、昆明熟茶:大眾口味的國民熟茶

昆明熟茶的代表是7581磚,由於是以8級茶為綜合原料等級,用料粗老,所以價格比7572低,當年賣到香港是12元港幣一公斤,一片算下來也就是3 塊錢。

7581昆明磚有厚薄、寬窄,這與壓模機器以及模具有關。最早先壓制 250 克的茶磚,一次壓四片,這時壓模機需要較大的壓力。

7572、銷法沱、7581,有何不同?細數三大國營茶廠的熟茶工藝演進

▲早期7581昆明磚

後來因為產量太大,模具陸續損壞,新的模具就改成一次壓兩片,於是“窄版”成了“寬版”。

昆明不產茶,只能從外地採購。所以原料比較雜,普洱、臨滄、保山、德宏等地的原料都有。

相對勐海和下關的熟茶,昆明的熟茶比較中性,昆明的氣候也乾燥,但是風沒有下關大,所以溼水量介於勐海和下關之間。在昆明發熟茶,中途需要補水2次,在下關則要3-4次,勐海最多1次。

昆明熟茶剛出堆的時候會有少許堆味,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自然存放就會散去,沒有堆味,沒有酸味,也沒有強烈的風格特徵,因而更加適合大眾口味;加之價格實惠,7581熟磚被稱為“國民熟茶”。

7572、銷法沱、7581,有何不同?細數三大國營茶廠的熟茶工藝演進

▲2007年7581熟茶磚

熟茶發酵工藝發展至今已經有40多年的歷史了,老一輩的茶人憑藉自己的豐富經驗和努力鑽研,讓熟茶的工藝不斷改良,口感滋味不斷提升。

但是,熟茶發酵過程中微生物菌群是如何起作用的,這其中還有很多未解之謎等待著被研究、被髮掘、被解釋。

到現在,很多茶人們還常常會說熟茶發酵是“三分靠人,七分靠天”,說明熟茶發酵的工藝還沒有達到完全穩定,熟茶的研究空間依然還很大。

聲明:文章由“普洱藏家”原創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

參考資料:

  • 莊生曉夢《熟茶工藝演進的故事》[J].《普洱雜誌》,2018(123)
  • 三胡《銷法沱外傳·那些未被披露的故事》[J].《普洱雜誌》,2018(120)
  • 楊凱《昆明茶廠與7581的故事》[J].《普洱壺藝》,2011(38)
  • 陳智同.深邃的七子世界[M].臺北:五行圖書,200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