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聲音猜想出陌生人的容貌,是否能印證相由心生的說法

曾經看過的一期挑戰不可能節目,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於會時不時地回憶節目中的一些細節,期望能發現點什麼。

通過聲音猜想出陌生人的容貌,是否能印證相由心生的說法

挑戰者是一位中年女性,從事心理工作,她挑戰的項目是通過聲音感知相貌。挑戰者被蒙上眼睛,在節目組設置了足夠難度的情況下,通過傾聽1分鐘的交談,挑戰者竟然成功地對隨機挑選的10位觀眾中又抽取的3人,全部辨別成功。


這是源於科學還是人的本能呢,目前看來沒有確切答案,不過連評為李昌鈺這位國際刑偵專家都讚歎不已,表示這項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談到辨別一位女博士的時候,這位心理工作者說,因為這位女博士的身份幫助她辨別成功,在她的經驗中,高學歷聰明的人眼角的形態比較“有力”。在辨別另一位女士時,她是靠著發音靠後的特徵,對應下巴比較有力的規律,成功地辨別出了這位女士。


從挑戰者成功辨別的過程來看,她至少用到了兩種方法,一種是統計學,另一種是直覺。比如用統計的方法將發音部位靠後和下巴有力的規律找出來,而聰明和眼角有力的規律一開始可能是憑著直覺引導,進而通過統計學驗證。


實際上,挑戰者也說過為什麼會萌發出研究以聲音辨識容貌的想法,就是因為在一次偶然的電話心理諮詢中,挑戰者發現能感受到諮詢者的相貌,並得到了印證。


類似的由本能引導出來的研究還很多,其實這種本能一般會被否認,因為兩種現象之間在科學的定義之下不可能產生聯繫。在年輕的時候,我就能夠在房間裡聽上下樓梯的聲音,辨別是哪一個人,準確率90%以上,當時也沒覺得是什麼超常的能力。我想,有這種能力的人不在少數,應該是見怪不怪的一種本能,只不過沒有太大的用處,隨著年齡的增長人會逐步變得遲鈍,這種本能也就用進廢退了。


當然,聽腳步聲辨別熟人和聽聲音辨陌生人的容貌的能力不可同日而語。但是兩者針對的卻是同一個問題,那就是人的容貌和內心是否相對應,也就是是否形神一如。如果將聲音視為內心的信號,那麼容貌是否和聲音相關聯,這的確值得研究。


我們常說“相由心生”,這種由本能引出的研究意義在於,找出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現象之間的聯繫,從另一個角度去研究自然規律,提高人類的認知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