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文化軟實力 加速融入長三角

摘要:   隨著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助推高質量發展,既是大勢所趨,也是內在要求。  搶抓“融入長三角、高鐵全覆蓋”歷史機遇,我市充分發揮文化優勢,做大做強文化產業,切實提 ...

  隨著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助推高質量發展,既是大勢所趨,也是內在要求。

  搶抓“融入長三角、高鐵全覆蓋”歷史機遇,我市充分發揮文化優勢,做大做強文化產業,切實提升文化軟實力,激發文化產業發展新動能,積極融入長三角文化產業共同體。

  文化產業“走出去”

  在剛剛落幕的第二屆長三角文博會上,安徽孔雀公主工藝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關麗收穫豐碩。作為阜陽參展企業,她攜帶數百件產品參展,耳飾、項鍊、胸花、孔雀標本等展品,由於材質獨特、造型新穎,4天時間共銷售產品300餘件,意向銷售額達60萬元。

  “沒想到收穫這麼大,長三角一體化機遇讓我們企業嚐到了甜頭。”關麗說,在阜陽融入長三角的大環境下,他們也在認真謀劃、開拓市場,積極向長三角城市靠攏。“我們已經與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達成戰略聯盟,爭取在產品設計、新產品開發方面有新突破,同時打造更加高端、時尚的產品,迎合長三角市場消費者需求,以精益求精的態度打造一個新銳、時尚、潮流的高端飾品品牌。”

  創新開放,產業發展才有不竭動力。近年來,我市積極組織文化企業參與深圳文博會、合肥文博會、阜陽文博會及長三角文博會等四個重大文化交流活動,為企業搭建對外展示溝通的平臺,促進文化產業“走出去”,越來越多的阜陽文化產品贏得眾人關注。

  文旅融合新發展

  阜陽曆史悠久、人文薈萃,蘊藏著豐富的歷史文化旅遊資源。高鐵時代的到來,打通直達長三角和中原城市群的快速通道,將為我市文化旅遊業發展帶來新機遇。

  初冬時節,臨泉縣封神魔幻谷項目施工現場,施工人員正在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該項目以中國古代經典神話小說《封神演義》為文化背景,依託臨泉深厚的商周文化底蘊,深入挖掘姜尚故里品牌內涵,並融入當地傳統小吃、雜技等民俗文化,致力於打造成中國首個封神主題文化景區。項目建成後,將成為集聚地方特色文化、生活休閒、民俗展演等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目的地。

  “高鐵通車後,我們與長三角城市的連接會更加緊密,利用臨泉獨有的文化旅遊特色,能夠吸引來自長三角乃至全國各地的遊客。”臨泉縣負責同志介紹,項目初步構想每年接待遊客500萬人,以高質量的文旅供給增強遊客獲得感。

  “文化旅遊融合要在深度和高度上拓展,必須找到獨一無二的特色IP。”市文化發展改革辦公室負責同志表示,下一步,我市將把詩詞文化、書畫文化與“阜陽書法城”提升結合起來,把花鼓燈、雜技等特色非遺融入到旅遊業當中,以“文旅融合”新模式,推動全市文化產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增強文化競爭力

  文化產業不僅是長三角區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推動著長三角一體化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提高文化產業水平,增強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才能更好地融入長三角文化產業共同體。

  柳編產業是阜南縣的傳統支柱產業,杞柳種植上溯千年,編織歷史達500多年。近年來,該縣積極培育壯大柳編龍頭企業,注重挖掘柳編產業文化內涵,著力打造“阜南柳編”區域品牌,提升產業競爭力。從2006年的576萬美元,到2018年的27122萬美元,12年間,阜南縣柳編出口增長47倍多,佔全縣出口創匯的90.7%。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建設,確立了“文化強市”的戰略目標,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統籌文化發展與改革,推動阜陽文化競爭力、影響力、整體實力進一步增強。通過培育、扶持和招商等方式,我市湧現出一批動漫娛樂、影視創作、文化科技、特色文化、特色文旅等文化企業,文化與科技、旅遊等產業融合進一步加深,文化業態更加豐富。

  截至2018年底,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66.49億元,佔全市GDP比重4.23%;規模以上文化企業265家,文化產業法人單位7000多家,營業收入177億元,位居全省前列;擁有省級文化產業園區1個、示範基地5個、文化產業集群專業鎮2個;文化產品進出口形勢良好,柳編工藝品、太和發製品、文具玩具等進出口額5.66億美元,居全省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