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都捨不得去看世界盃,你竟然送他1張世界盃的門票?

自己都捨不得去看世界盃,你竟然送他1張世界盃的門票?

我的朋友正在談一個學校改造的項目,他是一個世界盃球迷,特別想去俄羅斯看世界盃,但是覺得往返費用加上門票費用太貴了,自己捨不得花這個錢。

自己都捨不得去看世界盃,你竟然送他1張世界盃的門票?

他在一個和客戶碰面的過程中,偶然得知客戶也是世界盃球迷,兩人相談甚歡。沒過幾天,他的客戶收到了來自他寄出的俄羅斯世界盃開幕式門票和往返機票。

自己都捨不得去看世界盃,你竟然送他1張世界盃的門票?

為什麼會這樣?

今天給你帶來一個叫“心理賬戶”的小工具,幫你更有效的影響消費者決策。下面都是故事,一點不枯燥哦~

心理賬戶:每個人把同樣的錢,分門別類的存在不同的心理賬戶裡面。

舉例來說:

如果你出門要去看電影,丟了一張剛買的價值50元的公交卡。你還會不會去看電影?

很多人說,當然會去,因為去看電影是看電影,不能因為公交了丟了就不去看電影。

那麼如果你出門丟了看電影的50元錢,你還會不會去看電影?

大多數人的想法是,看電影的錢都丟了,還看什麼電影啊!算了,不去了。

自己都捨不得去看世界盃,你竟然送他1張世界盃的門票?

是不是很有趣,為什麼同樣是丟50元,丟了公交卡,你還會去看電影,但是丟了要買電影票的錢就不去了呢?

因為他們在我們心中屬於不同的心理賬戶,公交卡屬於生活必要的開支賬戶,但是看電影就屬於享受休閒賬戶。

看電影的錢都丟了,在買一次,就是享樂賬戶裡要花兩次錢。

人們並不是以同樣的態度對待等值的錢財。

人啊,總是喜歡貼“標籤”:高富帥、白富美、小鮮肉、屌絲、大叔……同樣,心理賬戶也被打上各種標籤:

  • 生活必要的開支賬戶;
  • 個人發展賬戶;
  • 家庭建設賬戶;
  • 情感維繫賬戶;
  • 享受休閒賬戶等等
自己都捨不得去看世界盃,你竟然送他1張世界盃的門票?

這個原理如何為我們所用呢,如何影響客戶的購買決策呢?

我們要做的是改變客戶對商品的認知,讓他從不願意花錢的心理賬戶,轉移到願意為此付錢的心理賬戶裡

舉例來講:

我的妹妹大學剛剛論文答辯,準備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她去逛街想買幾套衣服,路過一家商店看到櫥窗裡有一套精緻的西服,標價2800元,特別喜歡。不過想著自己剛畢業,買這樣的衣服太貴了。

剛要走,店員攔住了她說“:這件衣服特別適合在職場哦,你也不希望同事還把你當成大學生或者新人吧?”然後呢,然後錢就花了唄~

自己都捨不得去看世界盃,你竟然送他1張世界盃的門票?

情人節,超市會在最顯眼的位置陳列巧克力,最便宜的幾十塊錢一盒,貴的要200多。如果客戶想著巧克力太貴了,他會買嗎?如果超市有這樣的宣傳,一盒巧克力,把濃濃的愛送給最愛的人,那他會不會拿出信用卡來結賬呢?

自己都捨不得去看世界盃,你竟然送他1張世界盃的門票?

如果賣孩子或者學生用品,一定要說能給它的孩子帶來什麼好處。甚至賣大人物品,都可以想到能為孩子帶來什麼,能為家人帶來什麼。

例如:……安全無毒,抱著寶寶的時候不用擔心對寶寶嬌嫩的皮膚有傷害。

對孩子的眼睛有好處啊!

能夠讓孩子坐的直、長高個……

自己都捨不得去看世界盃,你竟然送他1張世界盃的門票?

不要讓客戶覺得買你的產品是在亂花錢或者多花錢,那樣他會有負罪感。要給他一個正當消費的理由。

比如:健康、職業發展、個人發展、家庭、孩子成長、愛情、親情、友情。把產品從他們的休閒享樂賬戶放到這些賬戶裡吧!

關注我吧,這麼好用的方法我還有好多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