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印┃村支書呂雲龍給東安村鄉親的三個承諾

腳印┃村支書呂雲龍給東安村鄉親的三個承諾

初見呂雲龍是在去年10月中旬的桃源縣,他的樣子和我想象的不大一樣,個高、臉圓,憨厚的模樣卻又充滿活力。從桃源縣城到西安鎮東安村開車需要2個小時,正好在縣城辦事的呂雲龍搭上記者的順風車回村,他執意要替我們當司機,“我年輕,開車不容易累,去東安的路可不好走啊。”

一路上山道崎嶇,我強忍著胃裡的翻江倒海,有點支撐不住。呂雲龍笑道:“山路十八彎,曾記者你吐啊吐啊就習慣了!”當時我並不知道,眼前這個開朗樂觀的小夥,其實即將面臨一場開顱手術。

2018年,年僅34歲的呂雲龍查出患腦膜瘤,需要立即手術。但當時他剛剛到新單位漳江街道辦任職扶貧辦主任,因為工作繁忙他一直拖著沒去醫院。直到2019年11月,在醫生的多次催促和警告下,呂雲龍才到醫院完成了手術。所幸,手術很成功。但剛做完手術沒多久,呂雲龍又趕往馬鬃嶺鎮擔負更繁忙的工作。今年4月初,記者三番五次才聯繫上他。斷斷續續的通話中,他扯著嗓門喊:“我現在在一個‘山嘎嘎’裡,沒得信號,要爬到山尖尖上才能順利通話。”

西安鎮東安村,是呂雲龍2014年到2017年擔任村支書的地方,地處三市三縣交界處的偏遠山區,曾被當地人戲稱為“常德的西藏”。“修好一條路、建好一座房(村部)、改好一張網(電網)”是他給東安村鄉親們的三個承諾。2017年呂雲龍調走時,承諾全部兌現。

東安村村主任黃銀山告訴記者,西安鎮是桃源縣最偏遠的鄉鎮,距離縣城90公里。這裡曾經不通自來水,沒有一條硬化路,沒有任何現代化產業,村民們過著靠天吃飯的日子。那三年,呂雲龍一鼓作氣為村民做了幾件大好事。

腳印┃村支書呂雲龍給東安村鄉親的三個承諾

呂雲龍站在自己組織修建的東安村新村部前。

腳印┃村支書呂雲龍給東安村鄉親的三個承諾

東安村新硬化的水泥路,路旁安裝了60餘盞路燈。

“東安村窮不窮,看看村部就知道。”回憶起剛到東安村時的情景,呂雲龍用“很心酸”三個字來形容。他說,自己萬萬沒想到,東安村的村部竟然是一個大草坪,一開會大家就只能聚集在草坪上,夏不遮陰、冬不禦寒不說,有客人來村裡連個坐的地方都沒有,平時村幹部們只能在各自家裡辦公。村部是黨組織的陣地,呂雲龍決定無論如何要修一個像樣點的村部。2014年下半年,呂雲龍開始組織修建村部。他多方申請項目資金20多萬元,為了省錢,每天自己帶著村幹部當小工。到2015年底,一個擁有300多平方米辦公區域和500多平方米廣場的村部正式完工。不僅村幹部有了良好的辦公環境,閒暇時,新村部還成了村民們跳廣場舞和聊天的好去處。

東安村地理位置偏僻,從村裡去西安鎮的主路原是一條坑坑窪窪、不足一米寬的泥土路。55歲的村民吉孝南平時到鎮裡去靠騎摩托車,因為路不好,每次到鎮裡天晴一身灰、下雨一身泥,來回得個把小時。而現在,新硬化的水泥路寬敞又平坦,吉孝南騎著摩托10來分鐘就可以到鎮上了。“呂雲龍給咱們村修的是財富的路、希望的路。”說起呂雲龍,吉孝南忍不住連連誇讚。他說,呂雲龍到東安村當村支書雖然只有短短三年時間,卻把當地老百姓當成了親人。雖然他因為工作需要調走了,但一有空就經常回來和村民聊天,村民們有什麼事也喜歡找他商量。“這年輕人真的很不錯,他比我兒子還小一歲,就像自家孩子一樣親切,沒有一點架子。他離開的時候我們全村100多人聯名留他,都捨不得他走。”

腳印┃村支書呂雲龍給東安村鄉親的三個承諾

一排排食用菌大棚給村民們帶來了經濟效益和希望。

78歲的羅楚雲家門口有座木橋,那是他每次出門的必經之路。有次漲大水橋被沖走了,羅楚雲只好釘了幾根木頭代替。得知這一情況後,呂雲龍二話不說,立即把羅楚雲家前的木橋翻修成了一座堅固的水泥橋。“自己弄的橋不結實,遇到雨雪天,還真怕有什麼閃失,多虧了呂支書,他把東安橋、林家嘴橋修好後又給我家門口修了橋,再也不怕被水沖走了。橋這邊住的幾戶人家都方便了。”

腳印┃村支書呂雲龍給東安村鄉親的三個承諾

翻修的水泥橋堅固耐用,78歲的村民羅楚雲再也不用擔心橋被沖走了。

腳印┃村支書呂雲龍給東安村鄉親的三個承諾

在黑豬養殖基地,呂雲龍和養殖戶交流起養豬技術。

腳印┃村支書呂雲龍給東安村鄉親的三個承諾

在東安村,無論老人小孩,呂雲龍都能“打”成一片,像朋友,更像親人。

腳印┃村支書呂雲龍給東安村鄉親的三個承諾

和村民一起,這個年輕的小夥總有聊不完的話。

說起呂雲龍的好,羅楚雲如數家珍。東安村以前都是木電杆,不但不安全還經常跳閘,三天兩頭停電。呂雲龍一來就把村裡所有的木電杆全部換成了9米高的水泥電杆,從此村裡再也沒停過電;東安村一直沒通自來水,村民遇到乾旱季節,得到好幾公里的地方去挑水喝,呂雲龍來了後向上彙報、向下逐戶做工作,幫助大家都安裝了潔淨方便的自來水......“呂雲龍這個年輕人事事為村民著想。”羅楚雲認為,扶貧幹部好不好,要聽老百姓的說法。

東安村的貧困戶有370人,這些貧困戶幾乎都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除了兌現了修路、建村部、改電網的承諾,呂雲龍還帶領大夥養黑豬、種菌子,不少在養殖基地工作的貧困戶不但每個月能領2000來塊的工資,年底還能獲得分紅。黃銀山坦言,呂雲龍帶領村民搞產業,讓貧困戶們有信心、有事做、有錢賺,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來。“從他手裡接過這根扶貧接力棒,任重道遠,得向他學習啊。”

【來源:尚一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