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造假做實

  一直備受爭議的瑞幸咖啡昨夜引爆重磅“炸彈”——自曝虛假交易22億元(人民幣,下同),震動中美資本市場。

  消息發佈後,瑞幸咖啡美股股價雪崩,盤前一度跌逾80%,開盤後股價很快觸發熔斷機制,並在隨後連續多次觸發熔斷機制,最終收盤大跌逾75%,市值不足16億美元。

  瑞幸財務造假帶來什麼影響和後果?

  瑞幸咖啡自曝偽造交易22億元,或將面臨中美二地同時追責。

  美國方面,根據美國《1934年證券交易法》項下的一般性反欺詐條款,即著名的10b-5規則,基於對上市公司披露信息之信賴買入股票的投資者,可以對股票發行人提出民事訴訟。同時,對實施業務造假的責任人也有相應的刑事責任予以制裁。

  為了能夠對投資者進行救濟,美國《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設立了公平基金制度,可以將美國監管者對實施業務造假者進行的罰款、沒收和刑事罰金納入公平基金中,用於賠償投資者。

  根據美國法律,提供不實財務報告和故意進行證券欺詐的犯罪,要判處10至25年的監禁,個人和公司的罰金最高達500萬美元和2500萬美元。 同時審計機構也可能會涉嫌犯罪,可能要面臨嚴格的舉證責任。瑞幸公司、相關董監高、審計機構等中介機構,還可能面臨鉅額的集體訴訟。

  中國方面,根據我國新《證券法》要求: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證券發行和交易活動,擾亂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市場秩序,損害境內投資者合法權益的,依照本法有關規定處理並追究法律責任。

  但真的要落實到案例,新《證券法》還沒有直接可以使用的條例,尤其是中概股,瑞幸咖啡這次可能成為首例,所以國內相對追責相對比較難。

  目前國內可以參考的僅有“綠大地案”。2013年,昆明市中院認定被告單位雲南綠大地公司犯欺詐發行股票罪、偽造金融票證罪、故意銷燬會計憑證罪,判處罰金1040萬元;與案件相關的被告人被判處10年到2年零3個月不等有期徒刑。

  此外,上海金融法院最近發佈了《上海金融法院關於證券糾紛代表人訴訟機制的規定(試行)》,為全國法院首個關於證券糾紛代表人訴訟制度實施的具體規定,或將在追責瑞幸咖啡過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瑞幸咖啡數據造假,海外投資者的損失一定會在未來分攤到所有華人身上,而且國內的投資人也很多,相信大家也會積極去推動這件事的追責。

  瑞幸財務造假在美國市場會產生兩方面影響:

  第一,對不考慮真實盈利的、互聯網中資企業造成致命打擊。

  在美國市場,只要企業能夠保持用戶數量增長,即使不盈利,市場也願意給出比較高的估值,但前提是業績增長或流量的數據必須是真實的。一旦數據造假,企業的商業邏輯、商業故事,都會陷入到虛假環境中,這套估值體系就徹底崩潰。

  第二,瑞幸總體營收只有50個億,但其中20多個億都是造假,性質已經惡劣到了極點。這可能對所有在美國掛牌上市的中資公司,也就是所謂的中概股,造成聲譽上的巨大影響,特別是互聯網類的中概股。

  對於這種商業欺詐和造假行為的處理力度,美股市場比A股市場要嚴峻得多:

  ①行政處罰。 對公司的主要負責人進行處罰、市場禁入乃至對公司採取所謂摘牌。

  ②市場化的處罰模式。 在美國,投資人只要能夠證明自己曾經投資過瑞幸咖啡,且因為瑞幸這種造假行為,給自己的投資結果造成損失,比如股價暴跌,都可以以商業欺詐的名義進行訴訟,最終的結果可能會讓公司的主要造假負責人承擔刑事責任或是進行鉅額的財物賠償。

  對於瑞幸來說,公司品牌已經垮掉了。首先是資本市場品牌,其次就是公司商業品牌垮掉。造假事件出來後,公司正常經營的線下業務也一定會受到巨大影響。

  另外,它還會陷入到無休止的法律訴訟當中,導致公司在資金層面、管理層面都會遇到巨大問題。如果不出意外,也就是不出現所謂的白衣騎士從資本層面上進行挽救的話,這家公司可以說基本宣佈被判處死刑了。

  美國資本市場運行的制度是註冊制,而註冊制的核心靈魂,就是強化的信息披露,所以對於上市公司而言,企業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也被視作對一個對企業價值的核心判斷。

  當一個企業在信息披露上出現諸如財務造假等惡劣問題後,幾乎等於自廢武功,企業價值也將因此出現大幅度下跌。

  美國資本市場的SEC對於造假行為有完善的民事賠償機制與上市公司退市制度,這會讓任何在資本市場出現重大“違法、違規”行為的企業徹底喪失一切資本價值。

  瑞幸事件,一方面,或會在短期內對中概股產生聯動的負面影響,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中國的資本市場,正在迎來全面的註冊制改革,瑞幸這件事,會給迎接註冊制未來的投資者和上市公司樹立一個反面典型。

  過去,中國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上違規違法的成本並不高,而在註冊制下,以美國納斯達克市場為例,若在今年上市,那麼該企業在三年內退市的概率為75%,年平均退市的企業數量佔比在6%-7%之間。

  這意味著,一旦企業出現這類問題,所面臨的就不只是罰款這麼簡單,甚至可能讓公司在資本市場上的價值完全消失,違法成本將大大提高。

此文摘自綜投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