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輪複習必修三細節梳理和重點題型

內環境及穩態

內環境

1.0內環境定義及三種成分之間的轉換關係

①內環境即細胞直接生存的液體環境,對於單細胞來所,是外界環境;對於人體來說,內環境即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

高三一輪複習必修三細節梳理和重點題型

甲是血漿 乙是組織液,連接一個雙向箭頭是細胞內液

2.0內環境成分判斷

(1)必須認準兩類“非內環境物質”

①專存在於細胞內的物質(如血紅蛋白、呼吸酶、解旋酶等)不屬於內環境成分。

②專存在於與外界相通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等)中的物質不屬於內環境成分。

(2)屬於內環境的成分

①血漿蛋白、神經遞質、抗體、激素、酸鹼緩衝對屬於內環境成分

②血漿與組織液和淋巴成分相近,不同點在於含有蛋白質比較多

3.0內環境的理化性質

1.0滲透壓:

①滲透壓:溶質微粒對水的吸引力,取決於單位體積中溶質微粒的多少,和濃度不能等同

②血漿滲透壓主要取決於無機鹽、蛋白質含量,細胞外液滲透壓90%來自於Na+,cl-

③靜脈注射0.9%Nacl溶液後,血漿滲透壓不變,血漿量增加,需要排出水和鹽以後血漿量恢復正常。

2.0PH:

人體血漿接近於中性,7.35—7.45 之所以能維持穩定,是因為HCO3- HPO32- 等離子有關

3.0溫度;

4.0內環境的作用

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內環境穩態

1.0定義:

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作用,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即穩態

2.0注意:

①內環境穩態包括兩個方面:化學成分和理化性質,是在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機制下

②穩態不是一成不變,是動態平衡

3.0穩態的意義

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4.0穩態失調實例

組織水腫:原因:營養不良 過敏反應 淋巴循環受阻 腎小球腎炎

神經調節

1.0反射及反射弧

①反射是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反射的結構基礎

②反射弧不完整情況下產生的行為不屬於反射

③效應器不僅有肌肉腺體,還有支配神經,準確定義:傳出神經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腺體

2.0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

①形式:電信號

高三一輪複習必修三細節梳理和重點題型

②靜息電位:內負外正 機制:K+外流 方式:協助擴散

動作電位:內正外負 機制:Na+內流 方式:協助擴散

協助擴散不會 抵消離子濃度梯度

③方向:與膜外局部電流的方向相反,膜內則相同。

④恢復靜息電位的過程需要消耗能量,比如鈉鉀泵

⑤傳導特點:

在離體的神經纖維上:興奮雙向傳導

在體內完整的反射弧中:興奮單向傳導

高三一輪複習必修三細節梳理和重點題型

3.0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

①神經元連接方式:

上一個神經元的軸突連接下一個神經元的樹突或細胞體

②傳遞形式: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

③神經遞質:

乙酰膽鹼、多巴胺屬於神經遞質;NO、甘氨酸也是神經遞質

腎上腺素是激素,但同時也是神經遞質

④神經遞質的釋放方式

是胞吐,消耗能量 神經遞質在突觸間隙的組織液中移動不消耗能量

⑤神經遞質會使突觸後膜興奮或抑制,具體效果看神經遞質種類

⑥神經遞質的去向:

作用後被分解

⑦傳遞特點:單向傳遞 原因:神經遞質存在於突觸前膜內,只能由前膜釋放,作用於後膜

4.0神經系統的分級調節

①位於脊髓的低級神經中樞受腦中相應高級神經中樞調控,比如排尿反射的控制

②腦幹:呼吸中樞 下丘腦:血糖水鹽體溫調節中樞,生物節律 小腦:身體平衡

大腦的高級功能:一是感覺 二是語言

高三一輪複習必修三細節梳理和重點題型

大腦皮層言語區

③學習與記憶

短期記憶與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的聯繫有關,尤其與大腦皮層下面海馬體有關。長期記憶與新突觸的建立有關

體液調節

  1. 定義:激素等化學物質(除激素以外,還有CO2等其他調節因子)通過體液傳送的方式對生命活動進行的調節。激素調節是體液調節的主要內容。
  2. 激素調節
    1. 促胰液素:人類發現第一種激素。由小腸黏膜分泌,作用於胰腺促進胰腺分泌胰液
    2. 激素調節機制:分級調節 反饋調節(實例:下丘腦TRH垂體TSH甲狀腺TH)

注意:什麼時候分級調節還是反饋調節還是一起答。

高三一輪複習必修三細節梳理和重點題型

③ 激素調節特點:1)微量高效 2)通過體液運輸 3)作用於靶器官 靶細胞

注意:激素經靶細胞接受並起作用後被滅活

④激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協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⑤激素的常考點:

1)激素是調節生命活動的信息分子

2)激素不組成細胞結構、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起調節作用

3)激素不是隻運輸給靶器官,而是隻作用於靶器官和靶細胞,區別運輸和作用

4)激素不直接參加生命活動,而是參與調節生命活動

5)蛋白質類激素如胰島素不能口服,固醇類激素如孕激素可以口服。

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關係

  1. 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區別
高三一輪複習必修三細節梳理和重點題型

  1. 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協調

①水鹽調節

水鹽的平衡是神經—體液調節,主要通過腎臟來完成的。

1)神經調節途徑: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大腦皮層→產生渴感→主動飲水、補充水分;

2)神經—體液調節途徑: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垂體抗利尿激素→腎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尿量減少。

3)引起水鹽平衡調節的是滲透壓的變化。引起機體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有效刺激是細胞外液滲透壓的升高。

4)抗利尿激素:下丘腦合成、分泌,垂體釋放;作用後腎小管集合管對水的通透性增強

②體溫調節

(1)寒冷環境中產熱量等於散熱量,炎熱環境中散熱量等於產熱量。發燒時,產熱量等於散熱量。

(2)體溫調節感受的刺激是溫度的變化,溫覺感受器和冷覺感受器位於皮膚、黏膜和內臟器官,冷覺與溫覺形成的部位是大腦皮層,而體溫調節的中樞是下丘腦。

③血糖調節

高三一輪複習必修三細節梳理和重點題型

高三一輪複習必修三細節梳理和重點題型

④腎上腺素本質是氨基酸衍生物,分泌過程本身是神經調節,分泌完成對生命活動的調節屬於體液調節

⑤下丘腦的四個功能和三個中樞

  1. 三大調節調節中樞都在下丘腦
  2. 四個功能:滲透壓感受器/傳導興奮至大腦皮層/合成分泌激素/調節中樞
  3. 既能傳導興奮,也能合成激素的結構是下丘腦

⑤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關係概括

一方面,不少內分泌腺直接間接的受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一方面,內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響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功能。

免疫調節

1.免疫系統的組成:

免疫器官 免疫細胞【吞噬細胞+淋巴細胞(T細胞+B細胞)】免疫活性物質(淋巴因子)

2.免疫系統的三個功能:防衛(對外) 監控和清除(機體自身衰老及被破壞的細胞以及癌變的細胞)

3. 兩大免疫過程

高三一輪複習必修三細節梳理和重點題型

體液免疫:大多數病原體經過吞噬細胞等的攝取和處理,暴露出這種病原體所特有的抗原,將抗原傳遞給T細胞,刺激T細胞產生淋巴因子。少數抗原直接刺激B細胞,B細胞受到刺激後,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開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為漿細胞,產生抗體,小部分形成記憶細胞。抗體可以與病原體結合,從而抑制病原體的繁殖或對人體細胞的粘附。在多數情況下,抗原、抗體結合後會發生進一步的變化,如形成沉澱或細胞集團,進而被吞噬細胞吞噬消化。記憶細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後很長時間內保持對這種抗原的記憶,當再接觸這種抗原時,能迅速增殖分化成漿細胞,快速產生大量抗體。

細胞免疫:針對被細菌和病毒侵染的細胞;發揮作用的細胞是效應T細胞,使細胞裂解

4.各種免疫細胞的功能

(1)具有特異性識別抗原功能的細胞:B細胞、T細胞、記憶細胞、效應T細胞。

(2)吞噬細胞:識別無特異性,參與的免疫類型有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

(3)漿細胞:不能識別抗原,能產生抗體。

(4)效應T細胞:攻擊靶細胞(宿主細胞)。

(5)T細胞:能分泌淋巴因子,參與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

(6)記憶細胞:壽命長,對抗原敏感,能迅速增殖、分化。

5.免疫失調病

(1)自身免疫病:識別錯誤,把正常組織當成免疫對象;如系統性紅斑狼瘡

(2)過敏反應:免疫過強,將非病原體當成免疫對象;如花粉過敏

過敏反應是指己發生免疫的機體,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吋所發生的組織損傷或功能紊亂。

過敏反應的特點是:發作迅速、 反應強烈、 消退快。一般不會破壞組織細胞,有明顯的遺傳傾向和個體差異。

(3)免疫缺陷:先天或者後天免疫缺陷或者不足,如艾滋病

6.免疫應用中的“免疫預防”與“免疫治療”

(1)免疫預防——重在“預防”,注射物為“經處理的”喪失致病性卻具“抗原性”的抗原即疫苗,目的是刺激機體主動產生抗體,尤其是產生記憶細胞,以備真正病原體感染。

(2)免疫治療——重在“治療”,注射物是“抗體”或免疫增強劑等,目的是“立竿見影”地直接消滅病原體。

植物生命活動調節

1.植物沒有神經系統,靠植物激素來調節生命活動。根據植物向光性,發現了生長素

2.生長素髮現過程的三個部位和兩個原因

①生長素的產生部位:胚芽鞘的尖端 ②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

③生長彎曲的部位:尖端下部的伸長區 ④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植物受到單側光的照射,引起生長素分佈不均勻,背光側比向光側生長素濃度高,因而背光側生長的快。

高三一輪複習必修三細節梳理和重點題型

⑤生長素分佈不均勻的原因:單側光照射引起尖端生長素橫向運輸,背光側生長素濃度大於近光側,通過極性運輸傳遞到尖端下部。

高三一輪複習必修三細節梳理和重點題型

3.生長素的本質是乙酸(IAA),是由色氨酸轉化而來。植物體內具有生長素效應的物質還有苯乙酸(PAA),哚丁酸(IBA)等

4.運輸: 橫向運輸:發生在尖端部位

影響因素:光,重力,水等(與向性運動有關)

縱向運輸 極性運輸:部位:發生在幼嫩部位如胚芽鞘、芽、莖尖、根尖等

方向:只能從形態學上端運輸到形態學下端,不能反過來運輸,也就是隻能單向運輸

運輸方式:為主動運輸,失去重力不影響極性運輸

影響因素:載體,ATP,O2

非極性運輸:部位:發生在成熟組織中的韌皮部

方向:雙向運輸

5.生長素對同一個植物器官的作用:兩重性

高三一輪複習必修三細節梳理和重點題型

(1)高濃度與低濃度:當生長素濃度小於i時均為“低濃度”,高於i時才會抑制植物生長,稱為“高濃度”。上圖X軸上方都為促進生長,只是促進生長的大小作用不同。

2)實驗裡面激素作用是促進生長還是抑制生長,一定要和對照組對比得出結論,即和不加生長素的組對照,只要比對照組長勢好,都為促進作用。

6.生長素對不同植物器官的作用:敏感性不同 根>芽>莖

高三一輪複習必修三細節梳理和重點題型

7.體現生長素具有兩重性的實例:頂端優勢和根的向地性; 注意:莖的背地性不能體現!

高三一輪複習必修三細節梳理和重點題型

A促進C抑制=根的向地性體現兩重性

B促進D促進=莖的背地性不體現兩重性

8.其他植物激素:

1)惡苗病是由赤黴素引起的,赤黴素的作用是促進細胞伸長、引起植株增高,促進種子萌發和果實成熟;

2)細胞分裂素促進細胞分裂(分佈在根尖);

3)脫落酸抑制細胞分裂,促進衰老脫落(分佈在根冠和萎蔫的葉片);

4)乙烯:促進果實成熟;不是發育。乙烯是一種氣體激素

9.植物激素調節的幾個必背點

(1)在植物的生長髮育和適應環境變化的過程中,各種植物激素並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種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調節。

(2)植物的生長髮育過程,從根本上分析,是基因組在一定時間和空間上程序性表達的結果。

(3) 生長素不直接參與細胞代謝而是給細胞傳達一種調節代謝的信息;

種群群落

考點1 種群的特徵

1.種群的特徵:數量特徵和空間特徵,空間特徵包括隨機分佈(雜草)、集群分佈(瓢蟲)、均勻分佈(水稻)。數量特徵最基本特徵是種群密度。

2.種群密度:種群在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中的個體數。

①決定種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和遷入率遷出率

②預測種群密度:年齡組成:一個種群中各年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