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女孩了,可以說“弄瓦之喜”嗎?

生男孩,可以說“弄璋之喜”,生女孩,卻不能說“弄瓦之喜”。

弄璋之喜和弄瓦之喜,都來自《詩經》,但是具有多層含義。

其深層含義需要看古人的注。曾有古人用錯詞,成為千古笑柄。

生女孩了,可以說“弄瓦之喜”嗎?

在古代,生男孩可以叫“弄璋之喜”

1、弄璋的三層含義

這兩個詞來自《詩經》,毫無疑問。

《詩經》裡的兩句話,分別對應弄璋和弄瓦:

​乃生男子,載寢之床,載衣之裳,載弄之璋。

這是弄璋之喜。

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

這是弄瓦之喜。

璋和瓦,都是古代的器物,如果我們用現代意去理解,就會很迷惑,需要從古人的注去理解。

生女孩了,可以說“弄瓦之喜”嗎?

清代《詩經》

唐代孔穎達在《毛詩正義》中寫道:

半珪曰璋……玩以璋者,欲其比德焉。正以璋者,明成之有漸……明玩以璋者,亦男子之所有事。

瓦,紡塼也,以女子之所有事。

珪和璋都是玉器,這一點從偏旁也可與理解。

唐代奸相李林甫,就沒理解這個意思。他給親戚寫賀帖時寫成了“弄獐之慶”,好好的寓意變成了罵人是畜生。這個故事被記入《舊唐書》,成為千古笑柄。蘇東坡還作詩嘲笑“惟愁錯寫弄獐書”。

生女孩了,可以說“弄瓦之喜”嗎?

春秋玉圭

閒話不說,還看弄璋之喜本身。

弄璋在這裡有三層含義。

一是古代有君子如玉之說,因此也寄託著對男子的社會期望(玩以璋者,欲其比德焉)。

二是璋也不是普通的玉,在典禮中要拿在手裡,以表示瑞信,古代參加典禮的一般是男子,因此,“亦男子之所有事”。

三是璋只是珪的一半,按照孔穎達的說法,這裡有循序漸進之意(明成之有漸)。

生女孩了,可以說“弄瓦之喜”嗎?

商代朱書玉璋

2、“弄瓦”不是玩瓦片

弄瓦就簡單多了。

瓦,並不是我們現代漢語理解的瓦片,而是紡錘,一種紡織用具(瓦,紡塼也)。

根據孔穎達的記載,弄瓦並沒有弄璋這麼多層意思。

其只是簡單反映了傳統觀念裡婦女的工作。

在傳統觀念裡,織布的活歸屬於婦女(嚴肅指出,在現代觀念,這是不對的)。

《古詩十九首》就有“纖纖擢素手,札扎弄機杼”的描寫。

因此,就給剛出生的女孩一個紡錘玩,“以女子之所有事”。

這已經反映了古代男尊女卑的想法了。

生女孩了,可以說“弄瓦之喜”嗎?

古法紡織

3、結合前兩句,更能證明這倆詞的偏向性

如果有人覺得,對於男尊女卑,表現得不明顯,那麼看弄璋和弄瓦各自的前面兩句。

“載弄之璋”的前兩句是“載寢之床,載衣之裳”。

“載弄之瓦”的前兩句是“載寢之地,載衣之裼”。

生男孩了,放在床上,生女孩了,放在地上,意思很明顯了。

《毛詩正義》也寫道:

男子生而臥於床,尊之也……(女子生而)臥於地,卑之也。

生女孩了,可以說“弄瓦之喜”嗎?

古代女子

再看“載衣之裳”和“載衣之裼”

《毛詩正義》寫道:

裼是夜臥之衣,故云“裳,晝日衣”也。一晝一夜,明取內外為義,故知男子衣以裳,明當主外事;女子衣以裼,明當主內事也。

意思很明顯了,男主外,女主內。

這幾句連起來,寫女孩的這句,大概表現了這麼個意思:

生女孩了,放地上以示卑於男子,穿裼以示主內事,給她個紡錘玩以後要學紡織。

氣人不?放現代,這麼說,老婆大人會把你打成個紡錘。

生女孩了,可以說“弄瓦之喜”嗎?

紡錘

4、現代生女孩了,可以說“弄瓦之喜”嗎

封建時代,重男輕女,在他們腦子裡根深蒂固,女孩自己也不會覺得不正常。

因此,即使生了孩子這麼高興的事情,還是直接寫“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這種卑詞,因為在他們思維裡,這是理所當然的,並不影響對孩子的愛意。

這些存在於上個時代的思想無須諱言,我們只需要知道,在今天,這種想法不對就好。

如果放現代,生女孩了,就說“我女兒比男子低一等,以後要做家庭主婦,先學著做衣服”,不說別人,先會被老婆打破頭。

對生女,古人也有比較好聽的說法:“千金”。

千金可貴。

所以,生男子了,說“弄璋”,雖然文縐縐的,但也說得過去。生女孩了,就不要說“弄瓦”,那樣對自己的孩子有了貶義,也政治不正確,要說“千金”

參考資料:《毛詩正義》、《舊唐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