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得水》:黑色幽默的外衣下,裹挾著最真實的自我與女性追求

電影《驢得水》是由導演周伸、劉露共同指導

,任素汐、大力等不算有名的演員出演的一部黑色荒誕喜劇片,上映於2016年10月20日,豆瓣評分8.3。《驢得水》改編自高口碑話劇《驢得水》,該話劇自2012年登臺,豆瓣評分高達8.6,獲封“零差評”神劇。

電影內容令人啼笑皆非:民國時期一所偏遠山村學校中,教師們將一頭驢虛報成老師冒領薪水,用以養驢拉水。面臨教育部特派員的到訪檢查,教師們讓銅匠冒充呂得水老師。面對美國人的資助,教師們在說謊的路上越走越遠,導致了不可收拾的結局。

在我看來,從放棄城市生活、投身農村教育到最終捨棄理想、跪倒在錢權之下,從懷抱理想、鐵骨錚錚到不堪受辱、趨炎諂媚,這群教師的經歷其實是在表達人性的陰暗與改變。

如果單從劇情內容來解讀此片,會很難領會這部高分黑色幽默片的真正魅力,因此本文將從影片劇情的高潮、物品的象徵含義、電影主題的昇華來解讀這部黑色幽默喜劇《驢得水》的魅力與價值:

  • 影片情節的高潮:幽默荒誕的喜劇氛圍,在高潮、高潮、再高潮的劇情衝突中,使得影片從頭到尾緊緊抓住觀眾的心理。
  • 物品的象徵含義:剪頭髮、花朵、校服等事物都具有深刻的代表意義,在喜劇元素下加深觀眾不一樣的思考。
  • 電影主題的昇華:獨具特色的民國山村設置,使得影片的主題更加多重、複雜與豐富。
《驢得水》:黑色幽默的外衣下,裹挾著最真實的自我與女性追求

01、影片情節的高潮:幽默荒誕的喜劇氛圍,在高潮、高潮、再高潮的劇情衝突中,使得影片從頭到尾緊緊抓住觀眾的心理。

①高潮一:天亮特派員就要下鄉調查呂得水老師,校長等人連夜教導銅匠矇混過關。

教育部派特派員下鄉村調查呂得水老師,但是呂得水老師是一頭驢。因為村莊缺水上面又不批准養驢,校長他們只好利用假老師吃空餉來養驢。第2天特派員就要來了,他們卻還沒有找到人,最後他們看見了銅匠,連夜培訓他。

特派員說呂得水的英語太簡單了。張一曼經過試驗發現特派員並不懂英語,便讓銅匠說家鄉話矇混過關,特派員將呂得水老師選為“農村教育家',每個月有3萬塊錢的獎金。

因缺水又因驢得水的故事,讓一個銅匠成為了老師。校長等人來鄉下創立教育實驗基地的目的就是為了改變中國農民的貪愚弱私,但卻因自己的貪愚弱私,讓大字不識的農民成了農村教育家,也讓他們在謊言的道路上,一步步行將踏錯。

《驢得水》:黑色幽默的外衣下,裹挾著最真實的自我與女性追求

②高潮二:銅匠妻來捉姦,特派員攜美國慈善家看望呂得水老師,銅匠黑化。

美國人給的教育基金到位了,學校有錢了,這時銅匠妻子來捉姦。來自鄉下的潑婦,大鬧知識分子的殿堂,讓所有人交出破鞋。而這時特派員帶著美國慈善家來看望呂得水。校長為了大局著想,讓張一曼說出自己就是小三。

張一曼為說出傷害銅匠的話,大罵他是牲口,別把自己當回事。在所有人準備說出真相時,黑化的銅匠回來了。他藉著特派員的勢利,瘋狂報復張一曼,讓人打罵張一曼,剃掉了她的頭髮。

第二次的高潮,讓張一曼成了悲劇第一人。說出自己是小三、貶低銅匠都非她所願,但是後果卻讓她一個人嚐了。和銅匠睡覺,雖有自己的私心,但也是為了大家。所有人都有份參與的事情,卻讓一個女人承擔了責任。有福同享,有難一個人扛,導演的諷刺意味可見一斑

③高潮三:特派員得知事情真相,承認通脹呂德水教師身份並安排其假死。

周鐵男說出真相,銅匠跪地求饒。但是特派員為了自己的利益,延續著孫校長的謊言。孫佳護著驢不讓宰殺,周鐵男在槍桿子下低下了頭,像狗一樣搖尾討饒。看著張一曼要被侮辱,卻在旁邊視若無睹。

特派員為了矇騙美國人,讓不會英語的銅匠假死,謊稱摔死在溝裡。為了騙錢,又讓孫佳跟銅匠結婚以此繼續獲得資助。在父親的跪地懇求下,孫佳無奈答應。銅匠的假死因為”想去美國“被打亂,這時銅匠老婆衝進來,婚禮現場一片混亂。

如果說前兩次的高潮中還隱藏著一部分人的人性,那麼第3次的衝突中,所有人的人性弱點都暴露在了觀眾面前。本來觀眾都以為特派員是正義的維護者,卻沒想到在利益的誘惑下,他也成了謊言的保護者。在反轉中讓劇情達到高潮,在孫佳這場婚禮的背後,喜中有悲,鬧中有淚,出乎所有觀眾的意料,也讓劇情的含義更加深刻。

《驢得水》是根據話劇改編,話劇就是要在一個小小的舞臺上展現高潮與衝突,這一點也被應用到了影片中。在影片中運用三次的衝突,來講述一個故事,使得故事高潮迭起,吸人眼球,讓觀眾的心緊緊套在影片上舍不得離開。

在三次轉折中,觀眾可以看見影片一開始所說的“中國農民的貪愚弱私”,在所有人的身上都得到了體現。銅匠得到了教育與知識,他的貪愚弱私不僅沒有改變,反而更加強烈。看完全片不禁讓觀眾思考:教育的本質到底是什麼。我認為讓觀眾產生思考的片子才是好的片子,而《驢得水》完全做到了這一點。

《驢得水》:黑色幽默的外衣下,裹挾著最真實的自我與女性追求

02、物品的象徵含義:剪頭髮、花朵、校服等事物都具有深刻的代表意義,在喜劇元素下加深觀眾不一樣的思考。

①張一曼被剪掉的頭髮象徵尊嚴的喪失。

影片開頭就是張一曼對著鏡子在比劃著衣服,去驢棚救火的時候,她都不忘用布擋著自己的頭髮。銅匠說“頭髮卷卷的”,真好看,她就剪了一點給銅匠帶回去。

後來在看見自己被剪成短髮的樣子,她失態大叫,躲到了桌子下面,用桌布遮臉,不敢面對別人。即使後來瘋掉了,也用布裹著頭髮。

張一曼的頭髮就是她的尊嚴,剪掉了頭髮就相當於她赤裸著站在所有人的面前。在美麗外表的遮掩下,之前的所作所為她不放在心上,因為她有堅硬的鎧甲保護自己。

但是頭髮沒了,她的尊嚴被所有人放在地上踩,誰都可以罵她、鄙視她、強姦她。

頭髮被剪,她失態痛哭,很短的幾個鏡頭,將她的心理變化展示在觀眾面前,為下面她的發瘋做了鋪墊。

《驢得水》:黑色幽默的外衣下,裹挾著最真實的自我與女性追求

②校服的裁剪與完成代表美好的理想已經遠去。

在影片開頭,張一曼就在鏡子面前比劃著紅底白條的衣服。而在後面他們的校服就是紅白相間的。他們當時的理想是在艱苦奮鬥中孕育出來的。

在他們領到驢得水老師的獎金之後,張一曼手裡還是在做著校服。張一曼被剪頭髮的時候,她想起來每個人穿著校服拍照的幸福模樣。張一曼瘋了之後一直穿著校服,校長哄著她不讓她出來的藉口也是做校服,她死後校服整整齊齊得放在她房間裡。

在我看來,校服是用在學校的,代表著張一曼的美好理想。她為了這個理想從大城市來到小鄉村,水連喝都不夠了,更別說讓她梳妝打扮了,但這些她都忍了下來。

為了美好的理想,她順從、妥協,一步一步喪失了尊嚴,即使她失去了所有,但是她的理想還是沒能完成。校服已經完成了,但是張一曼的理想卻是永遠離她而去了。

③特派員的黑色衣服的存在,就是黑暗的制度與現實

特派員的到來讓校長,這些人陷入了謊言的套圈套裡面,想出來最後卻出不來,造成了所有人的悲劇。

一個大字不識的銅匠成了農村教育家,被捧上了天。張一曼在特派員的強權下,被剪了頭髮,喪失自尊,最後死亡。周鐵男不畏強權,但最後在槍桿子成了走狗。裴奎山在特派員來了之後,奴顏婢膝一目瞭然。校長則是一錯再錯。所有人對著權利低下了頭,對著現實彎了腰。

黑色中山裝的隱含意義就是黑暗無邊的制度和現實生活。它的存在吞噬了張一曼這樣鮮活的生命,扭曲了周鐵男一樣剛烈的正直,暴露了裴魁山那樣無恥小人的本性,讓校長這樣的人喪失了自己的原則。全片看下來,最後他們到底是為了理想而折腰,還是因為強權與現實,一目瞭然。

《驢得水》這部劇中象徵含義極多,隱喻極強,前半部分是喜劇,後半部分是悲劇。在喜悲交加中看完全篇會發現,原來影片中很多物品都是有象徵意義的。比如裴奎山被拒絕後穿的貂皮後來又被黑化後的銅匠穿著,兩個人穿上之後都從人變成了牲口,已經沒有了人性,只剩下獸性。張一曼房間中一張女同性戀的婚紗照,象徵著她開放的性觀念。

在我看來,影片中很多細節都值得推敲,正是因為這些極具象徵意義的物品存在,才讓觀眾在看完影片後回味無窮。讓觀眾不僅僅將驢得水看作一部爆米花式的喜劇,哈哈一笑之後轉頭就忘,而是讓觀眾看完之後思想與靈魂發生激烈碰撞,內心產生無限的思考。

《驢得水》:黑色幽默的外衣下,裹挾著最真實的自我與女性追求

03、電影主題的昇華:獨具特色的民國山村設置,使得影片的主題更加多重、複雜與豐富。

《驢得水》絕對不是一部簡單的喜劇電影。在看完電影后,觀眾的內心是有所感悟的。影片所展示的環境簡單,人物稀少,但是卻並不影響主題的多重性與複雜性。在第3部分我將分三點談談我對電影主題的理解:

①校長等人既然選擇了謊言,在造成一定嚴重的後果之後,就要按照上層的規則來辦事。

校長等人一開始為了養驢運水而假報呂得水老師騙空餉,一開始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後來為了不讓特派員發現,他們的謊言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第1次特派員來的時候,他們讓銅匠假冒呂德水老師成功了,學校每個月拿到3萬塊錢的資助。

從第1次特派員要來的時候,裴奎山就提出跟特派員闡明真相,被校長阻止了。第2次特派員來的時候,周鐵男想說出真相,同樣被校長阻止了。後來準備說出真相的時候,銅匠出現完整了謊言。在周鐵男不堪受辱說出了真相之後。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以為這件事情就能輕鬆的過去了。

在我看來,校長等人沒有意識到,在他們一步一步的謊言中,謊言的性質已經從山村學校上升到了教育部,重要性也非侷限於幾個老師的處分,而是整個國家的信譽。

在這個時候他們想要抽身而出是絕對不可能的。在整個上層乃至國家的利益面前,必須要按照他們的規則來辦事。

《驢得水》:黑色幽默的外衣下,裹挾著最真實的自我與女性追求

②人性禁不住考驗,在利益生死麵前每個人都會變成最不敢面對的自己。

張一曼給銅匠理髮培訓時開始撩撥他,幾次行為都被校長阻止了。但是在銅匠不配合照相時,張一曼提出睡服他,校長竟然同意了。裴奎山被張一曼拒絕後再次歸來,他開始變得貪婪自私,趨炎附勢。

同時周鐵男在子彈的恐嚇下,由一條不畏強權的硬漢變成一條阿諛奉承的走狗。銅匠在謊言被戳穿後,也從趾高氣昂的呂得水老師變成跪地磕頭的銅匠。孫家在父親的跪地求饒下,也向現實屈服,成為謊言中的一份子。

這些人也曾鐵骨錚錚,壯志高遠,心存善良,卻在利益誘惑之下,在生死存亡之前,成為了真實的自己。

一直穿著中山裝的裴奎山,卻是最貪錢最子自私的一個人。周鐵男不畏強權,卻在死亡面前成為了自己最討厭的人。孫佳一直在鬧劇之外,卻在血脈親情前低頭,參與了這場鬧劇。

在生死利益下,這些人都暴露了最真實的自己,也是曾經最不敢面對的自己。

③在男權社會中,張一曼這樣的女人想要追求自由與自我極其艱難。

張一曼和裴奎山睡在了一起,但是面對著裴奎山的求婚與對未來的暢想,她拒絕了,說”好不容易到了一個沒人管的地方,不希望再受別人的管制,只想自由“。

在薛奎山求婚的時候,她用大蒜飄落下來當雪。在混亂的婚禮中,她趴在地上找花,還有他桌子上的同性戀婚紗照,以及牆壁上貼的羅馬假日的照片,都可以看出她浪漫、想要追求自由與幸福。

在男權社會,她的性自由變成了放蕩,她的追求幸福變成了浪。她生活在大城市卻寧願來到小山村,她在城市裡面流言蜚語滿身,本以為來到鄉下可以自由,但她失望也絕望了,所以她自殺了。

因為她根本就不懂,在男權社會,她想要的自由與追求,當時的時代根本滿足不了她,同時她過分的追求自由,也導致了她的悲劇。

總結一下:

這是一部極其壓抑的喜劇,是一部值得細細品味的佳作,雖沒有大導演、大明星的加持,去同樣讓人記憶深刻。不管是包裹著喜劇外衣、內核為悲劇的故事內容,還是極具象徵意義的物品,都帶給觀眾不一樣的體驗與思考,這也是這部黑色喜劇的魅力所在。

今天這篇文章我就從故事高潮、象徵含義、主題昇華三個方面,談了談我對這部影片的理解與觀點。每個人的人生中都有鬧劇,也會有悲劇,但等到生命結束的那一刻,或許才會意識到,不管遇到什麼,只要堅持本心,每個人的人生劇目都會很精彩。謝謝關注@其野鹿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