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漢武松,是“道德婊”?

這節我給你們講個“五貨”武松,比二貨多三貨。通過武松的故事,我們又能得到什麼為人處世的道理呢?

和魯智深的全網好評一樣,武松的評價也看似是一致好評,而且隱約比魯智深的風頭還高,在水滸眾多好漢中,武松無疑是個大IP,由他衍生出的故事數不勝數,單說戲劇叫的上名號的戲曲就有30個左右,而到了現代電影電視發達的年代,被改編過的故事搬上銀幕的更是數不勝數。

很多藝術作品,管武松直接叫武二爺,儼然就是第二個關二爺,看樣子離封神,也不遠了。

梁山好漢武松,是“道德婊”?


如果說魯智深這個人,像是一個聖人,讓我們高不可攀,我們對魯智深的行為更多的是敬佩。那武松這個人物,敢愛敢恨,行事直接果斷,敢於直接對自己的不公,他更像一個塵世中凡人,更貼近我們的生活,讓人喜歡,但也正是武松身上的這種,他故事更容易讓我們覺得,他是個英雄。根據我們節目以往的調性來看,一個人太紅一定有問題,至於問題是什麼,我們接下來逐步剖析。

“五貨”武松

我們開篇說了,武松是“五貨”,聽過上節的夥伴都知道,二貨是說魯智深一輩子都是頻繁遇到兩件事的,那麼,據此推斷,我們的武松,一輩子重複五件事,就可以叫做五貨了。

我們大多數人,對於武松的印象,最熟悉的應該是來自武松打虎中的形象,別人三碗不過崗(就是喝了三碗酒就沒有辦法再趕路了),而武松喝了不止三碗,不止能過崗,還能順手滅了崗上的惡虎,可以說是真猛人了。

但是你有沒有發現,從古至今只有武松打虎被傳揚開來,甚至還做出了各種改編,這是為什麼呢?明明其他名著裡也有不少猛男打虎的故事啊,比如三國典韋殺虎,水滸李逵殺虎,這些殺虎的過程也不乏精彩片段,但這些故事咋就沒那麼有名呢?這裡就還有一個細節需要我們注意,武松是醉酒狀態上山,武松打虎,其實是武松酒後打虎。

在所有武松打虎的故事中,改編也好戲曲也好,都不會刪掉這一點,就是武松在打虎前喝了很多酒,武松的酒量很好。而在中國也有一個文化,叫做酒文化。你想想我們看的一些武俠劇也好,古裝劇也好,那些俠客或者說好漢,一進飯店就是:小二,來幾壺好酒。沒有哪個俠客進店是這麼說的:小二,給我來幾壺橙汁。這麼一喊,是不是好漢俠客的形象瞬間崩潰了。

所以對一些酒量好的人,我們總是會認為這個人豪爽,做事痛快,是個好漢形象。但是從古至今,喝酒愛酒的人不少,只有喝酒誤事的說法,比如酒後亂性,酒後駕車等,卻一直沒有喝酒成事的說法。而武松打虎卻正好滿足了我們這一點需求。一個好漢武松,醉酒之後居然能打死老虎,為民消災,你看這喝酒不但不誤事,還能成大事啊。但是我們卻只看到了這次的成功,而不知道,武松的一生,其實是酒後鬧事的一生,用東北話來說,就是個不折不扣的、失敗的酒蒙子。

從“酒後失德”到“酒後打虎”

武松酒蒙子的一生,要從武松的出場開始說起。

在水滸中,武松的出場不像其他好漢那麼風光,又是軍隊教頭啦,還是什麼公安局的提轄啦,武松出場的時候只是一個瑟瑟發抖的在別人家樓梯臺階上,燒火取暖,還生了病的可憐漢子。至於武松為什麼出現在別人家,還混得這麼慘呢?這就要提到水滸中武松的喝酒了。

原來武松在自己的故鄉喝酒,喝多了,然後恰逢官府的人執行公務,這個武松也是直,別人跟他嘰嘰歪歪,結果他上去就給人家一拳,直接給對方撂倒了,看到對方倒地不起,武松怕攤事兒,於是立馬逃跑了。這是武松第一次酒後戲。

按理說,人要痛定思痛的,自己酒後鬧事著實不怎麼風光,於是作者給了武松第二次機會。

逃跑的武松被一戶莊主收留了,莊主平時也是喜歡結交豪傑的,不料想我們的武松哥哥老毛病上身,再一次喝酒之後,醉打了莊主的客人。這是武松的第二次酒後戲。

因為武松打人是酒後行為,所以這家主人倒也大度地理解,沒計較什麼,但因為恐懼,對武松就沒有像以前那麼好了。武松可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甚至還和別人抱怨,我好歹以前也是個客人,現在他們倒好,喜新厭舊的樣子,真讓人看著心寒。

你看武松不念舊情,不計別人對他的好,只記別人對自己不好的地方,說句他薄恩寡義也不為過,我們在三國裡也說過,小人的四大特徵,其中就有“忘恩思小過”。我們的“大英雄”武松,很顯然也有這個毛病。

後來武松得知,第一次喝酒把人打了,那人沒死,頓覺僥倖,在此處,受莊主冷落,也混不下去了,於是就決定回家。像每個普通人一樣,遇到不合適的事情,不去想著解決,而是先想著逃避了再說。

在回家路過一個叫景陽岡的地方,武松看見了一家酒店,旁邊有個招牌上邊寫著三碗不過崗。注意,五貨武松的第三次同樣場景又出現了。此時的武松又面臨酒的考驗。他能不能避開酒這道坎呢?我們繼續往下聽。

“打虎英雄”的墮落之路

看到酒館,武松的酒癮不出意料的升騰起來,進了酒店不聽店家的勸告,喝了十幾碗酒便要趕路,店家叫住武松,和他說明景陽岡有老虎,武松卻以為這只是店家招攬顧客,想謀財害命的計謀,反而把店家罵走。武松這可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直到武松上了山崗,看到當地官府發的公文的時候,他才知道,原來店家和他說的一切屬實。想著轉身回去,卻又怕自己轉身回去後被店家恥笑,所以武松為了照顧面子而繼續硬著頭皮上山。

接下來就是我們熟知的武松打虎的橋段了,武松經歷了一番心驚膽戰的戰鬥之後,終於打死了老虎,然後武松就成了打虎英雄,打虎武松的名號也流傳了開來,武松也因為打虎為民除害被縣官賞識,讓他做了一個都頭(類似我們現在的警局的警隊隊長),武松也高興,認為自己全是靠著酒勁和拳頭,走到了這一步。

但是武松沒有考慮過,他的武力固然重要,但這次的成就也只是一個意外,武松不是衝著景陽岡有惡虎才上山的,他只是趕路,差點葬身虎口,除暴安良談不上,撐死算是他無意中辦了一件好事。

而武松卻認為這是他的拳頭帶來的好處,於是他喜歡上了用拳頭處理事情,比如在他嫂子勾引他時,你明明可以跟嫂子講道理的嘛,你是我嫂子,我也不喜歡你,對不對?但是武松不,他偏要矯情地說“武松這拳頭認不得嫂嫂”。你說這有必要嗎?算你會打老虎厲害了是不是?

接下來,還有件事就把暴力傾向升級成暴力事實了,武松在知道了自己哥哥武大郎被嫂子潘金蓮和當地富豪西門慶謀害之後,意識到西門慶和官府關係好,報官是沒用的,於是直接操起了手中的刀殺了潘金蓮,又在酒樓找到了喝的大醉的西門慶,打鬥一番後,當街把西門慶殺死,為兄報仇。

西門慶之事,按理說應該是武松的警示,自知拳腳不如西門慶,湊巧對方醉酒才能殺死對方,此時的武松並沒有反省,更沒把喝酒當成禍事,反而還是我行我素大口喝酒,甚至他還把喝酒當成了助長自己武藝的方法。這可不是開浩瞎說的,而是武松在第四次的酒後戲中親自說的,我們接著再看。

武松在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這對姦夫淫婦後,主動投案自首被髮配,在到了關押的地點後,這些流放的囚犯是需要受罰的。有些囚犯呢就會弄點好處給管事的,讓他打輕點。

但是武松卻是硬漢不屑做這些苟且之事,準備硬抗,然而到了武松該捱打的時候,武松卻意外被豁免了,原來是這裡的管事有事相求於武松,這管事的在一個叫快活林的地方開了一個店,結果卻被比他厲害,比他更有背景的人,一個兇狠大漢蔣門神搶佔了,於是想求助武松幫他拿回來。

你看,這管事也是一個官場中人,他自己的店被搶走,他想到的不是走法律程序,當然他可能也明白法律行不通,所以想請武力值高的武松幫他搶回。這不僅僅是武松的悲劇,更是這個時代底層的悲劇。

那武松有沒有答應呢?已經被逼到這份兒上了,人家先給了自己面子和好處,然後還好聲好氣的對待自己這個囚犯,於是當即就把事情應了下來。但是書中讓人感覺到武松可愛的地方來了,在這個管事要送武松去快活林奪回酒店的時候,武松卻讓這個管事給他酒喝,並且和這個管事說到:你怕我醉了沒本事,我卻是沒酒沒本事。帶一分酒,便有一分本事;五分酒,五分本事。我若吃了十分酒,這氣力不知從何而來,若不是酒醉後膽大,景陽崗上如何打得這隻大蟲?

梁山好漢武松,是“道德婊”?


你看武松直到這時候,還是沒有正確的認識到自己打死老虎,是因為自己本身就有這個實力,不是因為酒的因素。

開浩初讀武松說這句話的時候就覺得武松很可愛,但一細想一身冷汗,原來正確和錯誤,只是一念之間,他搞錯了,打死老虎是因為武藝高強,而不是因為喝醉酒。喝酒是禍根,就是因為喝酒差點被老虎吃掉,也是因為喝酒屢次惹了不需要惹的人。他只看到結果的意外正確,卻對這些必然教訓視而不見。

於是就引出了武松第四次酒後戲,這次,他一路走一路喝,到了快活林,他的酒勁就上來了,先去了快活林的店裡,把小二和老闆娘打了一番,然後在路上遇到蔣門神又打了一番,最終把酒店打了回來。

武松也正是這次的醉打蔣門神,讓他再次在周圍出名,同時也讓當地的一個官員張都監(當地軍區的團長,軍權還不小)知道了,於是張都監招攬款待武松,引為門客,好日子沒多久,沒想到張都監半夜設計抓賊,利用武松會報恩的性格,陷害武松,汙衊武松是偷東西的賊。

為什麼張都監這麼做呢?還記不記得我們說過,蔣門神能夠霸佔那個管事的酒店,除了武藝之外還因為他有背景,這個背景就是這個張都監,武松斷了張都監的財路,所以張都監陷害武松。

之後武松被二次發配,在路上遭遇張都監的人刺殺,不想武松武力高超,把這些人反殺。你看,武松不喝酒也挺厲害的,而他並沒有注意到。

成功脫逃的武松,偷摸摸的回到張都監的家裡,把正在等待武松死訊的張都監殺死,剛殺完人的武松也很淡定,看見桌子上有酒,於是坐了下來在屍體旁邊又開始喝酒,武松這一喝酒,那腦子就活泛了,直接在牆上寫下了,‘殺人者打虎武松也’,七個大字,你看多麼猖狂,他好像對打虎的意外成就,念念不忘呢。這是武松第五次酒後戲。

第五次的武松,不但行事張狂,寫了自己的名字,還屠了人家全家,在聽到樓下有動靜後,生怕暴露立馬下樓將張都監家的家人悉數殺死,又把前後院老少僕人全部殺死,注意,此時的武松非常矛盾,敢留下血字說自己殺人,又怕別人暴露自己殺人,這時候的武松,已經徹底喪心病狂,只需要一個前後矛盾的理由就可以大殺四方。

在屠殺的過程中,有個細節要注意,武松用的刀砍鈍了,他便還換了一把刀繼續殺,命運一次又一次給他提示,但是他視而不見,一連殺了張都監家一十五口人,殺無可殺才算作罷。

故事講到這裡,我們要簡單做個總結,武松的混蛋事兒,總是伴隨著酒。五次喝酒,只有一次意外獲得了好處,剩下的四次,伴隨著血腥的殺戮,伴隨著眾叛親離,看似快意恩仇,可是武松卻什麼都沒得到,反而一直在失去,失去友情,失去親情,失去希望,最後落得孤身一人的悲慘境地。

酒看似是一切的誘因,其實武松故事的背後,還另有玄機。

總結

武松的哥哥武大郎是個老實人,老實到老婆和人通姦都渾然不知,而他從小養大的弟弟武松,又能壞到哪裡去呢?

武松是個可愛的人,很簡單的人,你對他好,他就會對你好,當時官府的縣令提拔了他做都頭,於是武松明知他是貪官,也願意幫他護送給上級的贓款。殺了西門慶後,發配路上的差役沒有對他不好,所以在差役遇到危機時能夠救下他們。而到了囚牢,當時的管事有恩與他,他就幫管事打跑了蔣門神。張都監看好他,所以他在就算馬上被陷害,也不假思索,拿起武器去幫陷害他的人抓賊。武松是個講義氣的人,只是他的義氣,不分好壞。

貪官對他好,他就能夠助紂為虐。張青夫婦對他尊重,所以他在看到後廚被剝下的人皮,還有正在被做成人肉包子的人肉,也能無動於衷,依然與這兩個人交好。

這樣的武松很單純,也很好被利用,因為武松的行事永遠是一成不變,對我一分好,我對你十分好,對我一分壞,我便滅你全家,這樣的行事準則很好被預測,所有和武松有關的人,一有機會,一定會利用它,收留他的莊主如是,縣令如是,施恩如是,甚至張都監也是,武松逃不開被人利用,因為他很強大,因為他不像一個人,更像一把刀。

我們喜歡武松,因為我們也希望身邊有如他一樣的兄弟,能夠時刻給你迴響的人,在你弱小無助的時候,給你幫助,甚至希望自己也這樣強大,殊不知,這樣空有能力的人,才是真的弱小。

武松的弱小,就是因為他一直被命運推動著,和大多數的普通人一樣,被人欺負就,被人施恩就感激,這叫反應,這不叫行動。武松武藝再高,也只是個單調的反應機器,社會給他一個指令,他就去做一個反應,他沒有想做的事,他沒有使命,內心空洞如一張白紙,他不值得效仿,他只是和我們很像。

技術不好,可以學,內心不強,沒得救。

彩蛋

有一段故事很耐人尋味。話說,在武松殺完人後,在逃跑前還不忘喬裝打扮一番,順手還捎了一對兒新刀。在前往二龍山投奔魯智深的路上,武松在一個晚上路過了一間墳庵。

好巧不巧,剛好聽到墳庵裡傳出一個道人和一個女人嬉笑聲。武松是誰啊,正義的使者啊,眼裡哪能容得下這種不倫之事呢?書中是這麼描寫武松的內心活動的:“且把這個鳥先生試刀”。是的,你沒聽錯,武松的新刀,是時候要派上用場了。

從這個獨白就可以看出,武松的混蛋,跟喝不喝酒還真沒啥關係。武松到底是怎麼“伸張正義”的呢?

武松直接走到了墳庵門口,直接上前砸門,道觀裡的小道童還不知道大禍臨頭,聽到有人砸門,罵罵咧咧的打開了墳庵的門,還未等上前招呼,武松直接一刀了結了小道童的性命,小道童到死也沒明白自己為什麼而死。

在殺死道童後,武松又殺死道人,只留下屋中和道人親熱的女子,注意,到這時候武松都不知道,這個女子和道人是什麼關係。於是便向女子保證道:我不殺你,只為問清原由。

女子才瑟瑟發抖的出門到了武松面前,為了保命,小腦筋一轉,馬上和道人撇清關係,倉皇解釋道:我是被這個賊道人擄掠來的!

這個解釋不可謂不高明,不管武松因何殺人,此時這個弱女子唯有撇清和道人的關係,站在被害者的立場上,也許還能討得一命。

聽了女人的這番說辭後,武松果然中了圈套,默默收起了刀,心想,該殺的人也殺完了,順道還救了一個苦命的女子。估計他事後也會閃過這麼一個念頭,這個女人好像和被殺死的道人是兩廂情願,他聽到的,有來言有去語,倒像是在調情,這女子恐怕並不是被人逼迫的,武松怕是錯啥了道人。

而且細看這個故事很有意思,一間尼姑庵裡,有一個道人,和一個女人嬉鬧,還帶著一個道童,諸多疑點都值得思考一下,這其中是不是另有隱情?而我武松根本不管這個,嗨!管他呢,何況,殺都殺了,反正我是打虎的英雄,誰管得了我?人死不能復生,好歹我救人,就這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