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吉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叫月吉,她的故乡在江南某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是清明时分,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和金灿灿的油菜花交相辉映,好看又充满生机,还有好闻的兰草花香沁人心脾。

月吉的故事

遥望家乡的小山村

月吉关于故乡的美好记忆在十岁那年戛然而止。那一年,妈妈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告别人世。很长一段时间妈妈的离世动机都是一个谜团,因为在当时的农村,月吉家里各方面状况并不差,实在不至于让人活不下去,这个谜团笼罩了月吉很多年。妈妈走后,36岁的爸爸一个人撑起这个家,拉扯着月吉兄妹俩,一直没有再娶。月吉记得那是1997年2月份,香港回归倒计时。刚满十岁的月吉一夜长大,认为唯有好好学习才能远离这个悲剧的环境,于是封闭自己,发奋图强,渐渐成为了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沉默女孩。而大她两岁的哥哥面对家庭变故,加上爸爸的严格管教,变成了一个厌学辍学的“叛逆”少年,父子俩冲突不断,最严重的时候竟然到了要断绝关系的地步,这让本来就胆小懦弱的月吉战战兢兢。妈妈不在了,家里只剩下三个人,月吉很担心自己赖以依存的家会变得更加破碎,所以总是小心翼翼的周旋在父兄之间,以一种讨好的方式调解矛盾,维系着彼此间的关系。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这件事成了月吉心中仅此于学习的第二件大事。

考上大学以后,月吉从原来封闭狭小的读书圈一下子来到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就像一个人长期关在小黑屋里突然见到了阳光,很刺眼。月吉突然生病了,她仿佛掉进了一个无边黑洞里,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每天像行尸走肉一般,没有少女的活力,月吉挣扎了很久还是没法摆脱这种生不如死的感觉,她害怕了,只得求助学校心理学老师,老师带她去看医生,医生诊断月吉得了抑郁症,建议她回家边吃药边休养。于是月吉推迟了一年毕业,好在月吉上学早,本来就比同班同学小1-2岁,所以延迟毕业影响不算大,最后竟然还获得了“优秀毕业生”的称号。

毕业之后的月吉选择到离家很远的某个大都市工作,没有本地户口,也没有什么亲戚和朋友,但是月吉觉得一下子轻松了。因为在这个举目无亲的地方,放眼望去都是陌生人,月吉以为可以在这里告别过往,重新开始。月吉想起自己当初填报大学志愿的时候一门心思要选省外的学校,可能潜意识里就是想跟往事划清界限,断开联结吧。然而离开真的能够彻底忘记吗?好像也不能。细数月吉在大城市生活的这十年来,经历了一些波折但并没有什么大起大落,抑郁症却不受控制的复发了几次。庆幸的是有了大学时代的经验,月吉知道自己正在经历什么,会主动寻求外界的帮助,会在万念俱灰时告诉自己一切都会好起来。现在的月吉已经走出来了,她并不避讳自己是一位有经验的抑郁症患者,也做好了与它长期共存的心理准备。

月吉推测妈妈当年也是患上了抑郁症,因为她依稀记得最后妈妈突然变得消瘦而沉默,看起来还在如常生活,内心可能已经一片灰暗了,只是当时没有人知道她得了严重的情绪感冒,她自己也不知道这是生病了,这种痛苦难以言表又无法依靠自身力量摆脱所以才走上了绝路。困扰月吉多年的谜团终于解开了,她不止一次设想过:如果妈妈能够等到自己读懂“抑郁症”的这一天,她一定可以多陪自己很多年。只是世间没有“如果”,她与妈妈的缘分注定只有短短十年,她现在能做的就是让自己好好活着。

月吉有一个女儿,在家人的悉心呵护下,小姑娘聪明伶俐,活泼可爱,月吉不要求她多么出类拔萃,只希望自己做一个不焦虑的妈妈,用平和的心境为她营造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让她从小心底有爱,眼里有光。月吉坚信一个人内心的富足是可以给自己带来一辈子的勇气和运气的。

而对于原生家庭,月吉明白了还是要有界限感,跟父母兄妹更多是血缘联结,长大成人之后应该拥抱各自的生活,从心理上与原生家庭正式告别。感谢在那里度过的快乐时光,父母养育之恩不能忘,接纳某些不愉快的经历,理解那不是任何人故意犯下的错,放下过去,等于也放过自己,与原生家庭和解,就是与自己和解。这是月吉这三十多年来最重要的一个决定。

挥一挥手,告别故乡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和油菜花,月吉发现每天上下班时在路边看到的月季也很美。

月吉的故事

但愿,你我都不要因为怕痛就刻意丢弃那个童年的自己,记住它,在内心安抚它,帮助它成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拥抱这个世界。

这是月吉的故事,也可能是你我或多或少都经历过的事。

月吉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