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的駐守 90後軍人成“老海島精神”新傳人

四代的駐守 90後軍人成“老海島精神”新傳人

四代島民。袁秀嶽

[網絡媒體防禦線]四代駐島後90名士兵成為“老島精神”的新接班人。

中國新網客戶蓬萊9月23日(袁秀月)“海島需要人,你來。”50多年前,由於父親的話,邢延雲軍校畢業,放棄了留校的機會,登上海島,成為一名軍醫。

他的父親,邢貴增,曾是駐防區政治部副主任。他建立了一個島來保護這個島嶼長達40多年。他們的一代經歷了最困難的環境,對島有著最深的感情。

星燕雲在島上辛勤工作了幾十年,不僅把青春獻給島上,還把指揮棒交給了女兒。

她的女兒任紅也學醫。她計劃畢業後在另一家醫院工作,但她的母親和祖父有點擔心。

“島需要人!”兩代島上的長輩對她說話。

任紅直到度假才知道這一點,所以她改變了主意。

四代的駐守 90後軍人成“老海島精神”新傳人

士兵們正在鑽探。袁秀嶽

那天晚上,她去給母親送飯,發現島上的醫務人員寥寥無幾。她忙著在她母親診所裡擠滿了病人,不僅看婦科,還看手術。

就這樣,任紅被調到了島上,退役到軍醫崗位。她說,一開始,她不怎麼想,可以堅持到今天。

前年退休後,任紅的兒子徐歡明剛從軍校畢業。出乎意料的是,他的兒子主動申請到島上工作。

徐歡明出生於1993,現在是北方戰區海防海岸警衛隊營地的基層幹部。從軍校畢業後,當學生們選擇在北京和上海工作時,他選擇回到島上沒有任何思想鬥爭。

他說他從小就想當軍人,因為“長島是我的根,我的家,我愛這個島,我瞭解這裡的風俗習慣,我的母親、祖母、祖父都是島上的士兵,我有義務把它傳遞下去。”

當任紅聽說兒子要回島上時,她並不感到驚訝。由於家庭環境的緣故,她沉浸在童年時代。她也承認她的兒子比她更積極地去島上。

四代的駐守 90後軍人成“老海島精神”新傳人

島上的戰士正在訓練。袁秀嶽

他們說他們不能忍受90後的艱辛,但他們也肩負重任。島上有繼任者,“以島為家、以苦為榮、以祖國為重、以奉獻為本”的“老島精神”也有了新的繼任者。

孫斌華29歲,但他是一位11歲的老兵。當他第一次參軍的時候,他覺得當一名士兵太痛苦了。他總是想回家。但在第二年,他真的感覺到軍隊是一個非常人性化的地方,適合自己。

老島的精神是什麼?起初他以為那是一個口號,但是隨著經驗的增長,他意識到這是一個發自內心的短語,他想要這樣。所以當他的同志們退休後,他選擇留在軍隊裡。

“小島是我的家,我聽黨的話,我愛我的家。”這首詩表達了退伍軍人的聲音,這也是今天島上許多軍人的寫照。

四代的駐守 90後軍人成“老海島精神”新傳人

島上的戰鬥機正在鑽探。袁秀嶽

在北部戰區,一個位於海防海岸的五家海防公司駐紮在“四不”島上,條件艱苦。原來島上只有一口鹹水井,不但鹹,而且喝得太多,還拉肚子。直到去年,島上才鑽了197米深的淡水井。士兵們稱之為泉水,因為它比鹽井更甜。

這裡的導航不方便,一年內不能航行超過200天。陳歡婷去年來到這個島上,但到現在為止,他從未離開過這個島。他不知道島的外面是什麼樣子。有時他只能想象。

冬天,島上的風和浪比較大,所以沒有辦法航行。一年,冷庫被意外損壞。他們一個月沒吃東西,不得不每天吃泡菜和饅頭。

但他們說,雖然島上的條件很艱苦,但是這裡的自然環境非常好,夜晚的星星很美,島上的人也很好,像一個家庭。許多退伍軍人也時常回來。去年,另一位80多歲的老兵拄柺杖來到了這個島上。

連長賈元芳說:“只有那些在這裡受苦的人才對這個島有更多的感情,只有當他們到達這個島時才感到安全。”

四代的駐守 90後軍人成“老海島精神”新傳人

賈元芳有三個家庭。高小東

賈元芳是90年代,他也是一個1歲女孩的父親。他和他的妻子孫鵬鵬,一個高中同學,在大學裡開始一段遠程戀愛,2014年訂婚,2016年結婚,去年生了一個女兒。

雖然兩個人在一起已經很多年了,但是沒有太多的時間和他們相處。妻子說她以前抱怨過,但他們太短了,不會吵架。

賈元芳出生時看不見她的女兒。當我第一次見到我的女兒時,我女兒不認識他,盯著他看了很長時間。最近,他的妻子和他的女兒一起去島上探親。

“以前上學時有點不成熟,當了兵後更加陽光了,也更有男人氣概了。”提到丈夫的變化,孫朋朋說。而來到海島的這三年,也給賈遠方的生活留下一個特質——非常珍惜水。

“吃苦不苦,努力工作不吃苦;依靠別人不創業。”賈元芳說,雖然大部分新兵都在95歲以後,但他沒有感覺到明顯的差別,仍能吃苦。

我希望年輕人能夠來到我們的海防哨所,繼承和發揚“老島精神”,發揚我們的“老島精神”,你們能做到。在軍隊服役26年後,一直在海岸防禦雷達事業上工作的關翔付說。(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