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的對孩子的小小“包容”,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文/月簾(本文原創,歡迎個人分享、轉發、收藏)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尊老愛幼”的傳統,而實際上,我們用心觀察周圍就會發現,“尊老”沒有幾個人做到,但“愛幼”卻做的太徹底。

2018年,在上海迪士尼,一個8歲男孩走路時,不小心碰到旁邊女孩的敏感部位。

女孩說了男孩子幾句,男孩媽媽聽到後暴跳如雷,隨後,撿起帽子劈頭蓋臉就往女孩頭上打,一邊打還一邊罵:“神經病,8歲孩子摸你屁股?你是沒被人摸過,是吧......”

她身邊的朋友也幫腔,用手指著女孩:“碰就碰了,你好意思講......”

幾個人把女生推倒在地,繼續打。直到迪士尼工作人員趕來,她們才停手,並在工作人員面前繼續罵:“你他X有妄想症吧,長這個X樣,還摸你屁股......”

不管是有意無意,明明是男孩有錯在先,父母不僅不批評自己的孩子,反而無底線包容自己的孩子,辱罵對方。

她這是在告訴孩子,“犯錯沒有關係,是被允許的,因為有媽媽包容你,給你擔著。”

俗話說,有其母必有其子,這份包容,真的會毀了孩子。可以想象,男孩的未來也會和他母親一樣:不能明辨是非,犯錯逃避責任。

父母毫無理由包容孩子犯下的錯誤,這並不是一種愛,而是著孩子成長路上擺好了一塊塊五彩斑斕的絆腳石。

你以為的對孩子的小小“包容”,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一,“釋放孩子天性”是教育最大的騙局

當人們生活水準得到很大的提高後,開始提倡順應孩子的天性,生怕“嚴”於教子,壓抑了孩子的天性,於是,對孩子百般包容,百般寵溺。

而事實上,如果讓孩子順其自然的成長,學壞容易,學好難。

法國教育家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說過:

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2017年,6歲男孩進入觀光電梯,往電梯控制主板位置撒尿,導致電梯停滯,電梯門半開,隨後男童不慎墜落,把自己送進了ICU。

你以為的對孩子的小小“包容”,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在火鍋店潑湯毀容事件中,孩子剛開始偷拿女生手機玩,往火鍋裡吐口水,父母看到後並不制止,還一味的包容,最終,釀成大禍。

故意推倒待產孕婦、把地鐵站當遊樂場、孩子拿石頭劃壞別人的車子後車主反遭家長投訴、兩頑童臥室放鞭炮導致差點窒息死亡......

以上的種種血淋淋的事實,都是因為父母的無底線的包容導致。

每個人都會犯錯,孩子也一樣。當孩子犯了錯,作為家長不要一味的包容和偏袒孩子,一定要好好教育孩子,這樣就能幫助他們改正錯誤。

“小時偷針,大時偷金。”如果小時候犯了錯不教育,長大後,你想管也管不了。

復旦教授錢文忠,在演講中說到:

社會如果形成對孩子讓步的氛圍,以後的孩子是很可怕的,我們的未來是可怕的,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是接不住中國未來發展的重擔的......

最近,上海圖書館的新聞,令人三觀盡毀。

一位媽媽帶著5歲女兒在書店看書,一個10歲男孩跑來接近女孩,並大膽地勸說女生一起去男廁所。女孩不為所動,之後,男孩開始對女孩動手動腳:

掀開女孩裙子、脫其女褲、撫摸其下體;甚至誘騙女孩摸、舔他的下體......

媽媽聽完女孩的訴說,當場五雷轟頂,立刻去找對方家長理論。

然而,對方在監控錄像前,仍然包容自己的孩子,死不認賬地說:她是自願的。

不僅沒有道歉,還氣焰囂張,“包容”自己的孩子:我是上海本地人,不怕警察查。

“釋放孩子天性”,是教育最大的騙局。

每個孩子的心中都藏著一個惡魔,如果沒有約束和管教,一味的讓其釋放天性,只會讓孩子無視規則,缺乏最基本的敬畏之心。

你以為的對孩子的小小“包容”,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二、給孩子樹立規則,嚴格遵守規則是家庭教育最基本的要求

心理學家科胡特說:

一個功能良好的心理結構,最重要的來源是父母的人格。

江蘇無錫的一家火鍋店,大人都著位子上用餐,一個小孩在走道里跑來跑去,從這頭跑到那頭,又從那頭跑到這頭。

他的媽媽慢悠悠的跟在後面,沒有責罵,更沒有制止,也不告訴他規則,在外面不要亂跑。悲劇瞬間發生,在一處拐角處,孩子恰好撞上了端著一鍋烤魚的服務員。

孩子的額頭貼到滾燙的烤魚鍋上,多處被燙傷。

事後,孩子的父母在未經任何鑑定和法律程序的情況下,態度囂張地向其索取39萬賠償,把自己的孩子的責任甩的一乾二淨。

於是,越來越多的孩子無視規則,也越來越多的悲劇因此釀成。

反觀,郭德綱對兒子郭麒麟的教育方式,就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郭麒麟是名副其實的星二代、富二代。但他身上沒有絲毫驕縱的習氣,這都要源於郭德綱的教育方式。

小時候,郭德綱就給兒子立下了一堆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規矩:

在家裡絕對不能說髒話;家裡有外人時,要緊著外人先吃,在父親面前不蹺二郎腿......

在做客《魯豫有約》節目時,郭德綱就直言:

“師兄們來家裡吃飯,他必須站起來打招呼,打了招呼還不算,還得給師兄們端茶倒水;

師兄們跟著老爸坐著談話,他是小輩就必須站著聽,站著聽還不算,必須得安安靜靜;

吃飯的時候,什麼好東西,要先緊著師兄們吃,師兄們吃完了,才輪到他去吃。”

你以為的對孩子的小小“包容”,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在規則教育下長大的郭麒麟,從小就懂規矩,對人謙卑恭敬,處事低調,如今,在娛樂圈廣受歡迎。

《管教的勇氣》中說:

教育孩子,小時候要狠管,長大後給他翅膀。

奧巴馬是美國前總統,他也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奧巴馬對孩子的教育,堪稱美國精英教育的典範。

奧巴馬在兩個女兒,分別10歲和7歲時,就制定了九條家規,內容不復雜,但操作性強:

1、不能有無理的抱怨、爭吵或者惹人討厭的取笑。

2、一定要鋪床,不能只是看上去整潔而已。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衝麥片或倒牛奶,自己疊被子,自己設置鬧鐘,自己起床並穿衣服。

4、保持玩具房的乾淨。

5、幫父母分擔家務,每週1美元。

6、每逢生日或是聖誕節,沒有豪華的禮物和華麗的聚會。

7、每晚8點30分準時熄燈。

8、安排充實的課餘生活:瑪莉亞跳舞、排戲、彈鋼琴、打網球、玩橄欖球;薩莎練體操、彈鋼琴、打網球、跳踢踏舞。

9、不準追星。

你以為的對孩子的小小“包容”,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奧巴馬重視規則的養成,如今,兩個女兒都培養的非常優秀,大女兒瑪利亞正式已經進入哈佛大學,開始了她的大學生活。

我國古代就有《三字經》、《顏氏家訓》、《弟子規》等無數教子妙文,即便著注重經濟發展的今天,也不應該忘記。給孩子樹立規則,並讓孩子嚴格遵守,這樣孩子才能成為有教養的人。

就如郭德綱所說的:

“天下爹孃沒有不疼孩子的,你寵著孩子但是外面的人不全是他親爹,你把他罵夠了,他出去之後就沒人再罵他了,你說是你罵他好還是讓外人罵他好?還是得把他管好了,大了就知道好處了。”

你以為的對孩子的小小“包容”,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三、嚴格要求孩子,不是嚴厲對待孩子

嚴格要求孩子遵守規則,就像正面管教裡說的,可以用“溫和而堅定的方式”,但是不必要用嚴厲的方式、打罵的方式對待孩子。“嚴格”是指遵守或執行規定、規則時認真、不偏離原則。格就是事前的規則是恰當而明確的要求,一旦破格,即需懲罰,是對事不對人。而“嚴厲”一般指做錯事情後給予的厲害的、高層度的懲罰。當孩子表現不好時“嚴厲”通常表現為一種態度苛刻而不寬容、不姑息。嚴厲是對事又對人。周杰倫在《十二道鋒味》中曾講述他自己的經歷。他說小時候看到別的小朋友在外面玩他也想出去玩,但是媽媽不允許,媽媽告訴他必須要練琴。從4歲開始,周杰倫幾乎是沒有玩耍的童年的,他的童年裡只有鋼琴,還有媽媽嚴格的管教。所以他說“我很感謝媽媽,是她嚴格的教導讓我走到今天”。

你以為的對孩子的小小“包容”,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4歲的男孩壯壯,活潑好動,喜歡亂跑,有一次差一點被車撞倒,幸虧爸爸阻攔及時。

嚴格的爸爸對小壯制定了“交通安全規則”:以後放學一定要領著大人的手,這是必須要做的,過馬路的時候,要看來往車輛,慢行,不可以橫衝直撞,如果小壯不遵守這些規則,他將可能會被車撞倒,去醫院接受很疼痛的治療。

另一個女孩小麗也同樣遇到這件事情,沒想到遭到爸爸的嚴厲批評,爸爸當場發飆,朝孩子大喊“你再這樣橫衝直撞,看我回家怎麼收拾你!”小麗根本就不理解爸爸為什麼發脾氣,也不知道正確的做法是什麼。嚴格的意義,是通過制定規則,耐心向孩子陳述,排除一切干擾因素為孩子營造良好的發展條件,而絕非一場你(孩子)輸我(大人)贏的戰役!

四、孩子的未來藏在母親平時的言行裡

蘇赫姆林斯基說:

“每個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見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

養育孩子就像培育樹木,該施肥時施肥,該鬆土時鬆土,該剪掉樹枝的時候就要剪掉樹枝。

我國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莫言,在瑞典文學院的報告大廳演講時,講述了自己的母親。

有一次,莫言跟著母親去賣白菜,有意無意地多算了一位買白菜的老人一毛錢。算完錢,莫言就去了學校。

當莫言放學回家時,看到很少流淚的母親淚流滿面。母親並沒有責罵莫言,只是輕輕地說:“兒子,你讓娘丟了臉。”

雖然莫言的母親,只是一位家境貧寒的農村婦女,沒有學識,但是平凡的外表下內心藏著高貴的靈魂,即便再窮再苦,也不隨意縱容自己的孩子。

她像一座永恆的燈塔,照亮了孩子的人生航向。

在母親的影響下,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都秉承著謙遜平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最終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你以為的對孩子的小小“包容”,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喬治·華盛頓說:

“我一生中所有的成就都歸功於我從母親那兒得到的德、智、體的教育。”

胡適說: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媽媽是孩子的引路人,一言一行會像空氣一樣呼吸到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細節中,影響著孩子性格的養成和三觀的形成,從而影響著孩子未來的人生。

故而,鄭淵潔說:“孩子的成長,成也母親,敗也母親。

每個媽媽都想拼盡洪荒之力成就自己的孩子,但是很多媽媽卻因為糊里糊塗地包容,坑害了自己的孩子。

怎樣才能更好地成就孩子,秘密隱藏在媽媽們的日常的言行之中。所以,做一個好媽媽,首先要從審視和修正自己的言行開始,不隨意包容孩子,給孩子樹立規則意識,並嚴格執行。

共勉。

我是@月簾育兒關注我,獲得更多育兒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