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專題報告:中國先進製造業的機遇與挑戰

RCEP 釋放政策紅利,生效仍需時日

RCEP 提升東亞商品全球競爭力

2020年11月15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在經歷了長達 8 年的共 31 輪談判後終於落地, 是東亞經濟一體化建設近 20 年來最重要的成果。2019 年 RCEP 的 15 個成員國 總人口達 22.7 億,GDP 合計達 26 萬億美元,出口總額達 5.2 萬億美元,均佔全 球總量約 30%,是目前全球體量最大的自貿區。

RCEP 最早由東盟 10 國發起,至本次簽訂時成員國包含亞太 15 國,分別是 澳大利亞、文萊、柬埔寨、中國、印度尼西亞、日本、老撾、馬來西亞、緬甸、 新西蘭、菲律賓、新加坡、韓國、泰國、以及越南。其中,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是 上游資源出口強國,日本和韓國擅於中間零部件加工,中國則在下游製造組裝方 面優勢顯著,而東盟十國則具備較高的勞動力性價比和消費市場增長潛力。RCEP 的簽署將促使亞太區域經貿一體化進程大幅提速,如果中歐貿易協定也能順利完 成簽署,中國打造“國際大循環”的目標將得到更有力的支持。

如野村東方國際證券策略團隊在報告《RCEP 的短期與遠期紅利》(2020 年 11 月 17 日)中分析的,從短期發展的角度來看,考慮到 RCEP 的 15 國合 計佔據全球約三分之一的消費市場,且涵蓋了從原材料、精密中間部件、到制 造業總裝和具有性價比的勞動力的各類國家,擁有極強的互補性,RCEP 對關 稅的減免將使得生產成本顯著降低,並因此推動東亞商品的全球競爭力得到進 一步的提高。

近年來,由於中國國內的產業結構正處於轉型與升級階段,在如紡織、裝備 製造等行業已經出現勞動密集型產線向東盟國轉移的現象。而在先進製造行業 (如半導體、電子器械、工業機器人等),由於中國的技術起步較晚,國產替代依 舊處於發展階段,對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精密中間部件仍有較大的依賴性。就此而 言,RCEP 的減稅政策也將使得相關領域的中國企業經營成本得到降低。

從長遠角度來看,RCEP 或能以中國全球領先的貿易量進行擔保,對人民幣 國際化的進程與一帶一路建設產生推動,並逐漸成為構建“雙循環”政策的基石。 根據 SWIFT 數據,截止 2020 年 9 月,人民幣的國際支付比例仍只有 1.97%, 較美元的 38.45%存在巨大差距。2020 年以來,全球貿易受疫情影響下滑明顯, 再加上美元走弱等因素的影響,美元在國際支付市場的份額出現了較大的下降。 而中國作為最先走出疫情影響且出口快速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人民幣的市場份額 已有一定上升。在此背景下,如果 RCEP 能進一步提高中國在亞太地區貿易額的 佔比,或將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並對市場開放及資本市場建設產生積極的推 動作用。

RCEP 從簽訂到執行需至少 9 個成員國批准

根據 RCEP 的規定,協定生效需 15 個成員中至少 9 個成員批准,其中至少 包括 6 個東盟成員國與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五國中的 3 國。雖 然協定已經簽署,但接下來 RCEP 各成員還需要各自履行國內法律審批程序,之 後 RCEP 才能正式生效實施。整體來看,預計各國政府還需要數月時間才能完成 各自國內批准,屆時 RCEP 才會正式生效,全部關稅承諾落地則需近 20 年。

中日貿易震盪持穩,機電產品排名前列

中日貿易額與貿易逆差短期持穩

日本是全球第四大商品進口國及第五大商品出口國

世界貿易組織(WTO)於 2020 年 7 月 31 日發佈了新一期的《世界貿易數 據回顧 2020》,對世界主要國家的進出口金額進行了梳理。根據該報告,2019 年全球各國商品總出口額約為 18.89 萬億美元(同比下滑 2.98%),總進口額約 為 19.24 萬億美元(同比下滑 2.90%),貿易總額約為 38.13 萬億美元。

2019 年日本是全球第五大商品出口國,出口商品總金額約為 7055.28 億美 元(同比下滑 4.42%),約佔世界商品出口總金額的 3.74%;同時也是全球第四 大商品進口國,進口商品總金額約為 7207.38 億美元(同比下滑約 3.71%),約 佔世界商品總進口金額的 3.75%。

RCEP專題報告:中國先進製造業的機遇與挑戰

日本長期處於貿易逆差狀態

長期來看,日本的進出口總額變化基本窄幅震盪。2009 年因金融危機影 響,日本進出口總額下滑約 26.67%至 11326.8 億美元,但隨後在 2010 年就迅 速反彈,增長 29.24%至 14638.24 億美元。在過去的十年間,受國際貿易的波 動影響,日本貿易總額有起有伏,近年來逐漸回升,2019 年為 14265.18 億美 元,較 2018 年下滑約 4.04%。2020 年 1-8 月,受疫情影響,日本實現進出口 總額約 8154.61 億美元,同比降低 13.74%。

RCEP專題報告:中國先進製造業的機遇與挑戰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進口國之一,日本在過去十年間基本處於貿易逆差 狀態,僅在 2016-2017 年實現小幅順差。2019 年日本的出口額與進口額雙雙下 滑,但出口額下滑幅度超過進口額,導致逆差小幅度擴大至 153.92 億美元。

2020 年在疫情影響下,貿易逆差態勢得到了延續且進一步擴大,前 8 個月 累計逆差已達到了 185.29 億美元,超過 2019 年全年的逆差額。根據目前的趨 勢來看,2020 年日本的貿易逆差可能會較 2019 年明顯擴大。

RCEP專題報告:中國先進製造業的機遇與挑戰

中美是日本最主要的兩大出口目的國

分地區及國別來看,日本商品最主要的出口目的國是美國與中國。2019 年 日本對美國與中國的出口金額分別為 15.25 萬億日元及 14.68 萬億日元。由於 2019 年對中國地區的出口金額下滑了 7.65%,而美國地區僅下滑 1.39%,因此 美國反超中國,當年成為了日本最大的商品出口目的國。

從佔比上來看,2019 年美國與中國分別佔日本出口總金額的 19.83%與 19.08%,遙遙領先於緊隨其後的其他經濟體。

RCEP專題報告:中國先進製造業的機遇與挑戰

RCEP專題報告:中國先進製造業的機遇與挑戰

中國是日本最大的進口來源國

從進口角度來看,中國是日本最主要的進口商品來源國。雖然 2019 年來自 中國的進口金額同比下滑了約 3.86%,但依舊達到 18.45 萬億日元,佔日本進 口總額的 23.48%,位居第一。來自美國的進口金額約為 8.64 萬億日元,較 2018 年下滑約 4.16%,佔比約為 10.99%,位列第二。

由於其特殊的地理條件,日本長期需要進口大量化石能源來滿足國內的需 求,因而沙特阿拉伯、阿聯酋等主要石油出產國也是日本主要的進口來源國之 一。

RCEP專題報告:中國先進製造業的機遇與挑戰

RCEP專題報告:中國先進製造業的機遇與挑戰

中日貿易總額震盪持穩,日本對華貿易逆差先升後降

根據日本財務省的數據,2009 年-2015 年期間中日貿易總額整體呈上行趨 勢,2015 年達到 32.65 萬億日元。2015 年至今,中日貿易總額呈現震盪持穩 的態勢,雖然在 2018 年進一步上升至 35.09 萬億日元,但 2019 年又下滑至 33.14 萬億日元。

2019 年末以來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各國貿易都受到了一定的衝擊。2020 年 1-9 月中日雙邊貿易總額為 23.39 萬億日元,同比下滑約 4.03%。

RCEP專題報告:中國先進製造業的機遇與挑戰

在 2010-2015 年期間,日本對華貿易逆差持續擴大,至 2015 年達到了約 6.21 萬億日元的高位,該數字在 2016-2018 年期間有所收窄,2018 年末縮窄 至約 3.30 萬億日元,2019 年又略有回升至 3.77 萬億日元。

2020 年 1-9 月日本對華貿易逆差約為 1.98 萬億日元,同比縮窄約 36%, 可能部分由中國機械行業需求復甦,疊加半導體等電子產品需求旺盛所導致。

RCEP專題報告:中國先進製造業的機遇與挑戰

中國是日本主要出口目的國,機電產品佔比較高

日本是全球主要的運輸設備、精密機械及電子產品生產及出口國,擁有豐 田、本田、日產、發那科、安川電機、村田、基恩士、松下、索尼、日立、三 菱等眾多世界知名品牌,產業涵蓋汽車、半導體、工業機器人、電氣設備等眾 多行業,是先進製造行業中無法避開的關鍵一環。

全球範圍來看,2019 年日本最大的出口品項是運輸設備(含軌道車輛、機 動車、機動車零件、摩托車、自行車、航空飛機、船舶等),佔其總出口金額的23.55%;一般機械(含發動機、農業機械、辦公設備、金屬加工機械、紡織機 械、縫紉機、印刷機、建築機械等)位居第二,佔比約為 19.66%;電氣機器 (含電力機器、電路等機器、電氣測量機器、電線電纜、絕緣子、影像機器、 音響設備等)位居第三,佔比約為 17.17%。

從對中國的出口品項來看,佔比排名第一的是一般機械(23.13%),第二 名是電氣機器(20.70%),第三名是化學制品(17.32%),都是日本技術實力較 強、中國國產替代尚處於發展過程中的領域。相對而言,中國在運輸設備方面 擁有較強的自主生產能力,在全球方面也具備一定優勢,因此日本運輸設備 (10.26%)對中國的出口額佔比排名較低,位於第五位。

RCEP專題報告:中國先進製造業的機遇與挑戰

日本機電產品出口中國佔比大多超過 20%以上

由於中國在精密製造、半導體、機器人等領域發展滯後,各相關行業大量 設備、儀器、關鍵零部件還需要進口,因此是日本相關產品的主要出口目的國 之一。在電氣機器及其子項(電力機器、電路等機器、電氣測量機器等)、半導 體等電子部品、半導體設備等多個領域,對中國的出口金額佔比均位居首位, 且都超過 20%,是日本在許多領域的最大出口目的國。

2019 年日本對中國的出口金額約佔其總出口金額的 19.08%。按各類商品 對中國出口金額佔該商品日本總出口金額的比例來看,排名第一的是紡織機械 (包括捻線機、擠壓機、梳理機、加工機械、紡紗機、織布機、染色機等),佔 比達到了 51.68%,主要由於中國的紡織工業在自動化與智能化領域還處於追趕 階段;排名第二的是半導體設備等,佔比約為 36.50%;排名第三的是有機化學 品(含二甲苯、內酯與內酰胺、對苯二甲酸等),佔比約為 35.81%。

RCEP專題報告:中國先進製造業的機遇與挑戰

日本電子工業自 2013 年起轉為貿易逆差

日本地理狹長,常年內需不足,關鍵資源嚴重依賴進口。然而,汽車、機 械、電子等日本製造商品源源不斷地走向世界,使其成為製造業的“出口大 國”。

日本電子工業進出口在 2013 年後轉為逆差,2019 年電子工業出口佔日本 總出口金額比重達 12.3%。在靠近民用、產業端的領域,一方面由於日本綜合 型家電/產業機器廠商對市場需求變化的戰略應對不及時,另一方面,終端製造 屬於勞動力密集產業,使日本本土生產逐漸失去競爭力;而靠近電子零部件/設 備端的產業貢獻則較為穩定。

基於日本財務省的貿易統計,我們按時間序列採集了日本電子工業的分類 別產值及進出口額。日本電子工業涵蓋了:1)民生用電子機器:電視機、攝像 機、電子相機、車用導航/音響、助聽器等;2)產業用電子機器:通信機器、 PC/信息終端、電子應用裝置、電力計測器、事務用機械等;3)電子零部件/設 備:電子零部件(被動元件、被動元件以外的其他元器件)、電子設備(電子 管、半導體素子、集成電路、液晶裝置)、以及機械部分品。

我們首先觀察了日本電子工業的進出口額動態,圖表 13 顯示 2013 年後日 本電子工業進出口轉為逆差。分品類來看:1)民生用電子機器在 2009 年金融 危機之後,以映像音響類(視聽類)機器為主的出口額銳減,至今維持小額逆 差狀態;2)主要由於智能手機等無線通信機器以及 PC/信息終端的進口額不斷 擴大,產業用電子機器從 2005 年出現逆差並呈現擴大趨勢;3)在電子零部件/ 設備、機器部分品端,2009 年金融危機之後順差有所下降,但近年來整體維持 平穩水平。僅靠電子零部件/設備的競爭力難以逆轉全產業的貿易逆差。

我們推測,日本電子產業轉折點發生在 2009 年前後,韓國、中國臺灣、中 國大陸的 OEM 廠商在家電及消費類電子產品領域迅速崛起,日本民用、產業用 等綜合型家電/產業機器廠商的高端品戰略不再有效。因此,在全球金融危機後 的 2010 年,日本的主流廠商開始對原有的業務模式進行改革(工廠遷移至海 外、調整低收益部門結構等),導致了 2009 年後民用、產業用機器的持續貿易逆差。而被動元件及其他元器件(連接器、電子迴路基板、變換部品等)、電子 設備以及機械部分品在 2013 年以後的貿易順差格局較為穩定。

RCEP專題報告:中國先進製造業的機遇與挑戰

日本電子產品出口的中國佔比大多超過 20%

我們比較了日本財務省公佈的對中國進出口額,尤其是基於日本電子情報 技術產業協會(JEITA)關於日本電子工業的 163 項細分類別,發現 2019 年享 有貿易順差的日本前五項細分類別(圖表 14)是:1)電子設備-集成電路-存儲 器 4526 億日元;2)電子零部件-被動元件-多層陶瓷電容 1313 億日元;3)電 子零部件-連接器(迴路基板除外)661 億日元;4)電子設備-集成電路-其他類 486 億日元;5)機器部分品-集成電路零件 384 億日元。

同時,我們比較了 2019 年日本電子工業出口順差前 10 位產品的中國依存 度,發現除集成電路-其他類以外,中國佔該細分類別的日本總出口比值均高於 對華出口佔日本出口總額 19.08%的平均水平。其中,集成電路-存儲器、多層 陶瓷電容(MLCC)、微型開關佔比最高,分別為 42%、30%、29%。因此,整 體而言,日本在電子工業領域對中國的出口依存性較大。

RCEP專題報告:中國先進製造業的機遇與挑戰

2019 年日本的貿易逆差前五項細分類別(圖表 15)是:1)產業用電子機 器-無線通信機器-移動電話 14443 億日元;2)產業用電子機器-無線通信機器送信、收信、變換、再生裝置 3770 億日元;3)民生用電子機器-影像機器-液 晶彩電 1489 億日元;4)電子設備-半導體素子-光電性半導體設備(光電池設 備)1191 億日元;5)電子零部件-變換零部件-頭戴耳機 918 億日元。

在靠近民用(液晶電視、頭戴耳機、攝像機、照相機、錄像機等)、產業端 (移動電話、無線通信機器/零件、光電池等)的領域,一方面由於日本綜合型家 電/產業機器廠商對市場需求變化的戰略應對不及時,另一方面,終端製造屬於 勞動力密集產業,中國相關產業的迅速崛起,使日本本土生產逐漸失去成本競 爭力。

RCEP專題報告:中國先進製造業的機遇與挑戰

日本機械/設備出口中國佔比大多超過 21%

根據日本 2019 年部分主要機械/設備的出口地區來看,電氣設備、半導體 設備、半導體等電子部件、電氣測量機器、電路等機械、紡織機械、電力機械 的第一齣口目的國均為中國,且這 7 大機械/設備出口中國佔比均超過 21%。一 般機械出口中國位於美國之後,但兩國的佔比僅相差 1.48 個百分點。

RCEP專題報告:中國先進製造業的機遇與挑戰

中日 RCEP 協議對國內先進製造業影響的分析

RCEP 協定無論對東盟乃至全球貿易均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總體來看, RCEP 的簽訂短期有望提升東亞商品全球競爭力的提升,長期助力中國“一帶 一路”突圍。而關於進口關稅降低對我國先進製造業的影響,從《中國對日本 關稅承諾表》以及《日本關稅承諾表》的角度,由於日本對大部分商品進口關 稅為零,我們分析認為降低關稅對國內先進製造業競爭格局影響不大。但對於 部分關稅遞減的領域,國內優勢商品開拓海外市場的難度或相應減少。

電子元器件行業影響分析

中國主要電子元器件進口基準稅率為 0%,不受影響

我們認為,2019 年日本電子工業出口順差前 10 位的細分類別屬於電子領 域中日本對中國的出口依賴度較大的部件品類。也就是說,如果中國對日本有 關稅遞降承諾,中國本土產品的成本優勢可能會被削弱,日本對中國的出口或 進一步擴大。

中日雙邊貿易中,日本對中國維持較大出口順差的電子元器件有存儲器 (詳見後文半導體芯片部分)及多層陶瓷電容(MLCC)。在 MLCC 領域,近年 來對中國出口的順差逐漸擴大,且對中國出口的金額/數量佔日本全球出口比重 也有逐漸上升的趨勢。如我們在報告《MLCC 貨期延長,產品漲價》(2020 年 4 月 8 日)中分析的,MLCC 產業龍頭集中在日本(日本廠商全球市佔率超過 50%),典型企業有村田製作所、太陽誘電、TDK、京瓷等,而且諸如全球龍頭 村田製作所 70-80%的產能都集中在日本。相反,中國 MLCC 產業的國產化率 極低,國內龍頭廠商合計全球市佔率不足 5%,國產替代道阻且長。

RCEP專題報告:中國先進製造業的機遇與挑戰

RCEP專題報告:中國先進製造業的機遇與挑戰

然而,實際比對了以上日本出口順差前 10 位的部件品類的稅率後,我們發 現其關稅基準稅率均為 0%。因此,在中日雙邊貿易中,以上主要品類的未來價 格競爭格局基本不受 RCEP 的影響,主要還是依託行業自身的發展和技術競爭 力。

日本主要電子元器件進口基準進口稅率為 0%,不受影響

目前,日本從海外(包括中國)進口電容、電阻、印刷電路、晶體管等產 品的基準進口稅率為 0%。根據 RCEP 日本關稅承諾表,此後 20 年內也將維持 零關稅的政策,因此 RCEP 協議簽訂對我國相關產品出口沒有進一步影響。從 國際市場看,由於日系廠商在尖端高容量產品、材料粉末技術、產能規模上領 先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廠商,日系廠商佔據了較大的全球市場份額。目前,中國 MLCC 等電子元器件行業的國產替代還處於起步階段,未來更多還是先滿足本 土市場需求。

半導體產業鏈影響分析

半導體材料:大硅片硅棒進口稅率第 1 年從 4%降為 0%,影響不大

半導體制造材料主要包括硅片、電子氣體、光掩膜、光刻膠配套化學品、 拋光材料、光刻膠、溼法化學品與濺射靶材等,其中半導體硅片是最核心的半 導體材料。如我們在報告《中國半導體硅片:小荷已露尖尖角》(2020 年 5 月 21 日)所分析的,日本在半導體材料領域擁有壟斷性優勢。我國半導體硅片國 產化率僅為個位數。

目前,全球主要的半導體硅片供應商包括日本信越化學(Shin-Estu)、日本 勝高(SUMCO)、德國世創(Siltronic)、韓國 SK Siltron 以及中國臺灣的環球晶 圓(Global Wafer),其他小規模供應商包括法國索特克(Soitec)、中國臺灣合晶科技、中國滬硅產業等公司。

硅片行業具有高壟斷性,全球一半以上的集成電路用單晶硅片產能集中在 日本,尤其是隨著尺寸越大、純度越高,壟斷情況就越嚴重。例如,作為特殊 硅基材料的 SOI 硅片生產工藝複雜、成本高、而且應用領域專業,全球範圍內 僅有 Soitec、信越化學、環球晶圓、SUMCO 和滬硅產業集團等少數企業有生 產能力。通過多年的技術積累和規模效應,行業龍頭企業已經建立了較高的行 業壁壘。其中,信越化學、SUMCO、世創、SK Siltron 牢牢佔據第一梯隊的位 置,2019 年前五大硅片供應商的市佔率為 89.7%(第六大廠商索特克營收增長 導致前五大廠的整體市佔率較 2018 年下滑近 0.4 個百分點)。

RCEP專題報告:中國先進製造業的機遇與挑戰

光刻膠方面,日本四巨頭東京應化、JSR(《日本 JSR:全球 ArF 光刻膠龍 頭》,2020 年 10 月 30 日)、住友化學(《住友化學受疫情影響分析》,2020 年 7 月 3 日)與富士膠片合計佔據全球市場份額的 60%。我國生產能力主要集中 於中低端產品,高端產品仍需大量進口。其中,適用於 6 英寸硅片的光刻膠自 給率約為 20%,適用於 8 英寸硅片的 KrF 光刻膠的自給率不足 5%,而適用於 12 寸硅片的 ArF 光刻膠基本依靠進口。ArF 高端光刻膠產品的生產在國內仍處 於空白階段。

目前我國從日本進口硅片材料的基準進口稅率分 3 檔:

- 對於經摻雜用於電子工業的直徑在 30 釐米及以上的單晶硅棒的基準進 口稅率為 4%,將在第一年降為 0%;

- 直徑在 7.5 釐米-30 釐米的硅片進口關稅為 4%,不在降稅清單中;

- 直徑在 7.5 釐米-15.24 釐米的硅片進口關稅為 0%,將繼續保持零關稅。

目前,直徑為 20 釐米(8 英寸)與 30 釐米(12 英寸)尺寸的硅片合計佔 近 90%的市場份額,且半導體硅片發展方向為大型化。更為關鍵的是,我國半 導體硅片國產化率僅為個位數,進口關稅變化對行業競爭格局影響不大。

目前,日本從海外(包括中國)進口硅片、硅棒等產品的基準進口稅率為 0%;根據 RCEP 日本關稅承諾表,此後 20 年內也將維持免除關稅的政策。因 此,RCEP 協議簽訂對我國相關產品出口沒有進一步影響。近年來,國內已經 出現了一批半導體硅片企業,在 8 英寸硅片方面已具備一定實力,但在 12 英寸 大硅片方面尚有待追趕,整體國產化率還處於較低的水平,未來更多精力還是 在於滿足本土市場需求。

半導體設備:基準進口稅率為 0%,不受影響

目前我國半導體設備國產化水平較低,綜合國產化率為 18.8%,而其中集 成電路製造設備的國產化率更低。

RCEP專題報告:中國先進製造業的機遇與挑戰

目前我國從日本進口半導體設備/電子硅片製造設備的關稅為 0%。由於目 前我國半導體硅片國產化較低,對外依存度較高,RCEP 對半導體設備行業沒 有影響。

日本對進口半導體設備的關稅現在為 0%,根據 RCEP 的關稅承諾表,之 後 20 年也將保持零稅率,因此對中國相關產品的出口並不會造成影響。當下中 國半導體設備還主要依賴進口,國產替代率較低。但在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的政 策支持下,部分設備,如集成電路 12 英寸、14 納米制程的部分主要工藝設備 (介質刻蝕機、PVD、立式氧化爐、CMP、清洗機等)已實現量產,且有部分 產品已進入國際供應鏈。

半導體芯片:基準進口稅率為 0%,不受影響

目前我國半導體芯片國產化水平較低,大部分細分市場的國產化仍處於空 白階段。

在中日雙邊貿易中,日本對中國維持最大出口順差的是集成電路-存儲器領 域,包括非實裝用、RAM(DRAM、其他類)和 ROM(NAND、其他類)。 2018 年日本這部分產品對中國的貿易順差達到巔峰,而其對中國的出口金額/數 量佔全球出口比重也均在 2017 年觸頂後回落。

存儲器產業龍頭目前集中在韓國、歐美,日本主流 NAND 閃存廠商鎧俠 (Kioxia,原名為“東芝存儲公司”)的市佔率約為 19%;而 DRAM 廠商中幾 乎看不到日本公司的名字。不論是 DRAM 還是 NAND,中國市場規模龐大,但 國內存儲芯片仍嚴重依賴進口。中國 DRAM 領域的國產龍頭有合肥長鑫、福建 晉華等,NAND 領域龍頭有長江存儲,但國產化率極低,三大國產存儲企業產 能的全球佔比微乎其微。

RCEP專題報告:中國先進製造業的機遇與挑戰

RCEP專題報告:中國先進製造業的機遇與挑戰

RCEP專題報告:中國先進製造業的機遇與挑戰

目前我國半導體從日本進口關稅稅率為 0%,且大部分細分市場國產化率為 0%。由於目前我國半導體芯片國產化較低,對外依存度較高,RCEP 對半導體 芯片行業沒有影響。

半導體芯片方面,日本也同樣執行零關稅,根據 RCEP 協議此後 20 年也 沒有變化,因而不會對中國相關產品的出口產生影響。目前中國半導體芯片國 產化率相對較低,且產能也有待提高,因而或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實現出口。

光伏產業鏈影響分析

光伏電池:基準進口稅率為 0%,不受影響

如我們在報告《光伏內外需求共振,龍頭乘勢而上》(2020 年 3 月 13 日) 所分析的,中國現已發展成為光伏強國,新增裝機量連續 7 年位居全球首位, 並實現了產品出口海外,國際競爭力繼續鞏固和增強,確立了全球領先地位。 目前,由於目前我國太陽能電池從日本進口稅率為 0%,RCEP 對光伏電池行業 沒有影響。

光伏硅料:進口主要來自德韓,稅率第 1 年從 4%降為 0%,影響不大

中國光伏產業鏈各環節產量在全球市場份額多超過 65%,目前僅硅料環節 有近 30%左右的進口比例。多晶硅是光伏產業鏈上游最重要的原料,其生產本 質是化工生產過程,具有技術要求高、投資強度大、能耗高的特點。多晶硅料 行業呈現寡頭競爭格局,龍頭先發優勢明顯。從中國硅料進口區域來看,來自 德國和韓國兩國的進口占比達到 65%。因此,即使從日本進口硅棒從 4%的稅 率降低為 0%,對光伏硅料影響應該也不大。

光伏方面,不論是太陽能電池,還是硅料方面,日本的進口關稅基準稅率 都是 0%,RCEP 框架時間應該會繼續保持零關稅。中國是光伏大國,在全球供 應鏈各環節均佔有較高的市場份額。例如,隆基股份早在 2016 年就進入了日本 市場,2020 年 3 月還與信越化學簽訂摻鎵技術專利許可。在零關稅的幫助下, 國產光伏產品海外擴張的腳步或得到進一步的加速。

鋰離子電池產業鏈影響分析

鋰電池:進口基準稅率目前為 12%,不在降稅清單中,不受影響

全球來看,日本鋰離子電池製造產業發展最早也最完善,形成了從四大材 料、電芯、電機、電控、熱管理系統及電路系統、鋰電設備、到電動車的全產 業鏈佈局,並具備全球競爭優勢。隨著產能的全球配置以及其他國家鋰電技術 的進步,中國(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力神等)和韓國(LG Chem、 SDI、SK 等)在全球鋰電市場上快速崛起,市場佔有率不斷提升。

RCEP專題報告:中國先進製造業的機遇與挑戰

RCEP專題報告:中國先進製造業的機遇與挑戰

目前中國從日本進口鋰離子蓄電池的基準進口稅率為 12%,該產品暫不考 慮降低稅率。且目前我國鋰離子電池已形成全球競爭力,RCEP 文件對鋰電池 行業沒有影響。

日本從海外(包括中國)進口鋰離子電池的基準進口稅率目前為 0%,根據 RCEP 日本關稅承諾表,此後 20 年內也將維持免除關稅的政策。因此 RCEP 協議簽訂應該對我國鋰電池產品出口沒有進一步影響。目前,中國鋰離子電池 已具備全球競爭力,日本車企也已經與中國鋰電企業展開合作。例如,2019 年 11 月豐田汽車宣佈與比亞迪汽車(BYD)成立一家合資公司,共同研發電動汽 車產品。未來中國的鋰電池產品有望持續走向海外。

電池隔膜:已國產化,稅率第 16 年從 6.5%遞降為 0%,影響較小

鋰離子電池隔膜行業是高性能膜材料行業的一個分支。鋰離子電池的主要 材料包括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和隔膜。在鋰電池的結構中,隔膜是關 鍵的內層組件之一,主要作用是使電池的正、負極分隔開來,防止兩極接觸而 短路,達到阻隔電流傳導、防止電池過熱的功能。材料、厚度和微孔數量等特 性都會影響鋰離子穿過隔膜的速度,進而影響到電池的放電倍率、循環壽命等 性能。市場上通用的隔膜材料為聚烯烴隔膜材料:聚乙烯(PE)、聚丙烯 (PP)。目前市場化的鋰離子電池隔膜材料主要有 PE 單層、PE 多層、PP 單層 和 PP-PE-PP 三層。

國內市場主要以國產隔膜為主。幹法隔膜領域的國內主要生產商有星源材 質、惠強能源、中興新材、滄州明珠等,2019 年市佔率分別為 28%、22%、 12%、9%,CR4 進一步提升至 71%。

RCEP專題報告:中國先進製造業的機遇與挑戰

在溼法隔膜領域,國內的主要生產商有上海恩捷、蘇州捷力、中材中鋰、 星源材質等,2019 年市佔率分別為 43%、12%、12%、8%,CR4 達 75%。隨 著恩捷股份在 2020 年 3 月完成了對蘇州捷力的收購,恩捷股份的市佔率在一季度迅速提高至 61%,國內溼法隔膜的競爭格局逐漸呈現出一家獨大的趨勢。

RCEP專題報告:中國先進製造業的機遇與挑戰

目前我國從日本進口乙烯聚合物制電池隔膜的基準進口稅率為 6.5%,未來 將 RCEP 第 16 年降低為 0。我國從日本進口丙烯聚合物制電池隔膜的基準稅率 為 6.5%,不在本次降稅清單。由於我國鋰電池隔膜行業基本已實現國產化,關 稅率對鋰電隔膜行業影響較小。

日本對電池隔膜的進口基準關稅率為 4.8%,根據 RCEP 協定,將在 11 年 內逐步降低至 0%,關稅的降低將有利於我國企業相關產品的出口。目前,國內 鋰電隔膜企業已經逐步發展,基本實現國產化,龍頭企業已經開始逐步拓展海 外市場,並與日本相關企業進行合作。例如,恩捷股份在 2019 年與日本帝人在 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離子電池用途的溶劑型塗布隔離膜領域開展合作,並獲取了 後者所持有的 PVDF 溶劑型塗布材料、相分離法塗布生產工藝等相關專利授 權。隨著關稅的減少,我們相信未來中國企業拓展海外市場的難度也將相應減 少。

工業機器人產業鏈影響分析

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本地化生產,稅率遞降影響不大

如我們在報告《工業機器人國際比較研究:尋找中國的發那科》(2020 年 10 月 24 日)所分析的,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在高端應用領域(諸如汽車制 造、3C 電子等)的需求仍主要依賴進口,而在對製造成本敏感的中低端應用領 域(諸如化工、金屬製造等),國產化率已達 60-70%。與零部件相比,機器人 本體的技術難度相對較低,但高端應用市場依舊被“四大家族”(發那科、 ABB、KUKA 和安川)壟斷。根據 MIR 的中國工業機器人廠商出貨量數據, 2019 年“四大家族”在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的市佔率合計將近 40%,分別是發 那科(12%)、ABB(11%)、KUKA(8%)和安川(8%);而國內廠商的出貨 量市佔率前四位分別為埃斯頓(8%)、匯川技術(6%)、眾為興(6%)和臺達 (6%)。

RCEP專題報告:中國先進製造業的機遇與挑戰

RCEP專題報告:中國先進製造業的機遇與挑戰

RCEP專題報告:中國先進製造業的機遇與挑戰

我國從日本進口工業機器人的基準進口稅率按產品有 4 檔:

- 對於噴塗機器人或集成電路工廠專用的自動搬運機器人,基準進口稅率 為 0%;

- 對於電阻焊機器人或電弧焊機器人,基準進口稅率為 10%,不在 RCEP 降稅清單中;

- 對於激光焊接機器人,進口基準稅率為 8%,計劃在第 21 年降低為 0%。

- 對於非集成電路工廠專用的搬運機器人,基準進口稅率為 5%,計劃在 第 16 年降低為 0%。

總體來看,RCEP 協議將對激光焊接機器人和搬運機器人行業造成一定的 影響。但需要指出的是,機器人行業“四大家族”在中國國內基本均已設廠, 且大部分機型已本地化生產。並且,國產品牌相較進口品牌價格便宜 30%左 右,總體上受協議影響較小。

日本在工業機器人方面的基準進口稅率為 0%,在 RCEP 協議下之後 20 年 內也會保持在 0%,對國內相關產品的出口並沒有影響。整體來看,考慮到日本 是“工業機器人王國”,日本在這方面的低關稅對中國企業產品出口或無實質幫 助。

減速器:國產化率低,稅率變化對主機廠/減速器廠商影響不大

大量應用在關節型機器人上的減速器主要有兩類:RV 減速器和諧波減速 器。一般將 RV 減速器放置在機座、大臂、肩部等重負載的位置,即主要用於 20 公斤以上的機器人關節;而將諧波減速器放置在小臂、腕部或手部,即 20 公斤以下機器人關節。諧波傳動隨著使用時間增長,運動精度會顯著降低,而 RV 減速機疲勞強度高、壽命長,價格也一般為諧波減速器的 2 倍。

由於工業機器人用精密減速器在精度、速度、耐久性等方面對於製作工藝 有極高的要求,目前中國的工業機器人減速器市場依舊由外資主導,國內廠商 技術水平仍有較大差距。日本的納博特斯克、哈默納科分別是 RV 減速器、諧 波減速器的全球龍頭,佔據全球工業機器人減速器行業 75%左右的市場份額。 國內市場方面,目前納博特斯克、哈默納科、住友、新寶等國外減速器企業佔 據國內機器人減速器市場 70%以上的份額,國產化率不足 30%但逐漸呈現上升 趨勢。其中諧波減速器方面,蘇州綠的產品在國產機器人諧波減速器市場的市 佔率超過 60%,是國產諧波減速器的龍頭;RV 減速器方面,國內已出現了南 通振康、雙環傳動、秦川機床、中大力德等一批實現批量銷售的企業。

RCEP專題報告:中國先進製造業的機遇與挑戰

目前我國進口日本齒輪減速器的基準進口稅率為 8%,其中行星齒輪減速器 不在 RCEP 減稅清單中。由於全球前十大機器人本體大部分都選用日本納博特 斯克的 RV 減速器(Nabtesco:全球精密減速機龍頭,2020 年 8 月 24 日),關 稅稅率的變化對國內外主機廠的影響基本一致。對於減速器廠商而言,國產減 速器比進口品牌便宜 30%左右,但價格並非主機廠選擇供應商的核心指標,而 是更多注重減速器全生命週期產品的穩定性與可靠性。此外,日本納博特斯克 及哈默納科均不採用價格戰為主的競爭方式與國內競爭,國內廠商技術水平與 外資比仍有較大差距。工業減速器市場國產化任重道遠,稅率變化或對減速器 廠商競爭格局影響不大。

根據日本關稅承諾表,日本在減速器方面的基準進口稅率目前為 0%,並在 之後 20 年也會維持在同一水平。減速器方面,雖然國內企業市佔率還較低,但 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目前國內龍頭企業已經逐漸開始向海外龍頭企業供貨, 如綠地諧波已經實現對全球知名的機器人廠商 universal robots 的出口銷售。在零關稅的幫助下,此後國內相關企業打入日本機器人行業,或具備成為其供應 商的可能性。

中長期關注中國產業升級機會

在內循環為主,雙循環為輔的政策方向之下,我們建議投資者關注“能源 及材料自主可控”、“產業鏈關鍵領域國產替代”、“高端消費迴流”和“信息技 術升級”所帶來的產業升級機會。在上述機會中,考慮到產業政策的制定和當 前行業的發展,我們認為投資者可考慮優先加強對確定性相對較高且政策制定 較早也較完善的科技領域的佈局。

當前,以半導體芯片為代表的“核心技術”競爭成為大國科技競爭的制高 點。目前中國在先進製造業領域如光伏、新能源汽車鋰電池領域已經建立領先 優勢,但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及工業機器人市場,半導體/工業機器人產 業仍主要依賴於進口。面對中美關係的反覆變化,疊加新冠疫情在海外蔓延帶 來的對供需的影響,中國先進製造業的自主可控及新基建或成為投資主線。

RCEP 的簽訂短期有望提升東亞商品全球競爭力的提升,長期助力中國 “一帶一路”突圍。而關於進口關稅降低對我國先進製造業的影響,從中國對 日本關稅承諾表的角度,由於日本對大部分商品進口關稅為零,我們分析認為 降低關稅對國內先進製造業競爭格局影響不大。對於部分關稅遞減的領域,國 內優勢商品開拓海外市場的難度或相應減少。

……

(報告觀點屬於原作者,僅供參考。報告來源:野村東方國際證券)

如需完整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官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