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樸的農民,想盡辦法生存卻被他人說成了不老實


一直以來很想寫點敘事的文章,但總是不知道該寫些什麼,我們是一個農民的兒子,出生在東北的農村,那麼今天就先從農民開始寫一篇文章。


淳樸的農民,想盡辦法生存卻被他人說成了不老實


農村一直以來被冠以落後之名,不管是交通還是經濟都不能與城市媲美,而農民更比不上城市裡面的人群,不管是素質還是修養,但是人性的真相是這樣嗎?

農民進城務工的經濟政策是在1982年開始放開的,從此民工潮就開始湧向城市。我的父母是農村教師,一直沒有離開過農村,我也體會不到那種從小父母進城打工不在身邊的孤獨,現在來講也就是留守兒童的孤獨。


正因為我的父母是教師,知道讀書的重要性,所以不惜一切代價都要供我讀書。之後我上了大學留在了北京。父親在我上大學的時候因病去世,留下母親一個人在東北的農村,她不肯隨我來北京,覺得家裡的親戚朋友都在農村,去了北京就都斷了聯繫。沒辦法我只能每到假期都趕回去,雖然很忙碌但是很幸福。

1.農村的錢很難賺

如今的東北農村基本上看不見年輕的人,50歲算是年輕的,很多人都外出打工,記得一個做電焊工的大哥說過,每天在外邊做電焊工一天最多可以賺600多元,可在農村種地每畝地可能只賣1000元左右,從春種到秋收需要一個很漫長的時間。


淳樸的農民,想盡辦法生存卻被他人說成了不老實


城市的錢好賺,誰還願意回農村,所以基本上留在農村的都是老弱病殘,青壯年的男女都外出打工,子女也由老人來撫養。

農村農田種植任務也同樣交到這些老人手中,種植作物比較單一,基本上都是玉米,玉米如今的價格在1600元/噸左右,一斤玉米都賣不到1元錢,去超市連瓶礦泉水都買不到,就算這樣的收入還要說是豐收年頭,要是在災年可能顆粒無收,如果要是按照投資來算的話,這絕對是收益最小但風險最大的項目了。

2.真正的農民不是你們的看到的農民

在影視劇節目以及一些媒體平臺中看到農民生活很豐富,但我所知道的農民並不是這樣,他們文化水平都不太高,他們不懂得什麼是營銷,也不會什麼商品包裝,什麼流淚賣蘋果的大爺,什麼果園啃梨的青年在抖音上面直播談情懷,流眼淚用低價格吸引你進來,最後高於市場幾倍的價格賣給你。我想說的是大家收收你們的憐憫心,他們不是農民,他們其實是演員。

大多數果農的水果會送到收購站賣掉,大多數糧食會賣給糧食局或者二道販,真正的農民他們根本就不會用直播帶貨,他們的產品價格只會是被收購的人根據成色來定價。

有人會說既然是賣給收購站是不是可以摻假,以次充好,都說買家沒有賣家精,可這句話在農民這裡肯根本不存在,久經沙場的糧販子或者水果收購商還能精明不過農民?


淳樸的農民,想盡辦法生存卻被他人說成了不老實


​其實農民也想在網上出售貨物,可是沒有渠道,沒有資源,更不懂快遞,所以他們寧願將貨品直接賣給貨商拿錢走人,再去找別的事情去賺些錢。

3.農民不懂大道理,但是他們又不傻

近些年有些人說農民不再淳樸,我只想問問這些說農民不淳樸的人,你們的淳樸是怎麼定義的?去老鄉家做客,好酒好菜的招待,管吃管住算淳樸?老婆生孩子農村鄉下來親戚免費伺候月子算淳樸?今年大豐收糧食水果半賣半送算淳樸?農村的豬肉、蔬菜、水果無汙染無添加賣的價格比批發都便宜算淳樸?


淳樸的農民,想盡辦法生存卻被他人說成了不老實


商品價格本來就是市場決定,需求大物品少,自然價格就貴,花多少錢就能辦多少事,物美價廉本來就是個偽命題,巴黎時裝週的東西與地攤貨就是有天壤之別有什麼不對?就花一點錢就要求這要求那,達不到標準了就說不淳樸,憑什麼?

4.農民是根,切莫忘本

參加工作很多年,在一家單位跟一個老北京人處的關係非常好,他家從他爺爺的時候就在北京四九城,可他說他的祖籍是東北的,我很吃驚,因為往上幾代,在當時的東北人口更加稀少,可他卻說他家祖上是地地道道的東北農民,現在還有很多親戚在東北。中國本是農業大國,往上倒幾代想必家裡都是農村人,都是農民的後代。

現在農民一詞被汙名化,說農民低俗、以次充好、沒素質、不講究文明等等,其實任何人群都有好與壞,其他人群都可以區分開,為啥到農民這就變成了一概而論。

可能是因為罵一個農民不會有什麼後果不用擔什麼責任,所以就毫無顧忌的對農民宣洩,而農民也沒有發聲渠道,只能容忍。

人群本來就是由個體組成,個體中就會有好有壞,人是屬於群居動物,不能因為生活優越了去排擠另外一撥,每個人都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不應該根據所謂的名詞定義來區分人群,因為事實的真相可能不是你想象的那樣,所以今天我想為農民正個名,我是農民,我同樣為我是農民而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