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看成长:从落魄青年到国士无双,看韩信成长二三事

韩信被人称为“国士无双”,是军事天才,但他在年轻时却被人认为是个游手好闲、好吃懒做、不学无术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也有自己的成长路径,韩信的出身和刘邦类似,都是布衣出身,但是却凭借自己的努力而成为“汉初三杰”之一,到底有什么秘密隐藏在我们不留意的细节之中呢?今天就让我们抽丝剥茧,去探究一下韩信的成长之路。

从历史看成长:从落魄青年到国士无双,看韩信成长二三事

韩信的困境:韩信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他属于专业人才,而不是优秀管理者。

提到韩信我们要来先看看刘邦,这个韩信的领导。韩信这个人如果和刘邦相比,尽管同为布衣出身,但是相比刘邦,两个人还有很大的不同的,我们先来看刘邦。

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史记·高祖本纪》

从历史看成长:从落魄青年到国士无双,看韩信成长二三事

因为刘邦尽管不愿意从事农耕生产,但是却能做泗水亭长,这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是刘邦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可以很好的处理地方的治安事件,对于秦朝的法令有所了解;第二是刘邦这个人的性格很讨人喜欢,也就是大度、不吝啬、好施舍,这就让刘邦有了很好的群众基础,这是他能做好基层工作的前提,可以和基层官吏及百姓打成一片。

从历史看成长:从落魄青年到国士无双,看韩信成长二三事

那么韩信又如何呢?他和刘邦的性格差异十分明显,这也导致他的成长十分艰辛,韩信和刘邦相比,他是个专才,相当于现在的技术人员,这类人的突出特点就是在人情世故和沟通能力上存在缺憾,讲解自己的专业领域问题头头是道,谈到其他方面就不知所云了,因此这类人单独发展的难度很大,他们需要赏识自己的领导,以及让自己能够发挥才能的平台。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和刘邦相比,就差的多了,他家里很贫困,由于没有什么突出的德行,所以不能被推荐做官,有没有经商的才能,因此很难维持自己的生计。这种情况下,韩信寄居在别人家里吃闲饭,所以大家都很讨厌他。

从历史看成长:从落魄青年到国士无双,看韩信成长二三事

如果理解一下,韩信这个人不善于和人交往,因此他的朋友不多,也没有人会去推荐他。秦代是没有科举制度的,官吏的选拔需要推荐和考核,没有人推荐他,他就没有被考核的机会。

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常辨之。何乃给泗水卒史事,第一。秦御史欲入言徵何,何固请,得毋行。——《史记·萧丞相世家》

从历史看成长:从落魄青年到国士无双,看韩信成长二三事

萧何就曾经获得了到沛县考察的御史推荐的机会,但是他审时度势,认为自己还是应该留在沛县,跟在刘邦身边,因此主动放弃了提拔的机会。萧何是获得了机会,并做出了选择,而韩信是根本没有机会,这说明什么?说明韩信这个人不太会做人,有点持才傲物,不懂得藏拙,没有好的群众基础,怎么能够获得机会呢?因此在这方面韩信和刘邦或萧何比,都相差太远了。

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同褥)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史记·淮阴侯列传》

从历史看成长:从落魄青年到国士无双,看韩信成长二三事

韩信经常在南昌亭长家里白吃白喝,有多长时间呢?几个月的时间,如果换做大家,有人每天到你家里白吃白喝还不给钱,你会怎么想?我认为除非这人是自己的子女,就算是自己父母也很难不发牢骚,更何况是一般人呢?南昌亭长的妻子很厌恶韩信,便一大早把饭做好,然后在床上就把饭吃完了。等到吃饭的时间,韩信又去吃饭,结果发现没有吃的了。韩信知道是人家讨厌自己,韩信也是个要脸面的人,从此就不去南昌亭长家里白吃白喝了。

一饭之恩:男子汉要顶天立地,不食嗟来之食,更不能自甘堕落、随波逐流。

韩信还要吃饭,既然没有地方白吃白喝,只好自己动手,那他选择什么方式呢?去种地,他显然不愿意去干这件事情,和别人一样农耕于田间,陈涉不愿意做,韩信韩大将军自然也不愿意做,他也是个有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远大理想的人。于是他选择了一个不求人的办法,他到河边去钓鱼。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史记·淮阴侯列传》

从历史看成长:从落魄青年到国士无双,看韩信成长二三事

那么韩信能钓到鱼吗?他钓不到鱼,韩信的心很浮躁,无法静下来,而钓鱼这件事情是需要心静的,他的心无法静下来,自然钓不到鱼。无鱼上钩的韩信,便整日饥肠辘辘的,因为吃不饱饭而面有饥色。但是他又不想去乞食,因为他不想再次低下头。这时一位在水边洗衣服的老婆婆,看到他面黄肌瘦、饥饿难耐,便施舍给他饭吃,一连十几日都是如此。

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史记·淮阴侯列传》

从历史看成长:从落魄青年到国士无双,看韩信成长二三事

韩信为此很高兴,便对这位老婆婆说:“我以后必定重重报答您!”不想这位老婆婆听了之后,大怒道:“大丈夫不能够自食其力,不能以自己的能力报效国家而获得衣食无忧的生活,我是可怜你,认为你不应该如此堕落和放弃自己,难道我做这些事,就是指望你报答我吗!”

这位老婆婆的一番话,对于韩信又是一次触动,南昌亭长之妻让韩信知道大丈夫不食嗟来之食,而这位老婆婆的话,让韩信意识到自己必须要振奋,而不能再如此沉沦。作为男子汉要顶天立地,一定要寻找机会去建功立业,而不能随波逐流、自甘堕落,放弃自己人生的追求。那些听上来不入耳的话,往往是激励你前进的动力,而那些听上去美好的赞美之词,却是阻碍你前进的障碍。

胯下之辱:隐忍是一种能力,不需所有人肯定,只需要有自己的舞台。

韩信持才不从于众,在大众眼里变成了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因此遭到了世人的奚落和怨愤。他面临了人生一次巨大的危机,这次危及他的生命。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同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史记·淮阴侯列传》

从历史看成长:从落魄青年到国士无双,看韩信成长二三事

面对别人的挑衅,我们有很多选择,是直接反抗还是隐忍不发,这是一个选择问题,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结局。看到韩信被人挑衅,我想到了刘邦和萧何,为什么没有人向他们挑衅呢?刘邦是负责地方治安的官吏,在沛县一带有谁敢向他挑衅呢?而萧何是沛县文吏的头领,精通律法深得百姓的信任和尊重,也不会有人向他挑衅。韩信是什么人呢?一个空有一番志向和才能,但却不被人赏识,也没有获得相应地位和认可的人。这样的人,在很多人眼里就是一个眼高手低的无能之辈,因此韩信也成了众人奚落和嘲讽的对象。

从历史看成长:从落魄青年到国士无双,看韩信成长二三事

对于年轻人的挑衅,韩信会怎么做呢?他会像他说的那样去用剑去刺他吗?韩信当然不会那么做,在韩信的内心,有过一番痛苦的挣扎,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去和这个少年争强斗狠,能为自己带来什么呢?是荣誉?是信任?还是认可?他需要这些东西吗?成大事者最忌讳的就是逞匹夫之勇,最宝贵的素质就是隐忍,显然韩信具备成就大事的潜力,他需要的只是伯乐赏识和能让自己纵横驰骋的平台。

人们只看到韩信忍胯下之辱,但却很少有人看到韩信的胯下之志,人不是不需要被人认可,而是需要被合适的人认可。韩信需要萧何、刘邦这样的人去认可他的军事才能,而不需要几个市井之徒去恭维他的勇敢。

成长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官职从执戟郎到汉军主将,领导从项羽变成了刘邦。

秦末陈涉起义之后群雄并起,项梁成为了诸路势力中最有实力的一股,韩信于是投奔到项梁的麾下,寻求自己的机会。项梁在定陶被章邯击败后,成了楚军的领袖。韩信在项羽麾下做执戟郎,曾经数次以自己的谋略去游说项羽,但都不被项羽所采纳。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未得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史记·淮阴侯列传》

从历史看成长:从落魄青年到国士无双,看韩信成长二三事

项羽在军事上是很有主见的,他不会因韩信的谋略改变自己的想法,韩信在项羽军中获得晋升的机会十分渺茫。这从后期范增被项羽所猜忌忧郁而死就可以看出,项羽相信的是项氏族人和自己的勇武。项羽身边没有韩信的位置,因此韩信才去楚投汉,希望在刘邦麾下能获得机会。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史记·淮阴侯列传》

从历史看成长:从落魄青年到国士无双,看韩信成长二三事

韩信刚到汉军阵营之中,因为没有什么名气,因此并没有得到重用。而且因为上司犯错的缘故,牵连到了韩信,一共有十三个人都要被斩首。

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史记·淮阴侯列传》

从历史看成长:从落魄青年到国士无双,看韩信成长二三事

面临生死关头,韩信发现了监斩的滕公夏侯婴,他故意仰天长叹,大声说道:“难道汉王不想得到天下,为什么要斩壮士呢?”韩信这些话让夏侯婴感到十分惊奇,又看韩信仪表不凡,因而放了他并不斩首,与他交谈之后,夏侯婴发现韩信很有见识,因此心里非常高兴。

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从历史看成长:从落魄青年到国士无双,看韩信成长二三事

韩信的第一个伯乐并不是萧何,而是滕公夏侯婴,他将韩信的事情告诉了刘邦,刘邦便被他为治粟都尉,就是负责管理粮草的官员,很多人由此认为刘邦并不认可韩信的能力。但在我看来,刘邦把他放在萧何手下做治粟都尉,恰恰是让最善于选拔人才的萧何慧眼识人,来挖掘韩信的潜力,看看韩信究竟是不是真正的人才。刘邦知人善任、从谏如流,但在用人之前,也十分谨慎,尤其是对于这种军事指挥者。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因为担任治粟都尉的缘故,因此有了和萧何深入接触的机会,他数次和萧何谈论自己的谋略,萧何认为他很有才干。

从历史看成长:从落魄青年到国士无双,看韩信成长二三事

后面的故事大家再熟悉不过了,萧何月下追韩信,刘邦拜韩信为帅,这个故事表面上似乎没有什么可疑之处,但在我看来,这却是萧何与韩信上演的一出大戏,更是汉高祖刘邦的一次权谋的体现。没有萧何的月下追韩信,就无法凸显出韩信的重要性,否则一个无名之辈怎么能被拜将呢?刘邦那些老部下会怎么想呢?夏侯婴、萧何、刘邦,代表了韩信被认可的三个阶段,这也是刘邦考察韩信的三个阶段。韩信和陈平不同,陈平的能力已经得到公认,在项羽军中本身就担任高官,并且有魏无知的推荐,自然可以任命为高官,而韩信则是无名之辈。起点不同,所要付出的代价和艰辛自然不一样,从连敖到治粟都尉,再到将军,这是韩信的晋级路线,前台演员是韩信,背后导演则是刘邦。

从历史看成长:从落魄青年到国士无双,看韩信成长二三事

当韩信登上拜将台,被刘邦赋予将印的那一刻,他也开始走上了自己人生的巅峰,开始了国士无双之路。如果把刘邦作为公司的总经理的话,那么韩信就是专业人才,正是因为刘邦有整合这些专业人才的能力,才能击败一枝独秀的项羽,而成就自己的帝国。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