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郝堂:让农民自主创业 在家赚钱

信阳郝堂:让农民自主创业 在家赚钱

 彭凤霞房前是一片开放式空地,没有院墙、篱笆,仅桂树、菊花、一口方桌、几把圆椅

信阳郝堂:让农民自主创业 在家赚钱

村民开始主动创业和转型

信阳郝堂:让农民自主创业 在家赚钱

房屋的改造解决不少村民就业问题

  据东方今报报道:几年前,郝堂村是一个典型的留守村。年轻人出门打工赚钱,留下的多是老人、妇女和孩子,当地人将之自嘲为“3860”部队,甚至有老人因为没钱看病,喝药自杀。伴随房屋改造进行的,是村民的自主创业。懂得如何在家赚钱,这个村庄逐渐饱满起来。

  退休教师做生意:

  从犹豫到惊喜

  郝堂村有个18个自然组,改造房屋先从红星组和窑湾组开始。

  现在已成为农家乐的“吴好人家”是红星组第一个接受房屋改造的人家。小楼有特色:灰砖、黛瓦、桐油梁架以及精雕细琢的马头墙,点缀在灰砖中的红白砖,房前小花坛,移步即景的木制窗框,在沉稳大气的徽派建筑中隐隐显现江南建筑的雅韵。房前一片开放式空地,没有院墙、篱笆,仅桂树、菊花、一口方桌、几把圆椅,一只小黄狗正晒太阳。

  房主彭凤霞退休前在郝堂小学担任校长,说话礼貌诚恳。她告诉记者,2011年7月前,这个院子还是围墙中的五间砖瓦房,村支书带着专家已来做过多次工作,为彭凤霞描绘出新郝堂和新院落。

  当时,彭凤霞的小儿子在郑州工作一年,已看好一处三环的房子,彭凤霞和丈夫吴军刚攒够首付,“家里没什么钱了”。

  郝堂村红星组其他村民家都还没改造,房子和村庄会变成什么样,是个未知数。彭凤霞开始根本不想改造,被反复做工作后有些动心,打电话和远在北京、郑州的孩子商量。孩子都表示支持,彭凤霞和丈夫一咬牙下了决心。

  “政府补助15万的贴息贷款,我们七拼八凑出40万。”彭凤霞说,“孙老师和我们商量着画出房子草图,老李带着建筑工人一边盖房一边坐在院子里画建筑图,最后扩建成三层楼房。”彭凤霞夫妇很满意自己的新房子,建造者也从中汲取了经验。在建造彭凤霞邻居家的房子时,就在窗上增加了可以避免淋雨的窗檐。

  第二年3月时,村里十几户村民先后接受了房屋改造,土坷垃路变成沥青石板路,变干净的河流上架起各式小桥,格桑花和紫云英轮番盛开,彭凤霞的农家乐也迎来大批客人,“院子坐满了人,门口就像火车站”。孩子在新闻照片中看到新家容貌,激动地给母亲打电话。

  “客人集中在周末吃饭的点儿,因为忙不过来,走的人比坐下来的还多。”彭凤霞说,“虽然累了点,心里高兴,退休后还能有点事做,还清贷款也有着落了。”

  返乡创业:回家更温暖

  看到村庄的变化,41岁的村民袁德宏从湖南回到家乡,花四万多元改造了老房子。

  2011年12月8日,他的“湘里乡味”农家乐开业了。“湖南菜挺对咱信阳人的胃口,五月份到十月份,八个包厢几乎每天爆满,生意最好时,一天能赚七八千。”

  袁德宏屋后,大片菜地上各种蔬菜长势茂盛。组里的土地流转后,政府把这些地免费提供给村民,自愿种植。“我们饭店用的蔬菜都是在后面这片地上种的,浇的是沼气池的肥料,长势很好。”袁德宏的母亲张其荣一边施肥,一边向记者介绍自己的菜园,“这块是苋菜,这块是竹笋,都是刚开始种的,那块黑白菜是彭老师(彭凤霞)的,长得也不错。”

  张其荣今年74岁了,挑起肥料一步并作两步,看起来只有60岁。“儿子不让做农活,平时光打牌聊天也怪无聊的,庄稼人种点菜心里高兴。”张其荣笑着说。“回来和在湖南赚的钱差不多,但是回来满眼都是熟人,亲戚朋友都在身边,感觉特别温暖。”袁德宏说。

  农民转型:在家也能找工作

  农家乐生意最好的时候是春、夏、秋三季,客流集中在中午。彭凤霞和袁德宏都就近请村民来帮忙。

  老吴是窑湾组村民,之前务农,也出去打过工,“年纪大了干不了重活”,从去年开始来袁德宏的餐厅帮忙,一个月工资1300元。“早晨可以睡到八点多,九点来到餐馆张罗,不忙的时候唠嗑打牌。”

  袁德宏说,忙的时候要请两位大厨和四五个帮手,大厨工资高达5000元。

  郝堂村经营农家乐的,已有十几家,有的经营饭馆,有的经营住宿接待,也有经营咖啡馆和茶庄的,经济条件有限的村民,做起了郝堂豆腐坊、小卖部,将木瓜、拌酱、烧酒等特产摆在店外出售。

  乡村发展了,农民不必出门打工,在家也能找工作。

  郝堂小学辅导员陈涛告诉记者,2012年9月郝堂小学刚建成时,学校只有十几个学生,基本都是留守儿童。“返乡的家长多了,到现在学生增加到一百八十多名,留守儿童的比例也大大降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