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錄】紙短情長,一封養眼的感謝信

“致所有的醫務人員,感謝你們這十四天來的陪伴照料與無微不至的關懷。第一次來到天津,雖然還沒來得及好好看看這座城市的面貌,卻有幸見到了這座城市裡最可愛的人……”幾天前,天津市寶坻區天寶會議中心隔離點收到了一封感謝信,寫信的是一名20歲的中國留學生張瞰昊。

【實錄】紙短情長,一封養眼的感謝信

  沒有信封和膠帶,張瞰昊自己折了一個簡易的信封。雋秀的字體,紙短情長,對於天寶會議中心隔離點工作人員來說,這封感謝信沉甸甸的。“最大的感受就是大家的付出是值得的。特別想感謝留觀人員的理解與支持,正是因為他們的大力配合,才讓我和同事們的努力和付出沒有白費。付出不一定有回報,但一定有收穫。看到領導靠前指揮,同志們團結協作,尤其是看到有那麼多人對我們表示真誠的感謝,臨走時還有好多人對我們鞠躬,讓我們的內心感到欣喜和滿足。”寶坻區鈺華醫院黨支部書記、院長孫海波告訴記者。

【實錄】紙短情長,一封養眼的感謝信

  4月8日晚,即將結束隔離生活,張瞰昊寫下了這封醞釀已久的感謝信。“準備離開的時候,我把感謝信交給了第一個遇見的醫護小姐姐。”

  長途跋涉平安降落

  3月26日凌晨,經過13個小時的飛行,從美國洛杉磯機場起飛的國航CA984次航班平安降落在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在美國留學的張瞰昊終於踏上了故鄉的土地。

  “當時飛機上有幾名發熱乘客,被單獨帶往隔離區進行核酸檢測,防疫人員對機上其他乘客進行體溫檢測,詢問身體情況。隨後,乘客分批次下飛機,來到候機廳等待。”張瞰昊回憶。

【實錄】紙短情長,一封養眼的感謝信

  無論是從新聞裡,還是從現場看到的,“國內的各種防控和救治體系非常完善,工作非常到位。當時最大的感受就是回國以後非常安心。”張瞰昊告訴記者,在候機廳等待的時候,乘客們非常配合。

【實錄】紙短情長,一封養眼的感謝信

  經過檢測,同機乘客中發熱的幾個人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機上所有乘客被統一送到寶坻區天寶會議中心進行集中隔離。3月26日17點半入住隔離酒店。等待這些乘客的是乾淨整潔的環境,還有提前準備好的飲用水和新鮮水果。張瞰昊給家裡打了回國後第一通報平安的電話。

  開啟規律隔離生活

  從登機到踏入隔離點那一刻算起來,所有乘客超過24個小時沒有好好吃飯、休息,人會有些煩躁。張瞰昊說:“剛到隔離點的時候,大家旅途勞頓都比較飢餓,感覺一份餐食根本吃不飽。醫護人員每天給我們準備正餐、水果、牛奶、糕點,特別豐富。隨著有規律的隔離生活的開始,到了第三天,大家普遍感覺已經吃不下了。”

【實錄】紙短情長,一封養眼的感謝信

  每天8點和17點分別兩次測溫,8點、11點和17點準時提供三餐。14天的隔離生活就這樣開始了。“三餐的時間點安排得挺好,非常健康的作息時間,我可以早睡早起。”張瞰昊在隔離點要兼顧學業,每天上午稍微輕鬆一點,會看看動漫視頻;午餐後會午睡一會,然後讀書寫作業;晚上練字,上學校的網課。

【實錄】紙短情長,一封養眼的感謝信

  喜歡讀書寫字,張瞰昊內向的性格能夠很快適應隔離生活的節奏。“酒店裡電視、網絡都齊備,大家的隔離生活不會無聊。隔離酒店的醫護人員還專門從寶坻區圖書館借了一些書籍贈送給大家。”不僅如此,14天裡,這些乘客還收到過兩次鮮花,每個人收到的花都不一樣,甚至有人過生日,還收到了生日蛋糕和滿滿的祝福。

【實錄】紙短情長,一封養眼的感謝信

  這些額外的服務,讓張瞰昊體會到了幸福的感覺。“醫護人員做他們的工作,我們在隔離點待14天,原本以為隔離生活是這樣的。可沒想到,醫護人員給我們送來了鮮花和書籍。考慮到大家對於物資的需求,還允許大家收快遞。醫護人員每天下午會幫忙拿快遞,也會幫大家去超市採購一些必需品。這些貼心的服務,讓我們感受到回國就是回家。”

  張瞰昊發了一條朋友圈,“我的朋友圈裡留學生很多,他們對於回國後的隔離生活比較好奇。我希望大家看到我的朋友圈以後,知道國內所有的事情都會有妥善的處理,也希望大家能夠更加體諒醫護人員,他們真的非常辛苦和偉大。”

  不得不說的感謝

  在國外,張瞰昊就一直在關注國內疫情。“醫護人員確實非常辛苦,承擔著巨大的風險。我也一直希望能有機會給醫護人員寫感謝信。”

  平時練習書法,張瞰昊決定用手書表達對於隔離點醫護人員的感謝。“隔離酒店的醫護人員有資格接受我們的感謝!他們在一線工作了兩個月沒有休息,每天穿著防護服挺熱的,還要給我們提供各種服務,做好測溫和消毒等工作。我一筆一劃寫出來的感謝信,希望醫護人員能夠感受到我是發自內心的感激他們。”

【實錄】紙短情長,一封養眼的感謝信

  結束14天隔離後,張瞰昊搭乘的國航CA984次航班上200多人無一人感染。4月9日,張瞰昊和同機乘客解除隔離。得知即將解除隔離,“能回家了。”張瞰昊有些興奮,給家裡打了又一通報平安的電話。“和剛落地時相比,這一次我更開心了。”同機的乘客們開始陸續購買返回目的地的機票、車票。4月9日早上,大家分別趕往火車站和機場。

  乘坐高鐵從天津西站出發,張瞰昊當天下午就回到了浙江寧波。在車站見到久違的父親,父子相見“倆大老爺們站在那傻笑。”此時,等在家中的媽媽早已做好了一大桌子香噴噴的飯菜。

  張瞰昊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攻讀心理學。在這次疫情期間,他也感受到了心理治療對於患者和醫護人員有多重要。

【實錄】紙短情長,一封養眼的感謝信

  張瞰昊說:“這次疫情考驗的是國家的動員能力,感受到的是各種群體間的人文關懷,醫護人員帶領患者跳廣場舞,這些都會給人以信心。心理上的關懷和救治在這次疫情中非常重要。”下學期張瞰昊該讀大三了,希望在專業上有更多的精進和收穫。“對患者進行救治的同時,希望幫助大眾認識如何去包容和接納這些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群。未來,完成學業後準備回國,在心理救治領域可以有一番作為。”

  春暖花開的約定

  “我們都是中國人,大家都是希望不要受疫情影響,疫情能夠早些過去。”

  張瞰昊表示,作為回國留學生的一員,看到了疫情之下中國人的堅強、勇敢和責任擔當,看到了犧牲,更看到了希望。感謝信最後,張瞰昊寫道:“文筆淺拙,無法表露我心中的感激。只願有一天,你們能夠摘下口罩,脫下防護服,與所有人一起享受二零二零這來之不易的春暖花開。”

  正如張瞰昊希望的那樣“以前我們覺得街上車水馬龍很吵,但是現在確實希望早日見到往日的喧囂”。這也是全體中國人共同的約定,疫情過後,一起看雲捲雲舒,聽竊竊花語,一起融入路上的喧囂,繼續有著濃郁煙火氣的生活。(津雲新聞記者 吳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