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的心理陰影真的會伴隨到長大嗎?

左丿子Filv


小時候的心理陰影,真的會伴隨到長大嗎?

小時候的心理陰影,真的會伴隨長大嗎?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是肯定的。

小時候的心理陰影,真的會伴隨到長大。就說我自己吧,這樣也許顯得更有說服力一些。

我小的時候,父母身體都不好,家裡面又窮,媽媽因此也沒有好心情,那時,無論我們怎麼做,她都很不開心,因此我的童年是在媽媽的責罵和各種否定中度過的。

那個時候,大人的話對於孩子來講,那無異於聖旨,就相當於一個定論,如果被否定了,那就相當於被判刑了,所以我小的時候,覺得我是所有人當中最差的最不好的那一個,因此我很自卑,也很孤獨。

好在上學讀書讓我找到了一點生活的樂趣,我也喜歡讀書,因為讀書讓我逃離了那個壓抑的現實生活。幸而後來通過上學讀書這條路,我走出了那個小村莊。

後來參加了工作,雖然自己很努力,也幹得不錯,但自己就是不明白為什麼不能得到別人的認可,而我又那麼地想得到別人的認可。

現在我才明白,其實這還是源於我兒時養成的骨子裡的自卑。於是人變得越發的孤獨,也認為自己還是最差的那一個,不會有發展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年齡慢慢地大了,對一些事情也漸漸地有了自己的領悟,童年的經歷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現在對許多事情也都看開了,慢慢地也就明白,努力是一回事兒,被認可是一回事,結局又是一回事,一切都隨它去吧。

古人說得好: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蘇軾也說了: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情!


為了我夢中的橄欖樹2


心理學家阿德勒有一句名言: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毫不誇張地說,我們的一生都在重複童年的記憶。為了便於大家理解,我儘量講的通俗一點。這裡打兩個形象的比喻。

大家如果到過山裡,會發現有的山坡上有水流沖刷形成的溝溝壑壑。我們思考一下,為什麼水溝偏偏是在這個位置出現?而不是往左邊一米或者往右邊一米?有可能是因為這個位置的土質相對鬆軟。

更大的可能,是因為最初的幾股水流非常偶然地流過了這個位置,衝出了一些小印跡。此後,更多的水流不斷衝下來,逐漸加深了這個印跡,直至形成深槽。這一條條水溝,好比是我們成年人一個個固化的思維方式。其形成的關鍵,就是最初的幾股水流,好比是我們的童年經歷,大體上鎖定了我們一生的走向。

我們再設想一個場景。在一片鬆軟的沙地上,我們隨手向前滾過一個鉛球,鉛球會在沙地上壓出一條淺淺的痕跡。我們站在同一位置,再往前扔出一個鉛球,同樣也會壓出一條痕跡。值得注意的是,新老痕跡有一部分會重疊。我們不斷扔出鉛球,新老痕跡就會繼續產生重疊。重複成百上千次,最終沙地上會形成一條很深的凹槽。以後不管你怎麼滾鉛球,鉛球一定會按照這個凹槽往前走。這就好比我們成年的思維已經被固化了,其形成的關鍵也還是鉛球頭幾次壓出的痕跡。

認知心理學有個概念叫做核心信念,是我們童年時期形成的對世界、對他人、對自己高度概括的評價。

如果童年時長期被打壓、被嘲諷、被遺棄、被虐待,這些陰影就會在我們的腦海中紮下根,形成一些非常穩定而消極的核心信念。比如:我是無能的,我是不受歡迎的,他人是靠不住的,這個世界是危險的。因為這些消極的核心信念,讓人產生了種種心理問題。比如:有的人非常自卑,有的人看待問題偏頗,有的人對自己要求苛刻,有的人社交能力匱乏。

童年陰影下的核心信念很難改變,但也不是完全不能改變。一方面,可以通過不斷學習成長,認識更多的人,經歷更多的事,讓自己的一些固化思維得到鬆動。另一方面,可以尋求心理諮詢師的幫助,以便成長得更快更好,而且少走一些彎路。

只要勇於改變,積極成長,走出童年的陰影不是神話。


羅輯心理


生命早期1000天,影響孩子30年,其中包括,父母的生活習慣和身體狀況,以及父母的情緒狀態。

孩子在小的時候,生活在不和諧的沒有愛的家庭裡,或者受到父母、老師的體罰,就沒有安全感,會生活在恐懼裡,用一生來尋找缺失的愛。

人所追求的都是自己小時候缺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