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喜剧大师, 他通过《功夫》,让我们认识那个不一样的周星驰

1千个人眼中就有1千个周星驰,但是周星驰永远是周星驰。

作为喜剧大师,周星驰的电影元素非常多,他能够把任何元素融入到他的电影之中,无论是无厘头的搞笑,还是小人物的刻画,都是经典的回忆。

在周星驰所有的电影,能够通过刻画小人物,周星驰的武侠梦表达出来,还能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情感要素的电影,应该也只有《功夫》了吧。

作为喜剧大师, 他通过《功夫》,让我们认识那个不一样的周星驰

周星驰在《功夫》里刻画了非常多的群体,可谓是各有特色。

《功夫》里的主角,幼时是个非常善良的孩子,心里想的是除暴安良,想要做的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事。看到小混混欺负女孩,敢于上前制止“放开那个女孩”,他以为自己已经学会了“如来神掌”,希望自己能够像一个侠客一样,凭着自己的功夫行侠仗义。但事实呢?迎接他的是一顿暴揍,外加浇尿的羞辱,突然之间,这种“行侠仗义”的梦在这个小男孩的眼中变的幼稚且可笑,他慌忙地跑开了,想要远离懦弱的自己。

作为喜剧大师, 他通过《功夫》,让我们认识那个不一样的周星驰

失去奋斗目标的主人公就开始变得游手好闲,因为他心中的侠义之风已经没了,他开始相信“到处都是钱,遍地都是女人”的理论,相信只要自己“再狠一点”,就什么都能拥有。是不是很像很多年轻人?刚刚步入社会时满怀理想和抱负,但是现实却把人打击的溃不成军、头破血流,连爬起来力气的没有。

在这种情况下,“斧头帮”适时地出现了。在斧头帮的世界里,弱肉强食是生存法则。实力不如人时就拼命巴结,一旦占据优势就往死里整人,不留一丝情面。对其他人,只要有用就利用你,没用就马上淘汰你。这种生存法则正是主人公向往的,于是当斧头帮抛出橄榄枝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接住了。

作为喜剧大师, 他通过《功夫》,让我们认识那个不一样的周星驰

有邪恶的地方自然也有正义。猪笼城寨的租户们,他们是有能力的人,但是选择了避世哲学,虽然心中仍有正义的信念存在,但在被欺压却不敢还手。他们中的很多人是悲哀的,空有一身武力,但不敢做出反抗,仅有的几人反抗还被无情扼杀,这对主人公的冲击很大。杨过和肥龙女与火云邪神的大战,为主人公展示了什么是除暴安良的侠义之气,一种他幼时十分向往、现在却坚信不再存在的东西,主人公动摇了。

作为喜剧大师, 他通过《功夫》,让我们认识那个不一样的周星驰

压死主人公的最后一根稻草,是黄圣依扮演的哑女,她代表的,是一种至纯至善的美德。这角色在主人公变“恶”以后仅仅出现两次便改变了主人公。第一次是在主人公为了更好绝对加入邪恶的时候,她出现了,并且认出了主人公,主人公自然也认出了她就是那个小女孩。佳人依旧,他却“变了”,他选择坚持现在信奉的丛林法则,吃了“霸王冰淇淋”,还嘲笑追汽车的她,发出来刺耳的笑声。但笑声里的无奈和折磨,又怎能体会不到呢?

哑女第二次出现时,主人公掏出一把匕首,凶神恶煞地打劫,然而她哭了,就在那一瞬间,主人公终于意识到,自己还是相信那“可恶的”善良,相信那些让自己变得“软弱”的生存之道。所以他沮丧,他恨自己不够狠,更恼怒自己的无能。

作为喜剧大师, 他通过《功夫》,让我们认识那个不一样的周星驰

面对自己的内心,主人公软弱了,他打跑了朋友,他再次迷茫了。就在这时候,斧头帮再次向他抛出橄榄枝。所以有了火云邪神的出场,有了在赌场的激烈大战。战局胶着之际,斧头帮老大让上前打死肥龙女和杨过,打死那“该死的”狭义之气。迷茫到了顶点的他,无法维持“理智”,选择了正义。他一帮子敲在了斧头帮老大的头上。后来才有大难不死,才有和火云邪神的一番乱斗。

作为喜剧大师, 他通过《功夫》,让我们认识那个不一样的周星驰

金庸先生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但是《功夫》却给了另外一种描述:侠客也可以是力所能及地爱身边的人,可以是遇事量力而行,对外不张扬跋扈,对内不跪拜屈服的人。

不知有多少人,能够在被恶魔打得遍体鳞伤,筋骨尽断,叫嚣着让你屈服的时候,拿起一根木棍,在他脑门上轻轻敲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