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放下你的成见

很早就看过电影《怦然心动》,最近又重温了两遍。

该片根据文德琳·范·德拉安南的同名原著小说改编,由罗伯·莱纳执导,玛德琳·卡罗尔、卡兰·麦克奥利菲主演,描述了青春期中男孩女孩之间的有趣战争。这是一部很简单,又很暖心治愈的电影,讲述了青春期少男少女关于爱情、关于成长的故事。

在二年级开学之前,男孩全家搬到了镇子上,住到了女孩家对面,女孩热情、美丽、大方,第一次见到男孩,就被他那双清澈明亮的眼睛深深吸引,女孩觉得自己怦然心动了。女孩跑来帮忙,男孩和他父亲拒绝了她,在男孩的第一印象中,女孩就是个太不识趣的人。

请放下你的成见

影片以极简单的几个故事情节,用男孩女孩不同的视角讲述了爱情初到之时,早熟的女孩与懵懂的男孩,对同一件事总是会有不同的认知。在上初中之前,女孩每天所做的就是追逐男孩,而男孩则对女孩唯恐避之不及。但在梧桐树事件、鸡蛋事件后女孩开始审视自己对男孩的感情,开始思考自己,男孩也在女孩疏远自己的过程中逐渐审视自己、反思自己,开始意识到自己是深深喜欢着女孩。

请放下你的成见


这部电影评分很高,除却导演的高超水平和演员们精湛的演技外,这部电影当中提及的很多情感当中遇到的问题都是引人深思的。像情感中,沟通是至关重要的,生活在一起的两个人,如果缺乏沟通,就跟合租住在一起的室友一样,过着各自的人生。还有在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是不愿意去反思自己的,很多时候只是固执的坚持这自己的观点,从不去认真反思、思考,不能清楚的认识自己和周围人。这部电影对我触动最大的是关于成见,关于成见的讨论一直贯穿于整个影片。


请放下你的成见


去年大火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反派申公豹说:“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凭你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搬动它。”


丁·莫尔斯对成见做出过解释,他说:“成见就是人们脑子里的先前就已经存在的对人、对事物,或是对于某些思想表示赞同或反对的看法。这种原有的看法,成为人们思想上的一种牵制力,由于它的存在,使人除一种单纯的观点外,不能看到或注意到其他事物。”

那到底什么是成见呢?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晕轮效应”,也叫做“成见效应”,“光圈效应”。指人们在交往认知中,对方的某个特别突出的特点、品质就会掩盖人们对对方的其他品质和特点的正确了解。它往往容易形成人的成见或偏见,产生不良的后果。

成见往往是表面性的认识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习惯性的对某个人或事下定论,我们初见到一个人,在还不了解他的时候往往会根据他的一些外在特征来判断这个人如何如何,其实有些个性品质或外貌特征之间并无内在联系,可我们却容易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就必有另一种特征。

如我们看到一个人比较胖又爱笑的人,会觉得他憨厚老实,一个面容消瘦、不苟言笑的人,会觉得他阴险狡诈,但实际上,外貌堂堂正正,未必正人君子;看上去笑容满面,未必面和心慈。

如电影中,男孩第一次见到女孩,女孩太过热情,跑来帮忙,男孩和父亲几次拒绝都没能让女孩放弃,所以男孩断言她就是个太不识趣、太没眼力见还很固执的人,这种看法一直持续到他们上初二。

在电影中,男孩的外公是一个智者般的存在,他一次次的引导男孩放下自己的成见,正视自己的错误,反思自己,认真地审视女孩和对女孩的情感。

请放下你的成见


影片中,老人告诉男孩:“我们中有的人黯淡无光,有的人色泽艳丽,有的则光彩照人,但是偶尔,你也会遇到色彩斑斓的人,当你真正遇到时,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了。”正是因为有外公的引导,男孩才抛开对女孩多年的成见,发现女孩是那么的特别迷人,在影片最后,当两人冰释前嫌,女孩推门而出帮男孩种梧桐树时,男孩心说,这么好的女孩,哪个人会想要逃避她呢?

成见往往具有遮掩性

我们往往因为看到事物的个别特征而牵强附会的推及到其他的特征上。随意抓住某个或好或坏的特征就断言这个人或是完美无缺或是一无是处。

比如在男女恋爱过程中,所谓的“一见钟情”就是由于对象的某一方面符合自己的审美观,往往对其思想、性格等很多方面的不适都视而不见,觉得你两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太常见了。有的人会因为对方有一双修长白皙的手而喜欢上一个人。有的人会因为以上可爱的梨涡而喜欢一个人,也有人会因为另一个人风趣幽默而喜欢一个人,并且他们都认得对方就是那个对的人。

请放下你的成见


影片中女孩第一一次见到男孩,就被男孩明亮迷人的双眼吸引,说自己在见到男孩的那一刻就怦然心动了。而在梧桐树事件后,女孩开始认真审视自己对男孩的感情,父亲告诉她“一幅画不是众多物件简单拼凑而成的。牛只是一头牛,草地也只有青草和鲜花,而穿过树枝的阳光也仅仅只是一束光,但如果将它们放到一起,就会产生魔一般的魅力。”女孩知道了整体胜于局部总和的道理,她开始有意地观察周围的人包括男孩,她认识作为整体的男孩,或许并不是那么值得她爱。


请放下你的成见


成见是会扩散的

有一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成语叫“爱屋及乌”,还有一句话叫“厌恶和尚,恨及袈裟”,就是说我们对一个人或事物的态度,会连带影响到跟这个人有关的事物上。

《韩非子·说难篇》中讲过一个故事。卫灵公非常宠幸弄臣弥子瑕。有一次弥子瑕母亲病了,他得知后就连夜偷乘卫灵公的车子赶回家去。按照卫国的法律,偷乘国君的车子是要处以刖刑(砍掉脚)的。但卫灵公却夸奖弥子瑕校孝顺母亲,又有一次,弥子瑕与卫灵公同游桃园,他摘了个桃子吃,觉得很甜,就把咬过的桃子献给卫灵公尝,卫灵公又夸他爱君之心。后来,弥子瑕年老色衰,不受宠幸了,卫灵公由不喜爱他的外貌而不喜爱他的其他品质了,甚至以前被他夸奖过的两件事,也成了弥子瑕的"欺君之罪”。

影片中非常典型的是男孩的父亲,因对面女孩家杂乱不堪的草坪,进而对女孩一家都抱有偏见。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就自以为是的断定女孩父亲是因为每天画那些没人看的“破画”而顾不上修理草坪,在被告知是因为要照顾智障的弟弟时,又说是“他们家染色体异常,这可不是我们的错。”在听说对面家男孩们在准备录试唱片样带时,又说“样带,搞得好像他们知道怎么弄似的,”女儿反驳他“你都不认识人家,”“不必认识,我知道这号人。”


成见,一旦形成,很难发生改变,那怎么来消除成见呢?

首先,就是我们在看待事物或人的时候,不要想当然的根据一点点了解就下定论,而是要多了解。

其次就是沟通。

美国奥格尔维·马瑟公司总裁奥格尔维说:"消除成见的最根本办法就是及时做好沟通,而且是进行有效的沟通。”

我们往往在什么都不了解的情况下就自以为是的断定一些人或事,甚至固执的认为自己就是正确的,其实我们应该多与人沟通,交流。影片中男孩对女孩的成见从二年级初次见面持续到初二,当然女孩也差不多,因为在上初二时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才让他们对彼此有力心得认识。在影片结束时,女孩说,“我们站在那里,我意识到这些年来,我们从未真正交谈过。”

请放下你的成见


罗兰说:“用不存成见的心情和人交往,才可以交到朋友。”

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抛开成见,遇到一个如彩虹般绚烂的人。

请放下你的成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