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龍蝦產值湖北仍牢牢佔據半壁江山,湖南、安微緊隨其後

近年來,小龍蝦產業迅速增長,消費市場異常“火爆”,成為人們餐桌上的常備菜。小龍蝦產業逐步形成了集苗種繁育、健康養殖、加工流通、餐飲和節慶於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在當前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背景下,作為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的典型模式之一,小龍蝦稻田養殖成為部分地區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實施農業產業精準扶貧的重要途徑,在推進農(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漁)業增效和農(漁)民增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為促進小龍蝦產業持續健康發展,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聯合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水產學會,以及中國水產流通和加工協會等單位編寫了《中國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2019)》,重點對2018年度我國小龍蝦產業的發展狀況、特點進行了全面梳理和研究,並對中長期發展形勢和趨勢進行了分析預測。

2018年,小龍蝦產業迅猛發展,呈加速增長態勢,養殖產量和麵積大幅增長,加工業受到資本市場青睞,電商全面介入物流和餐飲消費,市場價格整體同比繼續攀升。據測算,小龍蝦產業總產值達3690億元,同比增長37.5%(未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臺灣省的統計,下同)。其中,第一產業產值680億元,以加工業為主的第二產業產值284億元,以餐飲為主的第三產業產值272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0.6%、41.8%、36.3%。第三產業佔總產值的73.9%,在小龍蝦產業中佔據了絕對主導地位。從中長期來看,產業總體供求關係將漸趨平衡,產業結構將日趨成熟,產業鏈進一步延伸,發展方式從主要依賴規模擴張轉變為高質量綠色發展。

一、養殖生產情況

2018年,小龍蝦總產量達163.87萬噸,養殖總面積達1680萬畝。其中,小龍蝦稻田養殖佔比最大,產量118.65萬噸,養殖面積1261萬畝,分別佔總產量和總面積的72.4%和75.1%,佔全國稻漁綜合種養總面積(3042萬畝)的四成。小龍蝦稻田養殖通過蝦稻互促,在實現減肥減藥的同時,提高了稻田綜合效益,增收效果明顯,提高了農民種糧積極性,對穩定糧食生產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

全國龍蝦產值湖北仍牢牢佔據半壁江山,湖南、安微緊隨其後

(一)養殖產量

自有統計數據以來的2003年起,我國小龍蝦總產量除2011年略有回調外,整體呈逐年增加趨勢。2013年以後,年增長率逐年增加。2003年至2018年,養殖產量由5.16萬噸增加至163.87萬噸,增長30多倍。2018年增幅為歷年最高,達45.1%。

2018年,全國有小龍蝦養殖產量報告的省份21個,依次為湖北、湖南、安徽、江蘇、江西、山東、河南、四川、浙江、重慶、福建、廣西、雲南、貴州、上海、廣東、黑龍江、寧夏、新疆、河北、山西。其中,黑龍江、山西為首次報告。產量排名前5位的省份分別為:湖北81.24萬噸、湖南23.76萬噸、安徽21.75萬噸、江蘇16.68萬噸、江西11.02萬噸,其中湖北產量約佔全國總產量的一半(49.58%)。上述5省小龍蝦養殖產量總計154.46萬噸,同比增長41.1%,佔全國小龍蝦總產量的94.3%。相比2017年的96.9%佔比,2018年,由於其他省份小龍蝦養殖的快速發展,5省的佔比略有下降。

2018年,全國小龍蝦養殖產量前30名的縣(市、區)中,湖北15個、湖南5個、安徽4個、江蘇3個、山東1個、江西1個、河南1個。其中,山東、河南首次有地區入圍縣級30強,尤其是山東省魚臺縣排名高居全國第12名。

全國龍蝦產值湖北仍牢牢佔據半壁江山,湖南、安微緊隨其後

30個縣(市、區)的小龍蝦養殖總產量為101.28萬噸,佔全國養殖總產量的61.81%。其中,小龍蝦養殖產量超過10萬噸的縣(市)有2個,分別是湖北省監利縣(13.06萬噸)和洪湖市(10.55萬噸)。另外,共有8個縣(市、區)首次入圍全國前30名,分別是山東省濟寧市魚臺縣(第12名)、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第15名)、湖南省岳陽市君山區(第20名)、安徽省滁州市全椒縣(第21名)、江西省九江市都昌縣(第23名)、湖北省仙桃市(第26名)、河南省信陽市潢川縣(第28名)和湖北省荊州市沙市區(第29名)。

(二)養殖面積

2018年,全國小龍蝦養殖面積達1680萬畝,蝦稻田養殖面積1261萬畝,池塘(含蝦蟹混養)養殖面積近300萬畝,其他(主要為藕蝦套養)養殖面積約120萬畝。

養殖面積前5名的省份依次為湖北(721萬畝)、安徽(248萬畝)、湖南(210萬畝)、江蘇(201萬畝)、江西(103萬畝),同比分別增長32.54%、67.56%、45.30%、75.00%、74.58%。5省養殖面積佔全國養殖總面積的88.26%。

二、加工流通情況

(一)加工

小龍蝦產品加工主要集中在湖北、湖南、安徽、江蘇,2018年,4省規模以上加工廠加工量近32萬噸。其中,湖北省規模以上加工廠近20家,加工量超過20萬噸,同比增長一倍,產值186.89億元,同比增加60.57%。

小龍蝦的加工產品種類日趨多樣化、特色化,除了傳統的出口整肢蝦、蝦尾、蝦仁等,很多加工廠根據國內不同區域消費者的偏好,不斷開發豐富新的加工品類,加工生產麻辣、香辣、十三香、蒜蓉、油燜、清水等各種預製調味小龍蝦,並通過最新的加工儲藏技術,讓消費者在一年四季都能品嚐到各種美味小龍蝦。此外,小龍蝦精深加工發展迅速。湖北潛江建成甲殼素深加工產業集群,打造“世界甲殼素之都”。甲殼素龍頭企業華山水產年處理10萬噸廢棄蝦殼,生產甲殼素4000噸,氨基葡萄糖鹽酸鹽、高密度殼聚糖、殼寡糖等高附加值產品3500噸,甲殼素衍生製品銷售收入近30億元。

全國龍蝦產值湖北仍牢牢佔據半壁江山,湖南、安微緊隨其後

(二)流通

2018年,據不完全統計,小龍蝦大型交易市場數量新增5個。3月,安徽巢湖首個龍蝦水產品交易市場開市。4月,湖南嶽陽新開花都市場和君山蝦城兩個市場開市。8月,中國供銷集團投資湖北荊州合作建設小龍蝦綜合交易中心;浙江寧波水產品批發市場小龍蝦特色交易區開業。一些交易市場也在規劃或建設當中。安徽合肥計劃建立“中國合肥龍蝦交易中心”;湖北天門、安徽六安、河南信陽等地也出臺了新建專業小龍蝦市場的規劃。此外,很多水產市場在消費旺季將小龍蝦當作主要交易品種,設立專門的小龍蝦交易區域。

冷鏈配送與物流體系建設快速發展。物流企業依託小龍蝦交易市場,物流線路佈局日趨完善,運輸效率大大提升,24小時內可送達全國各地,保障了小龍蝦運輸成活率和品質。滿幫貨運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龍蝦輸出五大省份依次是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蘇,小龍蝦物流出單量前十城市中,湖北佔六席。除傳統物流企業外,淘寶天貓、京東、蘇寧易購、順豐等電商巨頭憑藉著“物流和電商”的雙重功能,在小龍蝦板塊全面鋪開。

三、市場運行和消費分析

不斷擴大的餐飲消費市場,成為小龍蝦產業爆發式增長最強勁的動力。線下有龍蝦館大排檔,線上有小龍蝦外賣,線下線上的完美結合,不斷釋放著小龍蝦消費市場能量。

(一)消費動向

2018年,小龍蝦消費渠道主要有三種:一是傳統的、大眾化的飯店、專賣店、夜宵大排檔;二是偏向中高端的品牌餐飲企業;三是火速升溫的互聯網餐飲。

線下,小龍蝦門店數量猛增,較2017年多了14萬餘家,增長近70%,有20個城市的小龍蝦門店數超過1000家,越來越多的飯店把小龍蝦作為招攬顧客的主打菜品。線上,小龍蝦外賣市場份額明顯提高。據美團數據顯示,2018年通過美團平臺的小龍蝦外賣訂單量是2017年的2.6倍,通過美團平臺的交易額是2017年的4.3倍。

全國龍蝦產值湖北仍牢牢佔據半壁江山,湖南、安微緊隨其後

小龍蝦已經成為高端消費市場的絕對主菜

此外,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與小龍蝦消費旺季重疊,進一步刺激了小龍蝦的消費。小龍蝦、啤酒、烤串等暖場宵夜成為看球的黃金搭檔,國內消費者通過美團外賣平臺下單的小龍蝦直線上升,夜宵外賣銷量超6450萬隻。在此期間,10萬隻小龍蝦還從湖北荊州發往俄羅斯,成為世界盃期間的明星,進一步拓展了中國小龍蝦在世界上的知名度。

(二)品牌與市場建設

近年來,各地越來越重視小龍蝦品牌培育,湧現出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蘊的區域公共品牌,以及全國或區域影響力的企業品牌。以小龍蝦為主題的節慶遍地開花,節日經濟在促進小龍蝦終端消費和當地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第九屆湖北(潛江)龍蝦節促成51個項目簽約,協議引資總額211億元;第十八屆中國·盱眙國際龍蝦節促成95億簽約項目。

(三)市場分佈

小龍蝦傳統消費市場主要集中在華東、華中、華北、華南地區,西南、西北、東北地區消費量也逐年上升。廣州、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是通過美團網外賣消費最大的5個城市;但餓了麼和口碑消費數據顯示,河北、海南、上海、四川、河南是深夜小龍蝦消費增長最快的5個省份。小龍蝦消費已從一線城市擴張到全國大部分地區,形成了遍地開花的火熱局面。

(四)市場價格

2018年小龍蝦批發市場活蝦價格走勢依然呈現出V字形。和往年相比,2018年小龍蝦上市更早,初上市階段和集中上市期價格更高,下市的時間也比往年略有提前。

3月,小龍蝦開始少量高價上市。4月,價格略有下降,但總體依然較高;下半月開始小幅下滑,但均價仍高於2017年同期。5月,養殖小龍蝦大量集中上市,價格出現明顯下降;中旬以後,隨著加工廠加大收購量,價格開始回升。6月中旬以後,由於稻田養殖的小龍蝦上市基本結束,供小於求,致使價格上漲。7月,價格繼續上漲,加工廠和流通市場出現提價搶貨現象。8月,由於持續的漲價,一些主流水產市場陸續結束小龍蝦交易。9月以後,市面上儘管還有小龍蝦銷售,但由於貨源不穩定,大多數門店停業,小龍蝦市場進入淡季。

四、國際貿易情況

2018年,受國際貿易形勢及國內原料市場變化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小龍蝦出口量下降至10801噸,出口額下降到1.88億美元,較2017年分別下降了43.50%和12.66%,2018年小龍蝦出口平均單價是17.38美元/千克,比2017年上漲了54.49%。我國小龍蝦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歐美,佔出口市場90%以上的份額。其中出口美國的小龍蝦5491.84噸,出口額9625萬美元;出口丹麥、瑞典、荷蘭、英國、比利時、德國等歐洲國家的小龍蝦4290.98噸,出口額7663萬美元;出口日本的小龍蝦199.4噸,出口額412萬美元。

2018年,小龍蝦進口量2394.13噸、進口額800.96萬美元,較2017年分別上升了66.73%、17.33%。其中,進口埃及的小龍蝦2162.21噸,進口額635萬美元。2012年到2018年這七年裡我國小龍蝦進口量猛增,2018年進口量是2012年的741倍,2018年進口額是2012年的390倍。2014年至2018年間,中國80%的進口小龍蝦來自埃及。

五、扶持政策解讀

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全國各地新出臺專門針對小龍蝦產業或以小龍蝦產業為主體的指導意見、產業規劃等各類政策扶持性文件近30個。主要呈現了5個方面特點。

一是各地政府高度重視,主產省和重點地區普遍出臺了各類扶持政策文件,促進了小龍蝦產業快速發展。其中省級層面,湖北省以省政府辦公廳名義出臺了《湖北省推廣“蝦稻共作稻漁種養”模式三年行動方案》;安徽省農業農村廳發佈了《安徽省農業農村廳關於稻漁綜合種養百千萬工程的實施意見》(以稻小龍蝦綜合種養為主體)。市縣級層面以黨委和政府名義發佈的居多。

值得注意的是,首次進入全國縣(市、區)養殖產量前30強的山東省魚臺縣、河南省潢川縣,2018年均制定出臺了系列扶持文件。魚臺縣委、縣政府出臺的《關於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中,“稻蝦共作”被列為農業發展重點工作之一,併成立品牌興農戰略推進指揮部,打造“魚臺生態龍蝦”品牌。潢川縣於2016-2018年連續3年出臺扶持文件,2018年,將小龍蝦養殖與扶貧結合,對開展小龍蝦養殖的企業和農戶進行補貼。扶持政策的出臺,有力推進了兩地小龍蝦產業的快速發展。

二是出臺的文件以鼓勵和扶持產業發展為主,少數文件對限制產業盲目擴張和規範產業發展提出了一定要求。如湖北省提出要科學劃定稻小龍蝦綜合種養適宜區和非適宜區,優先開發低湖田、冷浸田、冬閒田。安徽省提出要堅持以糧為本,嚴格遵循稻漁綜合種養田塊邊溝、魚凼面積不超過10%比例的紅線,禁止過度開發,杜絕稻田生產非糧化行為。

三是扶持方向以一產中的稻小龍蝦綜合種養為主,並開始向全產業鏈延伸。稻小龍蝦綜合種養模式因一水兩用,一田雙收,具有漁稻互促、穩糧增收、綠色生態等多方面功能,成為各地政府扶持的主要領域,扶持目的主要為擴大種養規模。湖北省、安徽省、江蘇省等小龍蝦產業發展較快的省份,對二三產及產業融合發展更加重視,在品牌培育(包括區域公共品牌、餐飲連鎖和節慶活動)、加工企業/交易中心扶持、特色龍蝦小鎮/公園建設等方面提出了具體扶持政策。

四是扶持方式呈現多樣化,除財政資金支持、發展規劃外,金融支持等方式運用逐漸增加。

各地政策中,以財政資金支持為最普遍的扶持方式。江西省2018年財政投入資金超過10億元;湖北省通過統籌財政資金,吸引社會資本踴躍投入,各類經營主體年投入資金超過50億元。

在財政資金投入方式上,主要為對示範區/基地創建的資金支持、對企業和農戶稻田改造和田間工程建設的資金補助等。其中,“以獎代補”得到越來越多的運用,如湖北省已有30多個市縣出臺了“以獎代補”扶持政策。

在規劃引領方面,地方政府主要關注的還是養殖規模,政策創設主要針對擴大稻小龍蝦綜合種養面積。此外,結合養殖灘塗水域規劃編制,一些地方為稻漁綜合種養(包括稻小龍蝦)劃定了養殖區,預留了今後發展空間。

金融支持方面,主要以專項貸款和對保險進行補貼為主。湖北省金融機構為小龍蝦養殖戶開發的“蝦農貸”專項特色信貸產品已在全省多個市縣開展,可為養殖戶提供3-30萬信貸額度。江蘇省盱眙縣試水互聯網金融,開發的“都糧E貸”,線上即可辦理30萬以下貸款;開發的“蝦稻(蓮)致富貸”,貸款範圍覆蓋生產、加工、流通、銷售和餐飲,對小龍蝦產業鏈給予了全方位金融支持。江蘇、湖北、湖南等省為小龍蝦養殖提供政策性保險的市縣持續增加,財政補貼保費最低30%,最高可達80%。

五是更加註重科技的支撐作用,對科研和技術示範推廣的支持力度加大。近年來,隨著稻小龍蝦綜合種養的蓬勃發展,各地政府越來越重視發揮科技在穩糧、提質、增效方面的作用,傾向於通過創建集研發、培訓、示範、推廣為一體的示範基地/區,將產學研用推融為一體,推進標準化生產、規模化開發、產業化經營和品牌化運作。支持方向上,除傳統的注重技術模式的集成熟化外,越來越重視標準化和小龍蝦良種繁育。

標準化方面,目前,除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正牽頭編制跨區域、普適性的稻小龍蝦綜合種養標準外,湖北、安徽、浙江等省均制定了引導、扶持研究和制定區域性稻小龍蝦綜合種養技術規程、標準的相關政策。

在稻蝦品種方面,除傳統的水稻和小龍蝦品種篩選外,湖北、安徽、江蘇等省均對小龍蝦良種繁育進行了部署安排。湖北、安徽均提出了要構建育繁推一體化的商業化小龍蝦種業體系。

六、中長期發展趨勢展望

未來一段時期,小龍蝦產業總體將保持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但增幅將有所回落,產業總體供求關係將漸趨平衡。產業發展規模總體平穩的同時,產業鏈進一步延伸,產業結構發生調整,二產規模佔比有所提升。經營主體的組織化、規模化水平進一步提升,產業化經營成為發展方向。

(一)政策環境

由於小龍蝦產業兼具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各級政府將繼續加大扶持力度,扶持的方向以養殖生產為主,但產業發展水平較高的省份,將逐步加大對加工流通、品牌和市場建設的扶持力度。此外,對養殖生產的扶持,尤其是小龍蝦稻田養殖,將受到國家對稻漁綜合種養政策的影響,逐漸走向規範化和標準化。

(二)養殖生產

生產規模將由急速擴張轉變為穩中有升,新的增量將主要集中於池塘養殖。在 “以糧為主”的前提下,小龍蝦稻田養殖規模以平穩為主,種養技術模式將進一步優化提升,主要目的是促進稻田養殖小龍蝦的均衡上市,以及由“大養蝦”向“養大蝦”轉變。制約小龍蝦養殖的種質和病害問題將成為技術突破的主攻方向。隨著養繁分離的普及,商業化育種、品質改良體系將逐步建立健全。對養殖病害的防控將更加註重疫病監測、苗種產地檢疫和養殖環節生產管理。

(三)加工流通

為保障產品均衡上市,平抑價格大幅波動,小龍蝦儲藏和初加工能力將進一步提升。精深加工技術和工藝將成為增加小龍蝦附加值的主要方向,小龍蝦綜合利用水平提高,加工品類更加豐富。電商憑藉“物流+電商”的複合功能優勢,在流通環節的佔比將進一步加大。

(四)市場消費和價格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擴大內需的政策導向,以及居民消費習慣的養成,小龍蝦消費市場將穩步擴容。但由於2017年、2018年市場消費量連續的大幅增加,今後消費量的增幅將趨緩。消費渠道上,由於小龍蝦的社交屬性,以及集中供應期與夏季夜市消費旺季重合的特點,以小龍蝦為主體的品牌餐飲店和大排檔將繼續作為消費主渠道。同時,隨著外賣商業模式的更加多樣化和便捷性,線上外賣在消費中的佔比將迅速增加。由於供應量的穩步增加和上市均衡化,小龍蝦的市場價格將理性迴歸,更加親民,同時季節波動幅度變小。

(五)國際貿易

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指引下,我國將有更多的涉漁企業走出國門,利用沿線國家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龐大的國內外市場,發展特種水產品養殖業。小龍蝦作為水產“明星”品種,將會在更多的國家和地區安家落戶,成為更多不同文化背景、風俗習慣的人們餐桌上的寵兒。可以預見,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加深,越來越多的國人走出去,將我國的小龍蝦餐飲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

本文轉發於《騰氏水產商務網》,若有侵權,請於今日頭條私信聯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