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本该是五子良将首位,为何却受辱而死?背后原因让人意想不到

我们都知道魏国手下有一名武将叫做于禁,他非常的忠诚,勇猛,而且因为忠诚闻名于世。他对曹操一直很忠心,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名将,他的身上具有所有大将的优点,我觉得他就是忠义勇敢的典范。这样的人我认为就算是死亡也应该是轰轰烈烈的死亡,但是最让人意想不到的结局是他最后是受辱而死的。有人说他最后有这样的结局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的一生中有两回背叛过曹操,我觉得这个说很可笑,因为他最后背叛曹操根本是迫于无奈。

于禁本该是五子良将首位,为何却受辱而死?背后原因让人意想不到

年轻时侯的他,绝对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将相之才,他不仅能够上战场带兵打仗,勇猛杀敌,而且做事非常的有气度,而且他在投靠了曹操之后就一直很忠心,根本没有二心,怎么可能会在最后背叛自己的君主呢。在他第二次失节的时候,那时的他已经接近晚年,他已经跟随曹操几十年了,这些年里他有没有想到要背叛,为什么会在最后选择背叛,受尽大家的侮辱和嘲讽,含冤而死呢,我相信他如果有机会的话,是肯定愿意为曹操奉献生命的。

于禁本该是五子良将首位,为何却受辱而死?背后原因让人意想不到

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讲讲他最后选择了投降的那场战争,最开始的时候他与关羽对决,于禁的能力我想大家都知道,作为曹操手下数一数二的武将,他绝对是一个武力和兵法都很厉害的人。而且他的能力很强,没想到就是这样他也没能够打的过关羽,被关羽用水计给擒获了。

于禁本该是五子良将首位,为何却受辱而死?背后原因让人意想不到

其实这个时候的于禁也并没有想过要投降,他心里主要的想法就是为了保全手下的兵力,让他们有机会出现在日后反击蜀国的军队中,所以才想要假装投降,然后让关羽不伤害自己手下的士兵。其实历史上这样的计谋有很多,而且成功的不计其数,但是毁就毁在了庞德手里。一向不擅长计谋的庞德,在这个时候选择了放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投降关羽,这就让主动向关羽投降的于禁有些不仁义,也因此毁了于禁的名声。

于禁本该是五子良将首位,为何却受辱而死?背后原因让人意想不到

其实于禁在做俘虏的那段时间也非常的煎熬,以至于一直意气风发的他变得不再那么自信。更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在几个月后好不容易回到了魏国之后,却落得一个贪生怕死的名声。而这时的魏国政权也交到了曹丕的手里,他这个人生性残暴,冷血无情。我们可以试想一下这样的人肯定是不会放过于禁的。

于禁本该是五子良将首位,为何却受辱而死?背后原因让人意想不到

他在回到魏国之后已经是白发苍苍,而且好像一下老了很多的样子,但是就这样曹丕仍然不相信他是假意投降,在曹丕的心里并没有想要原谅他的打算,他一方面安慰于禁,让他不要在意发生过的事情。另一个方面他却在曹操的坟墓前刻画出于禁主动投降,庞德忠心赴死的场景,然后让愧疚的于禁去守护曹操的坟墓。

于禁本该是五子良将首位,为何却受辱而死?背后原因让人意想不到

于禁一生都以忠心闻名,曹丕在曹操的墓碑上刻画了他投降的画面,这让他非常的愧疚,最后因为受到这样的侮辱去世了。其实我觉得曹丕真的不是一个大丈夫,就冲他对于禁这件事的做法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非常阴险的人。他从于禁回来后就没有责备过他,还一直安慰他,让世人觉得他是一个仁义宽厚的人,但是背地里却用最阴险的方式去伤害于禁,攻击他心里最痛的地方,最后把他逼死了。相比之下就可以看出曹操这个人的成功,世人对他的非议很多,但是他一直都是用自己最真实的一面示人,他虽然被人称为阴险狡诈之人,但是之前是个真小人,但是曹丕的确是一个伪君子,他既想要保持自己仁德的形象,又真的做不到仁义。

于禁本该是五子良将首位,为何却受辱而死?背后原因让人意想不到

曹操能够能够成为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军事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做事风格,更多的时候是因为他是一个非常善待人才的人,他可以为了不失去人才,善待那些曾经跟他有深仇大恨的人,而且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而且魏国一些很出名的武将大多数都是降将,都是在战败之后选择跟随他的人,世人都说曹操多疑,对身边的人都很防备。那么为什么降将最多的君主就是曹操呢,因为他知道在国家大事面前放弃自己的想法,谁说降将不能用,用好了照样能够统一天下,这才是一个君主才有的风范。刘备一直号称是仁德之师,他的手下也有很多为他卖命的人,但是我们仔细去研究的话,他从来没有重用过曾经向他投降的人,我们都知道马超的能力有多强,能够与关羽抗衡。但是却没有得到刘备的重用,表面上给了马超一个好的职位但是主要的目的就是怕他造反,给他一个像样的职位安抚他的心情,最后把马超的兵权架空送到一个没有任何威胁的地方,慢慢淡化他的权利。跟刘备比起来,曹操真是是很光明磊落了,所以说曹操才是最后的胜利者,统一天下。

于禁本该是五子良将首位,为何却受辱而死?背后原因让人意想不到

我相信于禁也是看到了曹操这个优点,从心底认为只要忠心的对待曹操,他也会认识到自己的能力,认可他重用他,这也就是于禁忠心跟随曹操一生的原因吧。却没有想到自己用忠心换取的名声因为曹丕的不信任,还有最后世人的侮辱丢了性命。我想如果于禁要是知道他假意投降保全大局的想法,被世人和少主所误会才导致了最后的结果,他可能当时也会选择和庞德一样,宁可失去性命也不会向关羽投降,至少能够保持自己一生忠臣的名声,而不是人到晚年,回到国家还要受尽侮辱,最后更是在愧疚和侮辱中死去。所以说有的时候言语真的能够打败一个人,所以我们在生活中真的不要恶意去诋毁一个人,早知道言论是有杀死人的力量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一定不要去污蔑别人,管好自己就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