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很清晰,却没法定罪?”这10个法律问题颠覆你的认知

“证据很清晰,却没法定罪?”这10个法律问题颠覆你的认知

你平时刷微博、看新闻,会不会对法律产生一些疑问?比如,为什么撞死了人只判三年有期徒刑?为啥业主不能在小区晒被子?

今天,为了解答你的疑问,我们挑出了代表性的10个案例,告诉你为什么法律会这么判。

欢迎你查看下面的清单,不仅会刷新你对世界的认知,还能帮你更透彻地理解社会运行逻辑。


1

明明在自家门口,法律怎么不向着我?

2019年西安的一位业主在小区绿地上晒被子,物业把被子没收了,业主一纸诉状把物业公司告上了法庭。最终法院判业主败诉。

知识点:单个业主没有随意使用公共空间的法律权利。绿地是全体业主共有的公共场所,想在公共场所晒被子,需经全体业主同意,而物业就是受全体业主委托,进行管理。


2

道德上不完美的行为,法律管不管?

2002年江西省一对夫妻离婚后,法院把孩子判给了妈妈。但爷爷奶奶十分想念孙子,经常自行把孩子从幼儿园接走,孩子妈妈十分不爽,双方互不相让,闹上法庭。最终法院判爷爷奶奶败诉。

知识点:道德权利不等于法律权利。法律层面上,爷爷奶奶没有单方面探视权,妈妈的做法虽然不近情理,但法律上没问题。


3

一件事让我不爽,能用法律打击它吗?

20世纪20年代,小说《尤利西斯》在美国杂志上连载,其中有描述自慰的情节。一位读者看了非常震惊,立即向检察官举报。但法院判定《尤利西斯》不是淫秽物品。

知识点:法律只关心“正常人”。法律在判定作品是否有伤风化时,不以极少数敏感者的反应为标准。


4

证据很清晰,为什么却无法定罪?

1994年,美国橄榄球明星辛普森的前妻被谋杀,警方发现的所有证据都指向辛普森。但是,强大的辩护律师团发现,警方在取证时有很多疏漏之处,向法庭提出诸多关键证据因为程序瑕疵而无效,最终辛普森无罪释放。

知识点:司法机关在作出判决时,不能先入为主,程序正义必不可少。即便结果存在争议,也要保证程序做足、做好。


5

赠与别人的财物,法律能帮我要回来吗?

你一定看过这样的新闻:结婚前男方一般要向女方送彩礼,但是婚没结成,男方讨还彩礼,女方拒不退还,闹了起来,该怎么办?法律告诉你,彩礼可以看作“附条件的赠与”,条件是“女方要嫁给男方”,如果退婚,可以退还。

知识点:赠送财物时,要注意是附条件的赠与,还是单纯礼节性的赠与。


6

法律判决不利于我,为什么还要遵守?

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公开挑战雅典的公共信仰,被控亵渎神明、败坏青年等一系列罪名,被雅典陪审团判处死刑。他的朋友买通了监狱主管,想帮他越狱逃生。苏格拉底却拒绝了,他认为,审判完全依据雅典法律程序进行,具有法律效力。即使不同意这个判决,也得服从。

知识点:只要是经过正当程序作出的判决结果,就必须遵从。


7

为什么造成的损失很严重,判刑却很轻?

2009年,胡某夜里超速行驶,撞死了人行横道上的谭某。一审判决他交通肇事罪成立,处三年有期徒刑。很多人觉得“撞死人才三年,太轻了”。但实际上,在这个案子里,按交通肇事罪最重就只能判三年,而更重罪名的则是危害公共安全罪,最高可判死刑。

知识点:量刑轻重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定什么罪名。


8

真的判了错案,为什么也要维持原判?

著名纪录片《制造杀人犯》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16岁少年涉嫌强奸和杀人,美国警方获得了他的认罪口供,法庭判定谋杀罪名成立。10年后,大家发现他当初被警察诱供了,造成了冤案。于是他向法院上诉,但最终法院维持原判。

知识点:一件案子终审后就不再反复重审。没有终局性,法律就无法完成解决纠纷、维护秩序的根本目的。


9

为什么有些判决会牺牲“个案正义”?

1805年,美国一个人发现一只狐狸,开始追捕,就在要抓住狐狸的时候,半路突然杀出另一个人,直接拿枪把狐狸打死了。两人闹到法庭。最终,法院把狐狸判给了开枪的人。

知识点:判断产权归属,谁追不重要,谁拿到手才重要。如果判追狐狸的赢,以后就会同时出现好多追捕的人,产权归属就会极不确定,甚至有海量纠纷闹到法院。


10

确实违法了,为什么不罚?

你肯定看过电影《我不是药神》。“药神”的原型陆勇是白血病患者,由于不堪忍受高药价,不得不从海外代购仿制药,还通过网购信用卡为病友代购。后来,他因为涉嫌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和销售假药罪被抓了,但检察院决定不起诉他。

知识点:《刑法》规定,违法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被视为犯罪。陆勇虽然有违法行为,但是为了救人,没危害社会。你看,法律也不是完全铁面无情的。法律是有例外的出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