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vs癌症:我们不一样

2020年4月15~21日,是第26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其主题是“癌症防治 共同行动”。

癌症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敌人。我国是癌症大国,肺癌、胃癌、乳腺癌、肝癌等发病率居高不下。癌症也已成为我国人口的主要死因之一。据悉,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超过350万人,死亡病例超过200万人,死亡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自古有文字记载以来即有肿瘤的叙述,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已有“瘤”字。我国现存最早的医籍《内经》中就记载了不少的肿瘤类疾病,如“症瘕”“积聚”“噎膈”“乳岩”等。

同时,古代中医将表面凹凸不平、质地坚硬如石的肿物(即较明确的恶性肿瘤)称为“岩”,如“乳岩”(乳腺癌)。而古时“岩”字与象形字“嵒”(山上的石块)相通,后人再加上“疒”(“病”字偏旁),就成为“癌”了。癌原作“岩”(古文:嵒),读yán。在我国八大方言的江浙话中,岩yán是读ái的,因此后来便被读成了癌(ái)。

从文字的演化可知,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了瘤和癌的记载。但肿瘤和癌症,傻傻分不清楚啊!它俩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肿瘤vs癌症:我们不一样

肿瘤≠癌症

简答来说,肿瘤的概念中包含癌症。肿瘤不一定是恶性的癌症,但癌症一定是恶性的肿瘤。

肿瘤,从医学意义上讲,是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新生物。新生物,顾名思义,就是新长出来的东西,多表现为包块、肿块。说得通俗一点,肿瘤就是在人体内新长出来的非正常的东西,就像是在不良环境下长出来的异类分子。

根据性质,肿瘤大体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而癌症,就泛指所有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不会向人体其他器官或组织发生转移。它的危害相对较小,一般在医学可控的范围内。

而恶性肿瘤,就像是一匹脱缰的野马,生长速度很快,并且会肆无忌惮地向其他任何地方发展和扩散,常常不能得到及时控制,甚至危及生命。可怕的是,有时,良性肿瘤也会向恶性肿瘤转变。

因此,即便是医疗技术发达的今天,人们依然谈“癌”色变。

癌症的分类

严格意义上来讲,癌症也分为两大类,一类来源于上皮组织,称为“癌”,常见的有肺癌、乳腺癌、胃癌、结肠癌等;另一类来源于间叶组织,称为“肉瘤”,常见的有骨肉瘤、血管肉瘤、平滑肌肉瘤等。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常说的淋巴瘤和白血病(俗称血癌),尽管名字里没有“癌”或“肉瘤”的字样,但同样属于癌症。

癌症的病因

癌症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与吸烟、感染、职业暴露、环境污染、不合理膳食、遗传因素、内分泌失衡、免疫功能紊乱等都有关系。

癌症的治疗

截至目前,早发现、早治疗依然是对付癌症最有效的办法。在与癌症斗争的那些年里,随着人类对癌症不断进化的认知,其治疗手段也经历了数次革命,最初癌症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要手段,随着对于癌症认知的升级,放疗和化疗跻身癌症治疗手段的行列。21世纪以来,随着基因分子生物学的深入,靶向药物问世。近些年来,国内外医学专家另辟蹊径,将目光转向人体内天然的“抗癌战士”——免疫细胞,开启了全新的 “免疫治疗时代”。

癌症的预防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那么,癌症究竟该怎样预防呢?

2018年,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CRF)和美国癌症研究所(AICR)发布了关于生活方式和癌症预防的专业报告。该报告给出了癌症预防的10大锦囊。

肿瘤vs癌症:我们不一样

除此之外,预防性接种疫苗(如乙肝疫苗、HPV疫苗)或者进行早期癌前病变筛查也是有效的防癌措施。对于特定的高危人群来说,定期到医院体检可以作为癌症筛查的“必修课”。

肿瘤vs癌症:我们不一样

虽然癌症难以彻底消灭,但是其实它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可怕。人体细胞的衰老和变异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只要我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正确认识,把它当作一种慢性病来对待,学会与它和平共处,知己知彼,终有一天相信我们能够战胜癌症!

肿瘤vs癌症:我们不一样

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光明网科普事业部联合发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