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抓龍頭企業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協同復工復產

◎ 科技日報記者 張佳星

4月16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民營企業、中小企業有序推進復工復產情況舉行發佈會。

工信部:抓龍頭企業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協同復工復產

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司長許科敏

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司長許科敏介紹,截至4月14日,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已達99%,人員復崗率達到94%,全國中小企業復工率為84%。當前境外疫情快速擴散蔓延,製造業復工復產出現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國際國內市場需求不足、企業生產成本上升、資金週轉困難、國際人流物流不暢造成已復工復產的企業面臨再次減產停產的風險,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受到一定衝擊。

頂層推動: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

許科敏介紹,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做出重要指示,指出產業鏈環環相扣,一個環節阻滯,上下游企業都無法運轉,要堅持全國一盤棋,維護統一大市場,促進上下游、產供銷、大中小企業整體配套、協同復工,切合提高復工復產的整體效益和水平。工信部把推動產業鏈各環節協同復工復產作為工作重點,加強與有關部門、地區及企業的溝通協調,通過抓龍頭企業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協同復工復產,實現良性互動。

一是加強上下聯動,指導地方摸清情況、精準施策,加強對重點地區、重點企業的調度,推動企業精準對接,協調解決資金、原料運輸等方面的問題。

二是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牽引作用,對92家大型龍頭企業堅持日調度,推動7600餘家核心配套企業復工復產,帶動上下游40多萬家中小企業。

三是著力打通產業鏈、供應鏈的堵點,在國務院復工復產推進工作機制下,我部牽頭組建了多部門參加的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工作專班,加強跨部門、跨地區的協調聯動,解決龍頭企業及其核心配套企業在復工復產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四是開展產業鏈固鏈行動,聚焦重點產業鏈,建立龍頭企業“一對一”聯繫機制,落實援企惠企政策,發揮“互聯網+”作用,加快製造業智能化改造,引導企業穩固供應鏈,提升產業鏈的水平。

工信部按照以大帶小、上下聯動、內外互動的思路,針對製造業復工復產中的問題進一步採取措施,推動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通過激發內需市場活力,發揮“互聯網+”的作用,拉動輕紡、家電、汽車等傳統消費,積極支持發展遠程醫療、在線教育、數字科普、在線辦公等新模式新業態,帶動智能終端消費以及服務的消費。加快5G網絡、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工業、通信業重點項目的開工建設,跟蹤抓好重點外資項目的落地。暢通產業鏈循環,持續梳理重點領域龍頭企業及其核心配套企業名單,動態調整、壓茬推進,協調解決企業遇到的實際問題,打通難點、堵點,讓產業鏈有效“轉”起來,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共同發展。

企業自救:疫情倒逼自主研發替代進口

工信部:抓龍頭企業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協同復工復產

全國工商聯經濟部部長林澤炎

全國工商聯經濟部部長林澤炎介紹,民營企業中大企業全部復工、中企業基本復工、小微企業大部分復工,特別是大型企業發揮了“頭雁”效應,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復工復產,當然不同規模、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的企業復工復產還存在一些結構性的差異。根據全國工商聯4月上旬提交的調研報告:91.39%的民營企業已復工、49.99%的企業產能利用率超過50%,24.86%的產能利用率達到80%以上,全行業、全產業鏈同步恢復跡象十分明顯。其中第三產業企業復工率達到89.97%,較3月下旬上升了8.21個百分點,大型企業復工復產達到了基本恢復正常,57.84%已復工大型企業產能利用率在80%以上。

林澤炎說,頭部企業對上下游帶動效應強,有力促進了整體產業鏈的復工。小微企業的復工復產提速,復工率達到了86%,較3月下旬有大幅的提升。有企業反映,疫情倒逼他們通過自主研發做了很多國外進口零部件的替代。

金融扶助:“助微計劃”助力中小微企業融資

林澤炎介紹,全國工商聯會同螞蟻金服網商銀行等一百多家金融機構推出了無接觸、純信用、快捷辦的“助微計劃”,就目前收到的最新情況看,今天中國銀行業協會的最新統計數據表明,推出大概兩個多月的時間,但已經服務了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戶806.33萬戶,累計發放貸款3258.31億元。全國工商聯還和交通銀行、興業銀行、中國銀行等合作推出了疫情期間的特別貸款服務“助微計劃”,目前交通銀行和27個省份的134家企業提供了融資服務,提供了61.5億元。

政府作為:“廳長賣紗”等新模式拓展紡織企業市場

許科敏介紹,紡織行業特別是中小紡織企業存在一些困難:一是需求不足。從國內看,1-2月國內市場限額以上的單位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零售額同比下降31%。從國際上看,3月以來大量出口訂單出現延遲或者取消,新增訂單也大幅減少。據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對100多家重點企業的調查結果,反映訂單不足的企業佔比達到63.6%。二是行業穩就業壓力在加大。訂單減少的壓力正在沿著產業鏈向上遊傳導,將會對紡織行業的產業鏈的正常運轉產生影響,行業的就業形勢趨於嚴峻。三是企業反映資金緊張。受訂單下滑及退單等影響,紡織企業的原料及成品的庫存積壓增加,特別是化纖行業,由於連續化的生產不能停工,面臨著極大的庫存壓力,佔用資金量也在加大。

針對企業反映的突出問題,各級政府部門都在積極地行動。一是推動已出臺的惠企援企政策的落地。一些地方也在出臺一些幫助紡織行業解困的措施。

二是幫扶企業轉型轉產,穩定經營。比如一些紡織企業在通過轉產防護服等防護用品維持了正常的運營和職工隊伍的穩定。三是多措並舉幫助企業拓展市場需求的空間,比如山東省開展了“廳長賣紗”的活動,向全國買家推介山東的紗線。江蘇紅豆加快佈局智慧生產、智慧倉儲、智慧門店,積極拓展網上銷售,今年以來線上銷售佔比提高了10%。四是發揮信息技術支撐作用,推動產業升級。圍繞產品的研發、生產製造、全球營銷等產業鏈的各環節,推動企業向信息化、智能化轉型,支持企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拓展多層次多渠道的消費市場。

來源:科技日報 圖片來源:中國網

編輯:陳小柒

審核:朱麗

終審:冷文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