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向省市進一言:“西鹹合併”迫在眉睫,西安需走“成都模式”!


再向省市進一言:“西鹹合併”迫在眉睫,西安需走“成都模式”!

文=城記智庫 聶海峰


這次新冠疫情,無人、無國可避免。從陸續而來的壞消息證明,經濟才是一切民生的基石。


這次,隨著鄭州GDP最終公佈,中國城市經濟前三十強水落石出。天下大勢,浩浩湯湯:①南北差距愈加明顯,西安難獨善其身;②西安不走“成都模式”,競爭層級將被拉開。


再向省市進一言:“西鹹合併”迫在眉睫,西安需走“成都模式”!

成都在做強自身之後,又開始與德陽、眉山等四城“同城化”。而地形和人口,決定西安必須要走“單核中心”的“成都模式”。


沒有西安和咸陽合併的“1”,就缺乏後面機會、時間和空間等一連串的“0”。


城市洗牌:經濟發展的晴陰表


若時光不變,西班牙依舊是“海上霸主”,英國是永遠的“日不落帝國”。若換做城市,羅馬依舊可以說“條條大道通羅馬”,瀋陽依舊是“共和國長子”。


只是,“大清都已亡國”……人類在變,時代在變,生產力在變,城市也在變。


2019年中國內地城市GDP前三十有標誌性意義:首先,這是近年內外形勢變化的結果,疫情又成“試金石”;第二,標準更迭,“裸泳者”不斷浮現。

更明顯的信號,北方城市僅九座:


再向省市進一言:“西鹹合併”迫在眉睫,西安需走“成都模式”!

中國內地城市GDP前三十強,北方(灰度)僅九城

◎製圖/城記智庫


兩座北方城市,變動最為明顯:


天津從2018年18809.64億調減為13362.92億,縮水達5000多億!直接被蘇州、成都、武漢和杭州趕超,從第六掉至第十。修訂調減後的青島,從第十二掉至第十四,被寧波和無錫反超。


按這個趨勢,2020年南京將超越天津。相信大家也都能感受到,天津和青島在全國存在感相當之弱,並非沒有道理。


“風起青萍之末”。換個角度來看,口碑是一座城市的“鏡子”。我們想想,天津和青島這幾年給人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每個城市都會有正反兩面,但活力強大的城市會有兩個結果:第一,從管理和處理方面,有充足的意識和強大的糾錯能力;第二,強大的市場經濟實力,客觀上讓社會有諸多“共識”,強大的流量和活力能降低負面的比例


這裡就不在贅述,大家可自行對比。


2019年,全國十強中僅北京和天津兩座北方之城;到2020年,可能只有北京。


再向省市進一言:“西鹹合併”迫在眉睫,西安需走“成都模式”!

天津的“隕落”,意料之中意料之外

◎NEWS


目前,北京功能調整為“政治、文化、國際交往、科技創新”四大中心,“經濟”已慢慢淡出。這意味著,上海未來地位更牢不可破。不過,天津並未能承接溢出效應。


自2017年首超廣州後,深圳繼續領先。與此同時,高度發達珠三角地區,已從更高層面推進“粵港澳大灣區”。


值得注意,擁有近一億人口的“成渝城市群”已是國家戰略;2019年,“陸海大通道”也以重慶為核心。目前,成都分別領先武漢、西安近800億和8000億。不出意外,2020年差距還會擴大。


這十城,除“京滬穗深”等傳統一線城市外,其它未來將無一例外成為新的世界級“超級城市”:首先,無一例外都是特大城市。對於西安來說更恐怖的是,以它們為中心已形成超級城市群。


為何這樣說?我們在封圖已做說明:地處內陸的西北地區,人口、城市和經濟量都較為遜色。


南北差異:南北方差異愈加拉大


實際上,中國南北方經濟差距在拉大。北方佔比一路下降:2016年首次降至40%以下,2018年降至38%(不含港澳臺)。


十年前,山東和廣東差距只有5800億,如今已達兩萬多億。東北更是如此,1978年佔全國13.98%,2018年僅6.3%,四十年以來總量佔比下降一半。東北和山東變化,可以說是整個北方經濟發展的縮影。


從2019年增速來看,趨勢依舊:前五位為貴州、雲南、西藏、江西和福建;後五位,全部為北方地區:河北、山東、黑龍江、吉林和天津。


再向省市進一言:“西鹹合併”迫在眉睫,西安需走“成都模式”!

中國南北方經濟差距越來越大(數據不含港澳臺)

◎製圖/城記智庫


儘管中國整體經濟“庫容量”在不斷增加,但現實就是:

中國經濟,已由東西部差距變成南北差距,且越來越大。


中國經濟前三十強中,北方九城中內陸僅北京、鄭州、濟南和西安,其它皆為港口城市。


2020年4月3日,西安“鄰居”鄭州2019年GDP最終揭曉:11589.7億,位列第15位,成為北方內陸表現最好的城市之一。在第11到20城市排位中,北方也僅鄭州、青島和濟南三城。諸如南京、寧波和無錫,都是蘇浙之城。


寧波上升三位,反超青島、無錫和長沙。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寧波常住人口增長達34萬,僅次於杭深穗位列全國第四。而按這個速度,2020年南京將躋身全國前十,合肥將上位第二十。


再向省市進一言:“西鹹合併”迫在眉睫,西安需走“成都模式”!

看問題必須以事實基礎,比如“鄰居”鄭州

◎NEWS


作為第八個國家中心城市,鄭州潛力巨大:要知道,河南省GDP排名全國第五,人口9600萬,以鄭州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人口達1.6億。黃奇帆曾為鄭州撰文,表示無論是人口、GDP等佔比,鄭州的首位度還有待提升。


按這個趨勢,2020年前三十強中的九座北方城市,不出意外有五座城市將集中在21-30位,比如濟南、西安、煙臺、大連、唐山。


在2018年,西安曾短暫重回全國二十強。不過,隨著GDP修訂以及新的發展競爭,西安2019年排名第二十四。


從增速來看,十強城市中成都以7.8%增速拿下冠軍。二十強城市中,省會城市長沙則以8.1%增速,成為增速冠軍。從目前現狀分析,儘管受到2020年新冠疫情影響,但是未來前二十強城市的入圍起點已是萬億。


“南北差異”拉大,這個大趨勢更意味著一種現實:在未來發展競爭中,北方將整體落後於南方地區。


所以,西安更殘酷的挑戰:不是“城與城”的競爭,而是整個北方地區的下滑。這個背景,就是市場經濟中所說的“存量市場”競爭。在這個競爭中,西安的短板就更加凸顯。


再談合併:城市群時代的最後機會


如今,中國已進入到特大城市和城市群時代。這也可能是西安最後的機會:無論是從經濟發展,還是從行政調整上來看。


“個人拼不過團隊,團隊拼不過趨勢”。當下的西安,必須認清兩個現實:一是隻有更快更強,才能逆轉“南強北弱”趨勢,鄭州就是例子;二是必須構築一個大平臺,形成“一個拳頭”。


有人說,西安不能“一支獨大”。因為,不少人總一廂情願地認為:咸陽能成佛山、渭南能成東莞。“一方水土一方人”,長三角和珠三角的基底,與西安完全不同。


未來,是特大城市和城市群時代。對於西安來說,“關中平原城市群”人口僅3800萬,與近1億的“成渝城市群”和1.6億的“中原城市群”不在一個量級。這,相當於章子怡和姚明的身高差別。


當然,這裡還有一個危險:如若不把大西安做起來,結果可能更糟。


舉例,“合併”呼聲的城市:有廣州與佛山、長沙與株潭。換個角度來看,GDP位列21位的合肥,也是“南京大都市圈”一部分。但這幾城經濟增速都較為可觀,只有咸陽是停滯狀態。


再向省市進一言:“西鹹合併”迫在眉睫,西安需走“成都模式”!

有“合併”呼聲城市GDP增幅,咸陽最低

◎製圖/城記智庫


是西安“吸血”造成的嗎?若西安不代管西鹹新區,地鐵根本無法西進,臨空經濟區難以實現……結果就是:西安不情願,咸陽沒能力——最終結局,兩敗俱傷!


與人一樣,城市也要合適自己的路——西安,必須走“成都模式”:通過行政調整,做大平臺、做強實力、做足知名度。只有西鹹合併,才能使得西安首先變成一個類似成都的“超級城市”。否則,只能是一盤散沙、各自為政。


要知道,很多“窮兄弟們”期待和老大哥一起,有肉吃、有湯喝。結果,老大哥家裡多年來一直還在為“結婚彩禮”和“家產分割”鬧得一團糟……


我們認為,“合體”有五個關鍵詞:增補強活融


增的是空間:沒有空間哪有格局;

補的是產業:營商招商要一盤棋;

強的是平臺:用一個拳頭打出去;

活的是企業:用資本投票看未來;

融的是心理,大家都別再“擰巴”。


再向省市進一言:“西鹹合併”迫在眉睫,西安需走“成都模式”!

西安必須得像成都一樣,成為一個超級城市

◎NEWS


作為單個城市,西安是西北地區唯一的特大城市,其流動性、樞紐性和門戶性遠高於其它類型城市。相比南京、武漢、鄭州等,不能讓西安“孤軍奮戰”,也不能讓咸陽承擔“不能發展之痛”。


未來,西北人口持續流向西安趨勢無法逆轉;第二,如何在產業佈局、城市規劃和行政合體方面取得突破,這是確定戰略後的下一步思考。

最近,網路上爭來吵去的“中華第一帝都”。我們可以來做一個選擇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