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十一岁,都会经历很多新鲜事吗?

时光印象/采油三厂(二十)我十一(上)

有部电影叫《我十一》,只看片名可能不知所云,但是回想我自己的十一岁,再看影片,才明白这个年纪对男孩来说是个重要阶段,他会经历很多前所未见的事情,思维和心理都会发生变化。

我十一岁那年暑假,学校得到几个去北戴河疗养的福利指标,母亲有幸拿到一个名额,于是我也有幸体验了第一次长途旅行。

火车是半夜的经停车次,停靠的还是一个小站。厂机关派了一部金杯面包车送这些带着孩子的老师。学校的L校长跟车。我的印象中,L校长是个高大魁梧的中年男人。

我们一行妇幼在L校长的带领下,在小站露天的站台上谋得了一席之地。大人们疲惫地坐在旅行包上,而我看着水银灯下遍地的泥水,只感觉脚底发麻,恨不得使出超能力悬浮在半空,一点也不想碰触这个肮脏小站的任何一处实体。

就在众人昏昏欲睡的当口,候车的人群一阵嘈杂,我只听到有人含混地说了句“车来了……”,就被人群裹挟着朝站台奔去……

夹在成人的缝隙里,我甚至没看到火车是如何进站的,就被大人们连拖带拽地开始漫无目的地移动……这时候一直不怎么言语的L校长淡定地命令:“大人从车门上,小孩跟我来,咱们从窗户进!”我懵懂地跟着L校长挤到车厢前,还没想明白刚才的命令,就被这个高大的男人一把举起塞进了车窗……我连滚带爬地穿过车窗,翻下小桌,跪上座椅,然后跟母亲汇合,看着母亲她们气喘吁吁地把大包小卷送上行李架,又回头看看完成了几次托举的L校长——就像佛经里说的“一切如雾如电如梦幻泡影……”——其实我想形容的是当时的场面有多乱……后来每每回想这段经历,总是恍惚,我想可能是因为当时已经困倦到极点,所有经历都是在半梦半醒间度过的……

火车上的经历十分乏味,我几乎没什么记忆,唯一有趣点的事情是我第一次见到了猕猴桃。稀里糊涂睡了一夜,我醒来的时候已经不知道几点了。坐在我们对面的叔叔,面前的桌面摆着几个奇怪的毛茸茸的“椭圆蛋蛋”。我看着他专注地剥开“蛋皮”,露出绿色的“蛋清”,心里非常奇怪:这松花蛋怎么是绿色的,而且没有那种浓浓的石灰味道?叔叔见我好奇,就递给我一个要我尝尝,我“傲慢”地拒绝了他的好意。我心想:松花蛋有什么好吃的,不就点米饭,多没滋味……叔叔可能明白我不认识这东西,所以不敢吃,就笑着说:“这是猕猴桃,营养价值可高了!”可是我已经拒绝过了,哪好意思重新接受,只能硬着头皮再次拒绝,母亲为了化解尴尬,替我推脱说:“谢谢啦,他不爱吃这个。”

火车跑了将近20个小时,在第二天的晚上8点到达了山海关车站,又坐了半小时的客车,我们终于抵达了疗养院。疗养院的餐厅为我们煮了过水面,负责接待的叔叔阿姨说这是当地的习俗,叫“上车饺子下车面”,可是我经过火车汽车的一番颠簸之后,根本没有胃口,只觉得头昏脑涨,就想快点找个地方躺着……

小孩子恢复元气的速度就是快,休息了一夜,第二天我就满血复活,开启了真正的度假模式。疗养院的日程非常自由,每天都有去往景点的班车和导游,如果没有兴趣,也可以留在疗养院自行活动。疗养院的位置绝佳,出大门左拐,沿着门前的小街,去海滩只要步行几分钟。走在小街上,还没看见海滩,就传来海浪筛过沙滩的轰响,听着就觉得浑身清凉……平生第一次见识大海,我被那种壮阔深深折服,课堂所学的形容词一个都想不起来,只剩下感叹:好大!

在此之前我从没有学习过游泳,但在海边我仍然无所畏惧地跟小朋友们嬉闹,很快就学会了用手掌呲水打水仗,还学着扎猛子搞突袭。逐渐熟悉了海水的特性,我还自创了一套躲避海浪的方法:大浪卷过来的时候,只要吸一口气,屁股一沉,整个人浸没在水中,就轻易躲过浪头的拍打;如果是涌过来的波涛,只要轻轻一跳,趁着浮力就越过了波峰。小孩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真是不可小瞧的。

有一天我们几个小朋友在海里玩接投球,用一个空易拉罐当“球”,我一不小心把“球”扔到了一个叔叔的面前,那个叔叔捞起来后又回传给我,然后便加入了我们的游戏……快到傍晚的时候,我们玩累了,纷纷扑到浅水区休息,那个叔叔游过来和我们搭讪。他操着一口蹩脚的普通话介绍了自己后,我们知道了他姓吴,来自上海。吴叔叔又和我们胡侃了一会儿,问我们:“你们想不想学游泳?”其他几个小朋友支支吾吾地不肯搭话,只有我兴奋地回答:“想!”

这时候母亲在岸边喊我们几个回去,我跑过去跟母亲说明情况,母亲说到时间该回疗养院了,可以第二天再来。于是我又跑去向吴叔叔说明,吴叔叔无奈地说:“明天我就回上海了,恐怕不能来了……”可是我知道母亲是守时的,一定不会让我在这继续玩了,只好沮丧地跟吴叔叔告别,跟着母亲回去,边走边回头跟叔叔挥手依依惜别,吴叔叔看起来也很惋惜与我们相聚的时光太短暂,一边向我们挥手一边目送我们走远……

疗养院里植被茂盛,苍松翠柏遮天蔽日,在这里我第一次见识了合欢树上繁盛的合欢花。合欢花漂亮极了,就像京剧里刀马旦头上的绒球一样,衬托得整棵树英气又秀美。也是在这里我第一次见到了语文书中久闻大“鸣”的知了,因为这种昆虫无法在家乡那种纬度的土壤里生存,所以对它的印象全部来自想象。当见到了真的知了,听到了它的鸣叫,才真切地感受到知了声与燥热的夏天,真是最恰当的绝配。

每个人的十一岁,都会经历很多新鲜事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