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魯不想孤獨終老》:只要不可得,就能不必舍

這是一本極容易引起讀者精神共鳴的小說,哪怕歷經繁華,哪怕看盡千帆,當你獨處於室閱讀期間時,不期然的孤獨感瞬間湧上心頭,終究才會明白,有些情緒的共通性不在於外在的相似與否,或許僅僅是因為內心的合拍。

很難想象這部小說竟然是一位作家的處女作品。理查德·羅珀在整本書字裡行間所流露出的平淡的語言和故事節奏,如同拉家常一般不露破綻得把讀者帶入到小說情景之中,甚至會因為足以日常的格調而輕易地被閱讀者投射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沒有跌宕起伏,沒有洶湧澎湃,作者用最平常筆調和有點黑色幽默的敘事手法去講述一個略帶傷感的故事。

小說中,安德魯是個孤獨的人,自小就是。父親的病逝,母親的死亡,唯一依賴的姐姐最終選擇逃離,初戀女友的不幸去世更是雪上加霜,種種遭遇隔斷了他最後一絲與塵世情感的牽絆。遠離世俗,自我獨居,擺弄著自己的火車王國,龜縮在勾勒於別人眼中的“幸福家庭”裡,默默忍受著寂寞。就連工作也與死亡過伴,喪得毫無生色。一年參加二十五場無人問津的葬禮,一旦有人孤零零的死去,安德魯就要去是這家中收拾殘局。不隨便參加聚會,不輕易表達友誼,買一副高質量的耳機,聆聽音樂,與世隔絕,為了不戳破謊言而不收留同事,不接受姐姐的好意直至她的去世,和線上陌生朋友聊天都不敢表露心情。“得不到友誼的人將是終身可憐的孤獨者。沒有友情的社會則只是一片繁華的沙漠”,羅珀在勾勒一個孤獨者的內心,也在勾勒每一個讀者內心的孤獨。


《安德魯不想孤獨終老》:只要不可得,就能不必舍


人到底是一種群居動物,歷來如此,偶爾為之的離隊獨行,不過是自我精神放縱後一次偶爾為之的任性。只是不曉得什麼時候開始,“享受孤獨”成為了一種標榜自我智慧歷練的表現方式,甚至附帶了一種思考冥想天人對話的宗教儀式感和“更高級的哲人獨處著”那種“尼采”式的哲學意味。於是與世隔絕,成為當代年輕人在歷經劫波後自我封閉的避難所,看著過不去的是世間種種,其實過不去的不過是內心那些求之不得棄之可惜的執念。

有人說,人是一瞬間死去的,其實不全是,有些人則是慢慢離開的,先是內心的寂寥,再是軀殼的腐朽,最後是殘存在他人腦海中的最後一絲記憶的煙消雲散。只要不可得,就能不必舍,但凡害怕失去的人最終會害怕得到,但凡害怕結束的人總是恐懼開始,於是當黛安娜給予他家的幻想,給予他紅酒的香味,給予愛情的期盼,給予他對於家的期待而被命運毫不客氣得將其奪走之後,安德魯只能悔恨伊始的過分奢望,終於面對下一次命運的獎勵時,怯懦懦地縮回了渴望的手。安妮寶貝說:“我們始終孤獨,只需要陪伴,不需要相愛!”


《安德魯不想孤獨終老》:只要不可得,就能不必舍


《安德魯不想孤獨終老》終究是個看似美好的故事,作者的手下留情也不至於一喪到底。這個曾經久久封閉自我的人最後因為想愛的人,嘗試著與自己和解,成長就一種發現曾經認為無比重要的事情,忽然變得不再重要的變化,此時此刻,“最重要的是,現在她就在自己身邊,並且對他的人生了若指掌。”

字裡行間所洋溢的溫暖和幸福總算沖淡了一點整部小說給予的那種寂寥落寞灰色格調,雖然有點點遲了,不過還好,總比沒有好。

席慕蓉說:“愛原來就為的是相聚,為的是不再分離;若有一種愛是永不能相見,永不能啟口,永不能再想起,就好像永不能燃起的火種,孤獨地,凝望著黑暗的天空。”

《安德魯不想孤獨終老》:只要不可得,就能不必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