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三):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就是我们大家平常都很熟知的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据史书记载,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约有一百四十多个,而经过数百年的春秋兼并争霸战争后,在战国时期这七个实力强大的诸侯国脱颖而出,而实际上,在战国初期,还有一些诸如鲁、宋、卫、中山等小国的存在,但当经过时间的洗礼之后,弱小的国家都被兼并取代。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将晋国瓜分,形成了战国七雄互相争霸、群雄逐鹿的时代局面。

在战国初期,最先强盛起来的是魏国。魏国在魏文侯执政期间,起用李悝为相,开始变法。在政治上,废除世卿世禄制度与贵族特权,奖励对国家有功之人;在军事上,挑选国内精兵强将,建立“魏武卒”;在经济上,大力推行“尽地力”与“善平籴”政策,鼓励农民耕作,增加农业产量。这些关于国家各个方面的政策,使得魏国在战国初期迅速强盛起来,继而让魏国拥有了消灭中山、东攻齐国、西征秦国的有利局面。魏文侯死后,魏武侯及其子魏惠侯相继而立,他们没有明确的政治与战略目标,一味的穷兵黩武,公元前342年,名将孙膑通过减灶计,将魏国名将庞涓引入埋伏圈,歼灭魏国军队十万人,并俘虏魏国主将太子申。魏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失去了霸主地位,从而一蹶不振。

春秋战国(三):战国七雄


李悝在魏国变法的巨大成功,对当时各国的影响非常大,各诸侯国纷纷访求贤才,力求变法图强,后来的商鞅变法、吴起变法等,都使得各自国家实力迅速增强。在齐国,齐威王任用邹忌为相,变法强国,在齐国国力增长之后,公元前314年,短暂占领燕国;公元前296年,攻秦,迫使秦国求和;公元前287年,灭亡宋国。然而,齐国在公元前284年,被以燕国名将乐毅为主领导的多国联军进攻,连下七十余城,几近亡国,在相持五年之后,名将田单用“火牛阵”击败联军,使齐国得以复国。但此时的齐国也已经元气大伤,无力东征西伐了。

春秋战国(三):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的军事强国赵国,则在国君赵武灵王的推动下,自上而下展开了一次变法运动—胡服骑射,赵国初期,国力不强,除受到中原大国的欺负外,北方的少数民族也经常骚扰赵国边境,尤以匈奴为甚。赵武灵王在看到匈奴骑兵来去自如,身穿宅袖短袄,行动非常方便,因而大受启发,开始在赵国推行变法运动。公元前302年,赵武灵王下令进行胡服骑射改革,但在改革初期遭受到了巨大的反对,不仅有来自民间的不满,就连一些元老宗室都进行抵触,认为赵国怎能抛弃先进的中原文化,而去学习落后的胡人思想文化呢。面对这些阻力,赵武灵王争取到了重臣肥义和宗室元老公子成的支持,使得改革顺利推行,赵国的军事实力迅速提高,史载“辟地千里”,赵国随着国土面积的增大,国力也得以增强。

春秋战国(三):战国七雄


楚国在楚悼王时期,任用卫国人吴起为楚令尹,进行针对楚国经济、政治、军事上的一系列改革变法。“明法审令”,推行法制,吴起在总结了李悝变法的经验之后,深刻认识到法制的重要性,因而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立法治的权威性,并对各级官府的政令严格审查,随时监督,确保新法的时时推进;收夺爵禄,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封爵过三代的就收回爵禄,取消远支宗室的特殊待遇;整顿吏治,禁止楚国私人拖请的风俗,纠正官场风气,使各级官吏能一心一意的效忠国家与政权;裁减官吏,提高各级政府机关的行政效率,将省下来的俸禄用于军队建设,禁止丁民游手好闲, 不务耕作,兵农并重,亦兵亦农。经过这些措施,楚国国力也得以增强,继而北伐赵国,收复陈、蔡故地,南平百越,使得诸侯各国皆畏服楚国,楚人“兵震天下,威服诸侯”。

春秋战国(三):战国七雄


然而,各国相继的变法中,唯有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先后两次的变法,壮大了秦国的实力,提高了秦国的威望,为日后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也对中国和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