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外语越早学越好?人脑相关结构和“语言习得机制”了解一下

本文为作者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现在一个英语已经成为了全球的一个通用语言,凯凯的妈妈就一直希望孩子可以在学中文的时候,还能跟上英语知识,因为语言就是要从小培养的,这样才能让孩子跟进这个时代的要求,妈妈就给孩子从三岁上幼儿园开始就给孩子报班学习。

凯凯的爸爸就认为现在的孩子还小,而且这才开始步入到学校就给孩子增加的压力,爸爸的想法就认为孩子过早的学习外语,会影响到孩子中文学习,还可能会事半功倍,因为孩子连中文还没有好好的掌握,怕孩子去上课了会没有期望的回报。

可是妈妈就认为孩子应该越早学习,因为可以给孩子带来新的习惯,英语水平应该和孩子汉语水平一起,这样就可以同步学习,越早学习,听力水平就会增加。

其实现在的大多数的家长,也会感到越来越焦急,害怕自己错过了孩子学习外语的时机。语言关键期这个词语概念出来,家长就会更加的注意到孩子的。

语言关键期是在1970年左右莱钠伯格等人提出来的,其相关研究也是针对第一语言也就是我们的母语,第二外语的语言关键期是否会和母语相同,这就是家长让孩子学外语前必须搞明白清楚地一个问题。我们先来了解到语言关键期,了解语言关键期是否存在。

孩子外语越早学越好?人脑相关结构和“语言习得机制”了解一下

v 了解人脑相关结构

语言中枢是大脑皮质上对语言机能具有调节作用的神经细胞群,负责控制人类急性思维和意识等高级活动,并进行语言的表达。人脑语言区有两个:一个是位于前脑的布诺卡氏区,另一个就是位于后脑的韦尼克区。

人来语言中枢并非集中在大脑皮层的同一个部位,而且是四个部分:

1. 听觉性语言中枢,这是韦尼克区的一部分,位于在颞上回后部。这个能够调整自己的语言和听取、理解他人的语言。

2. 运动性语言中枢,这是在布诺卡氏区,这个能够分析综合与语言有关的肌肉性刺激。

3. 视觉性语言中枢,这是在韦尼克区的一部分,它的位置是上方的角回,可以让视觉意象与听觉意象产生联系。

4. 书写中枢,

它的位置是在韦尼克区,是掌管写字绘画等精细运动。

上述个语言中枢都是会产生密切的功能联系,一旦语言中枢及其传出纤维受损,就会导致语言障碍。在婴儿6个多月大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学习词汇。

孩子外语越早学越好?人脑相关结构和“语言习得机制”了解一下

有相关的实验证明,孕妇从妊娠期最迟的第28周开始的时候,在母亲子宫中的胎儿就已经开始辨认母亲的说话方式了。

在人类开始习得语言的过程中,大脑的韦尼克区就会异常的活跃。韦尼克区能够帮助6个月以上的婴儿逐渐的累积词汇量,机械的向大脑输入并且保存信息。

然而在11个月开始的时候,情况就会产生微妙的变化,婴儿基本上在这个时候就已经确定了自己的第一语言。

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布诺卡氏区作用就会有效的激发出来,它会在3岁到6岁的达到工作极致状态,在7岁到10岁就会闭合工作,在15岁青春期之后基本全部闭合不再工作。

这就是所说的一个语言敏感期与关键期,这一点也同样说明为什么在孩子成年以后学习语言是很困难的。目前普遍认为0-6岁,尤其是学龄前时期是人这一生中语言敏感期,在7岁上学以后效果就会减弱一半。

孩子外语越早学越好?人脑相关结构和“语言习得机制”了解一下

v 了解孩子是如何学会一门语言呢?

正常一个普通的孩子是如何将一门语言学会的呢?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提出了“语言习得机制”,这个观点在国内外广泛的被接受与认可。“语言习得机制”的核心内容是:儿童的语言习得能力是与生俱来的。

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正式的将“学习”与“习得”区分。几根克拉申的理论分析道;“习得”是潜移默化的获得语言,关注到语言的意义存在;“学习”就是有意识的关注到语言的形式。“

习得”就是:儿童学会母语的过程,常常就是无意识和潜意识的过程,是在于他人的人际交流中自然而然的获得了。“

学习”则就是:家长会将孩子特意的送到某个补习班或者培训班中学习一门语言,这个过程是有意识的,比如家长让孩子学习英语。

与孩子学习母语不同,孩子学习英语是很少会经历一个语言习得过程,而是通过汉语之间的互相转换。比如孩子学习pen这个词汇的时候,都是会知道这个单词的汉语意思是钢笔的意思。

即使会有孩子在咿呀学语的时候是将“pen”与“钢笔”意思相连接,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可能每件事都用到英语与汉语说两遍。所以,在通常情况下,国内学习英语是会通过汉语之间的一个转换得来的。

孩子外语越早学越好?人脑相关结构和“语言习得机制”了解一下

v 家长了解到孩子在语言关键期同时进行双语学习对孩子影响

l 优势

1. 有利于孩子听说方面。在自然的环境下的外语学习,年龄小的学习者是在听说方面会更加的有优势,因为在语言的所有方面,语言最不服的就是有意操作,所以在年龄大的学习者上看不到任何的语音优势。

2. 有利于孩子的发音。在语言学习关键期同时进行双语学习,还能解决孩子母语定型以后的容易会出现的口音问题。2-3岁的孩子右脑控制发音器官能力强,声带。唇舌等运动神经调节可塑性大。由于英语与汉语的发音不同,一旦错过关键期运动神经、面部肌肉就会已经适应的汉语模式。

3. 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在2012年4月,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家研究小组通过系列的研究发现,用双语思考很够减少深层的、误导性的偏见,从而就会使得人正确的权衡风险利弊,做出一个合理的、理性的决定。同时学习两种语言也能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与自制力。

孩子外语越早学越好?人脑相关结构和“语言习得机制”了解一下

l 弊端

1. 过早的学习外语,可能会导致的逻辑思维的缺陷。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5-10岁是一个人母语思维最佳的培养以及锻炼的时期。如果过早的学习一门外语,孩子不仅会混淆两种语言的和文化,可能还会导致彼此干扰,导致思维能力的缺陷。

比如学习“苹果”和“apple”,这个在孩子的过程中就会变成一对二的关系,双重语言输入就会加重孩子的负担,如果在孩子还没有将汉语建立起来的话,贸然学习外语就会干扰幼儿的认知系统,对幼儿的思维发展起到阻碍作用。

2. 年龄小的孩子认知能力不够成熟,效果不会明显起来。年龄过小的孩子,由于认知能力不够成熟,就还没有形成抽象思维以及逻辑分析能力,不会太过于容易对形式化的语言做出反应,只有通过大量的语言刺激来学习语言。

3. 没有足够浸泡时间,可能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研究表明,学习外语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在外语情境中“浸泡式学习”。如果一个孩子不能保证大量的时间在外语情境下学习的话,那么就会很容易事半功倍。

根据国内外的一个大量研究表明:在习得速度上成人是会大于儿童,而且年龄大的儿童比年龄小的儿童学习会更快,尤其是在语法、阅读以及写作上;但是在语音上,年龄小的学习者是会更加的有优势。

在浙江大学研究语言学的副教授王小潮表示,在无法保证语境下,如果在0到3岁就开始着重学习外语的话,忽略母语的学习,必然就会导致外语说不好,母语也会出现尴尬的场面。

孩子外语越早学越好?人脑相关结构和“语言习得机制”了解一下

v 家长想要抓住关键期学习第二外语,不要焦虑,做好以下几点:

1. 对于大多数的孩子来说,0到3岁应该让孩子更好的学习母语,家中如果无法为孩子提供足够的语言环境的话,过早学习外语就会可能对孩子的语言学习起到一个反效果。

2. 3岁的可以让孩子适当的接触外语,主要是以听和说为主,阅读与写作不要过早的涉及到。

3. 儿童对一个外语的程度的掌握,主要是取决于儿童在该语言程度上的接触量。所以第二语言的接触量是对孩子学习第二语言的学习水平的影响较大。

语言本身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需要长期和足够的接触该语言的时间。因此,家长如果想要孩子学习第二语言,家长就应该做好一个长期的规划,努力的创造孩子可以了解、接触、练习第二语言的环境。

4. 放平心态、不要过度的焦虑。每个孩子的语言发展都有一个自己的速度。学习第二语言也是如此,如果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学习过程比较慢,或者掌握不到位的话,家长也不需要太过于担心。只要对孩子学习第二语言的兴趣与接触量,大部分的孩子是会在后来跟上的。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