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外語越早學越好?人腦相關結構和“語言習得機制”瞭解一下

本文為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現在一個英語已經成為了全球的一個通用語言,凱凱的媽媽就一直希望孩子可以在學中文的時候,還能跟上英語知識,因為語言就是要從小培養的,這樣才能讓孩子跟進這個時代的要求,媽媽就給孩子從三歲上幼兒園開始就給孩子報班學習。

凱凱的爸爸就認為現在的孩子還小,而且這才開始步入到學校就給孩子增加的壓力,爸爸的想法就認為孩子過早的學習外語,會影響到孩子中文學習,還可能會事半功倍,因為孩子連中文還沒有好好的掌握,怕孩子去上課了會沒有期望的回報。

可是媽媽就認為孩子應該越早學習,因為可以給孩子帶來新的習慣,英語水平應該和孩子漢語水平一起,這樣就可以同步學習,越早學習,聽力水平就會增加。

其實現在的大多數的家長,也會感到越來越焦急,害怕自己錯過了孩子學習外語的時機。語言關鍵期這個詞語概念出來,家長就會更加的注意到孩子的。

語言關鍵期是在1970年左右萊鈉伯格等人提出來的,其相關研究也是針對第一語言也就是我們的母語,第二外語的語言關鍵期是否會和母語相同,這就是家長讓孩子學外語前必須搞明白清楚地一個問題。我們先來了解到語言關鍵期,瞭解語言關鍵期是否存在。

孩子外語越早學越好?人腦相關結構和“語言習得機制”瞭解一下

v 瞭解人腦相關結構

語言中樞是大腦皮質上對語言機能具有調節作用的神經細胞群,負責控制人類急性思維和意識等高級活動,並進行語言的表達。人腦語言區有兩個:一個是位於前腦的布諾卡氏區,另一個就是位於後腦的韋尼克區。

人來語言中樞並非集中在大腦皮層的同一個部位,而且是四個部分:

1. 聽覺性語言中樞,這是韋尼克區的一部分,位於在顳上回後部。這個能夠調整自己的語言和聽取、理解他人的語言。

2. 運動性語言中樞,這是在布諾卡氏區,這個能夠分析綜合與語言有關的肌肉性刺激。

3. 視覺性語言中樞,這是在韋尼克區的一部分,它的位置是上方的角回,可以讓視覺意象與聽覺意象產生聯繫。

4. 書寫中樞,

它的位置是在韋尼克區,是掌管寫字繪畫等精細運動。

上述個語言中樞都是會產生密切的功能聯繫,一旦語言中樞及其傳出纖維受損,就會導致語言障礙。在嬰兒6個多月大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學習詞彙。

孩子外語越早學越好?人腦相關結構和“語言習得機制”瞭解一下

有相關的實驗證明,孕婦從妊娠期最遲的第28周開始的時候,在母親子宮中的胎兒就已經開始辨認母親的說話方式了。

在人類開始習得語言的過程中,大腦的韋尼克區就會異常的活躍。韋尼克區能夠幫助6個月以上的嬰兒逐漸的累積詞彙量,機械的向大腦輸入並且保存信息。

然而在11個月開始的時候,情況就會產生微妙的變化,嬰兒基本上在這個時候就已經確定了自己的第一語言。

隨著兒童年齡增長,布諾卡氏區作用就會有效的激發出來,它會在3歲到6歲的達到工作極致狀態,在7歲到10歲就會閉合工作,在15歲青春期之後基本全部閉合不再工作。

這就是所說的一個語言敏感期與關鍵期,這一點也同樣說明為什麼在孩子成年以後學習語言是很困難的。目前普遍認為0-6歲,尤其是學齡前時期是人這一生中語言敏感期,在7歲上學以後效果就會減弱一半。

孩子外語越早學越好?人腦相關結構和“語言習得機制”瞭解一下

v 瞭解孩子是如何學會一門語言呢?

正常一個普通的孩子是如何將一門語言學會的呢?美國著名語言學家喬姆斯基提出了“語言習得機制”,這個觀點在國內外廣泛的被接受與認可。“語言習得機制”的核心內容是:兒童的語言習得能力是與生俱來的。

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語言學家克拉申正式的將“學習”與“習得”區分。幾根克拉申的理論分析道;“習得”是潛移默化的獲得語言,關注到語言的意義存在;“學習”就是有意識的關注到語言的形式。“

習得”就是:兒童學會母語的過程,常常就是無意識和潛意識的過程,是在於他人的人際交流中自然而然的獲得了。“

學習”則就是:家長會將孩子特意的送到某個補習班或者培訓班中學習一門語言,這個過程是有意識的,比如家長讓孩子學習英語。

與孩子學習母語不同,孩子學習英語是很少會經歷一個語言習得過程,而是通過漢語之間的互相轉換。比如孩子學習pen這個詞彙的時候,都是會知道這個單詞的漢語意思是鋼筆的意思。

即使會有孩子在咿呀學語的時候是將“pen”與“鋼筆”意思相連接,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可能每件事都用到英語與漢語說兩遍。所以,在通常情況下,國內學習英語是會通過漢語之間的一個轉換得來的。

孩子外語越早學越好?人腦相關結構和“語言習得機制”瞭解一下

v 家長了解到孩子在語言關鍵期同時進行雙語學習對孩子影響

l 優勢

1. 有利於孩子聽說方面。在自然的環境下的外語學習,年齡小的學習者是在聽說方面會更加的有優勢,因為在語言的所有方面,語言最不服的就是有意操作,所以在年齡大的學習者上看不到任何的語音優勢。

2. 有利於孩子的發音。在語言學習關鍵期同時進行雙語學習,還能解決孩子母語定型以後的容易會出現的口音問題。2-3歲的孩子右腦控制發音器官能力強,聲帶。唇舌等運動神經調節可塑性大。由於英語與漢語的發音不同,一旦錯過關鍵期運動神經、面部肌肉就會已經適應的漢語模式。

3. 促進孩子的智力發展。在2012年4月,美國芝加哥大學心理學家研究小組通過系列的研究發現,用雙語思考很夠減少深層的、誤導性的偏見,從而就會使得人正確的權衡風險利弊,做出一個合理的、理性的決定。同時學習兩種語言也能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與自制力。

孩子外語越早學越好?人腦相關結構和“語言習得機制”瞭解一下

l 弊端

1. 過早的學習外語,可能會導致的邏輯思維的缺陷。從教育學的角度來看,5-10歲是一個人母語思維最佳的培養以及鍛鍊的時期。如果過早的學習一門外語,孩子不僅會混淆兩種語言的和文化,可能還會導致彼此干擾,導致思維能力的缺陷。

比如學習“蘋果”和“apple”,這個在孩子的過程中就會變成一對二的關係,雙重語言輸入就會加重孩子的負擔,如果在孩子還沒有將漢語建立起來的話,貿然學習外語就會干擾幼兒的認知系統,對幼兒的思維發展起到阻礙作用。

2. 年齡小的孩子認知能力不夠成熟,效果不會明顯起來。年齡過小的孩子,由於認知能力不夠成熟,就還沒有形成抽象思維以及邏輯分析能力,不會太過於容易對形式化的語言做出反應,只有通過大量的語言刺激來學習語言。

3. 沒有足夠浸泡時間,可能就會產生事半功倍。研究表明,學習外語是需要大量的時間,在外語情境中“浸泡式學習”。如果一個孩子不能保證大量的時間在外語情境下學習的話,那麼就會很容易事半功倍。

根據國內外的一個大量研究表明:在習得速度上成人是會大於兒童,而且年齡大的兒童比年齡小的兒童學習會更快,尤其是在語法、閱讀以及寫作上;但是在語音上,年齡小的學習者是會更加的有優勢。

在浙江大學研究語言學的副教授王小潮表示,在無法保證語境下,如果在0到3歲就開始著重學習外語的話,忽略母語的學習,必然就會導致外語說不好,母語也會出現尷尬的場面。

孩子外語越早學越好?人腦相關結構和“語言習得機制”瞭解一下

v 家長想要抓住關鍵期學習第二外語,不要焦慮,做好以下幾點:

1. 對於大多數的孩子來說,0到3歲應該讓孩子更好的學習母語,家中如果無法為孩子提供足夠的語言環境的話,過早學習外語就會可能對孩子的語言學習起到一個反效果。

2. 3歲的可以讓孩子適當的接觸外語,主要是以聽和說為主,閱讀與寫作不要過早的涉及到。

3. 兒童對一個外語的程度的掌握,主要是取決於兒童在該語言程度上的接觸量。所以第二語言的接觸量是對孩子學習第二語言的學習水平的影響較大。

語言本身就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是需要長期和足夠的接觸該語言的時間。因此,家長如果想要孩子學習第二語言,家長就應該做好一個長期的規劃,努力的創造孩子可以瞭解、接觸、練習第二語言的環境。

4. 放平心態、不要過度的焦慮。每個孩子的語言發展都有一個自己的速度。學習第二語言也是如此,如果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學習過程比較慢,或者掌握不到位的話,家長也不需要太過於擔心。只要對孩子學習第二語言的興趣與接觸量,大部分的孩子是會在後來跟上的。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